1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金清蓉从赛场上下去,没有欢笑,没有喜悦,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教练都为她摘得奥运金牌激动地不得了,又是欢呼、又是喝采,她却只当没什么事发生一样,从容不迫地来东京参加奥运,比赛得了金牌,又淡定自若地走下来。
“妈”
董娇丽手机响了,金炎农知道是女儿打的,急忙从妻子手上拿过电话,迫不及待地说:
“金清蓉,祝贺摘得奥运第7枚金牌,给爷爷、奶奶和教练说几句吧!”
金炎农将电话给了教练,金清蓉和教练多说了两句,探讨赛场得分情况,没有华丽的赞美语言和感想、感受类的语句。爷爷、奶奶激动地夸奖孙女儿有出息了,金清蓉只说两个字:“知道”
“这孩子,多说一个字能让你掉一斤肉吗?”董娇丽接过电话埋怨女儿。
“跟你学的。”金清蓉对妈妈说话就不一样了,话唠。其实妈妈对金清蓉小的时候并不好,带女儿回外婆家的路上,金清蓉哭闹着要妈妈买摊点上的小吃,董娇丽就是不买,她赖地上哭着不起来,董娇丽狠狠地给女儿一顿打,女儿乖乖地爬起身。到了外婆家,外婆看到外孙女脸上还挂着泪痕,问出事情的原委,心疼地搂抱着外孙女,噙着眼泪对董娇丽说:
“谁教你学会打人的?你小时候也没挨过一次打呀。”
董娇丽婚后,经常回娘家,有了金清蓉,就带女儿一起,因此金清蓉和外婆、妈妈在一起,就有说不完的话,三人一台戏,其乐融融。
董娇丽对待女儿分寸适度,教子有方,爱子有节,这让金炎农也很欣赏,别看他是车间主任,董娇丽是一线员工。董娇丽文静地像百合花儿一样,在公公、婆婆、老公、同事面前不说不笑,以至于婆婆说儿媳妇整天板着脸。儿子从中解活儿“妈,你儿媳妇工作累,整天累死了,还笑的出来吗?”
“心疼媳妇是吧?那让媳妇工作辞了。”
金炎农唱:“傲气傲笑万重浪,热血热胜红日光,胆似铁打骨似精钢,胸襟百千丈眼光万里长,誓奋发自强做好汉……“唱完又念诗: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意思是董娇丽不会辞职的。
金清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种坚定的意志、从容不迫的心态,是董娇丽从小对金清蓉教育的结果。这一点董娇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自己的母亲要有远见,她母亲因为爱情,对爱情的结晶董娇丽视若珍宝,舍不得让董娇丽风吹雨淋,受一点儿苦,看到董娇丽粉嫩的脸就闪泪花,以至于对董娇丽就没有早期教育的意识。而董娇丽对女儿就多了一层早期教育,疼爱金清蓉虽不像她妈那样,但也逊色不了多少,看到女儿哭了心就痛,以至于背着女儿哭,金炎农就说:“槐花,别溺子太深,会毁了女儿的。读读《触龙说赵太后》”嘴上那样说,金炎农还不是心疼槐花、又心疼女儿的,回到家再累再辛苦,也要急忙把槐花抱到沙发上,亲吻后说“别动”,便去坐饭、洗衣、做家务。
金清蓉得奥运金牌,外公外婆也在观看,但不像奶奶、爷爷那样激动和想庆贺、热闹一番。而是平静,特安静,老俩口已七十了,在家俩人为伴。
——敲门声来了。
“是娇儿,开门去。”
“预备、开始!”
随着一声令下,大学生与技校生之间的技能比武活动拉开了序幕。这也是车间首届员工喷漆技能比武大赛,此次大赛是在装配线喷漆现场隆重举行的,标志着员工“岗位练兵,技能比武”活动的正式启动。比武活动受到工厂高度关注,厂领导亲临比赛现场,并作重要讲话。
整个活动采取先培训后比武的形式,培训时间主要安排在生产间隙和工休时间,培训内容有油漆学基础、喷漆原理、喷漆流程。技能比武,分理论和实作两部分,其中理论考试40%;实际操作60%,比赛过程中各位参赛选手发扬了奋勇拼搏,敢于争先的精神,赛出了风格,赛出了水平。
金炎农在大学组,董娇丽在技校组,他们之间对战,展开了激烈的角逐。一边儿是全神贯注、一边是聚精会神,双方注意力高度集中,不急不躁、稳扎稳打,不仅比的是技能水平,也比的是耐力,比的是精神。
技能比武,心理素质相当重要,对方略胜一筹,就会影响阵脚,给自己带来心里恐慌,如果自己心态不能放好,那就很容易败下阵来,因此战胜对手,首先是战胜自己,让自己心理素质变得强大起来。金炎农作业动作,一会儿快了、一会儿慢了,快的时候手忙脚乱,慢的时候不知所措。
而董娇丽心灵手巧。”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装配节拍控制得恰如其分,该快则快,当细则细,如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她“指如削葱根“,又细又白嫩的十个手指,干起活来十分麻利,让人心动。
技能比武后,金炎农请董娇丽吃饭。开始她不想去,但考虑到“面子“问题,不去多扫兴。吃饭时,她话不多,只喝茶,金炎农用她的筷子给她的碗里夹菜,他们边吃边聊工作上的事儿,各抒己见。
“我爸对我参加工作说:年轻人容易心浮气躁,有时只是满足于完成任务,甚至交差应付,难以沉下心来带着饱满的热情去工作。“金炎农侃侃而谈,时不时望着董娇丽,董娇丽就不吭声,没反应。
我们经常说“干一行,爱一行“,那些真正能深入工作且把工作做到极致完美的人,大多是能在工作中感受乐趣、爱上工作的人。那么从职业到事业到底有多远、有多难呢?
”娇丽,能说说自己的高见吗?“金炎农想让董娇丽开口说话,董娇丽就是不说,这让金炎农直挠头皮。
比尔·盖茨的办公桌上有5只带锁的抽屉,分别贴着财富、兴趣、幸福、荣誉、成功五个标签,盖茨总是只带一把钥匙,而把其他四把钥匙锁在抽屉里,请问盖茨带的是哪一把钥匙?
他让她回答,回答错了罚酒。
“幸福。“董娇丽回答。
“傻妞“,金炎农脱口而出,接着说:”是兴趣。“
董娇丽不言语,对金炎农这样称呼她,心里别扭。
比尔·盖茨针对这个问题,有这么一句话:“在你最感兴趣的事物上,隐藏着你人生的秘密“。所以,比尔·盖茨带的是兴趣这把钥匙。盖茨毅然决然从哈佛退学,创办微软公司,这种执著,正是始于对兴趣的追求和对事业的激情。
当然,像比尔·盖茨一样,兴趣和事业重合无疑是非常幸运的。然而更多的人无法在兴趣中成就事业。而是要在事业中培养兴趣。
”董娇丽,你回答错误,喝酒。“
董娇丽不喝。
”算了,不强人所难。“金炎农端起酒杯:”我代你喝了。“
说完,一饮而尽。
金炎农讲了自己上大学的一次经历。学校图书馆里的图书经常被借阅者放错位置,这给图书管理员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图书馆只好招聘一些勤工俭学的学生,协助管理员将图书归位。然而这是一项非常枯燥无味的工作,许多学生做不到两天就放弃了。只有一个很瘦弱的小伙子坚持了下来,从暑假一直做到开学,而且乐此不疲。管理员问他为什么这么有毅力?小伙子回答:“我非常喜欢侦探,我把那些放错位置的书当成是失踪的人,然后把自己当成福尔摩斯,像破案一样寻找线索,直到把需要的书找到。“就是靠着这个有趣的想法,他精神抖擞地投入工作。
——这小伙子就是金炎农本人,一个瘦弱的高个儿。董娇丽听了,脸上带着微笑。
金炎农略有总结的说:“无论工作还是恋爱,唯一的动力都来自好奇。只要你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始终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天下没有做不成的事。“
董娇丽抿嘴笑。任你怎么说,董娇丽文静的脸就是“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2
每年的春上,漫山遍野开满了槐花,那婆娑多姿的槐树,就象亭亭玉立的女生的裙,在微风下摇曳、舞动,几十里以外都能闻到槐花的香味,就连河里的水,喝上去也能尝到爽幽幽、清凉凉的槐花香。到了晚上,皎洁的月光下,槐花像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那漫山遍野开满槐花的地方,就是我的家乡——槐树坡,简称槐坡,因山坡上长的尽是槐树,和三年自然灾害时成群结队的人们纷纷跑来摘槐树叶,剥槐树皮,挖槐树根熬着吃而得名,槐树盘根错节,只要有树根裸露在外,就能长出一棵树出来。我家一日三餐烧火做饭的木柴就是愧树枝,槐树枝刺多,砍也好,烧也好,得掌握方法,不能用手直接去触碰。冬天,我家院子里堆满了槐树墩,奇形怪状,有葫芦型的、有陀螺型的、有大胖梨型的、有猪腰子型的、有矮冬瓜型的,挖槐树墩主要用来取暖,1个槐树墩能紧烧烧不完,烧到最后就是一团火炭儿,一点儿烟也没有,烤馍最好,烧的红署又香又面。
槐树花儿,生吃还行,但也不能吃多了;当饭菜吃,吃够了就对槐树花产生厌倦。我喜欢爬树摘槐花,不喜欢吃槐花儿,每到摘槐花的季节,我就爬到树上,用很长的竹竿,竹竿的一头儿,开个口,卡上木楔,木楔不能小也不能大,小了,槐树枝干急夹不到,大了,夹进去枝子折不断。我在树上用竹竿夹,落到地上,母亲就在地下摘,夹的枝子稍微粗点儿,就要拿竹竿一边夹一边用力折断。槐花吃法特多,新鲜的槐花,做成包子吃,蒸一次包子能管四、五天,父母哥姐吃得津津有味;摘下来的槐花吃不完,就洗干净倒在烧开的水里烫一下,捞起晒干,放到冬天就拿水泡开,用来炒辣椒烧肉,是一盘特色菜。
反正我天天中午吃槐花饭,煮槐花面条,蒸槐花面条,炒槐花米饭、蒸槐花米饭,满桌菜,来去花样尽有槐花儿。中午饭离不了槐花儿,早餐还是槐花饼、槐花羹,晚餐也是槐花粥、槐花煎鸡蛋。吃烦了,我到了摘槐花的日子,就有意躲避、偷懒,母亲就自个摘,实在是逃避不了,我便磨磨蹭蹭,叽叽歪歪,不愿爬树上。在河里洗槐花儿的时候,我故意将篮子全浸没在水里,泡着、洗着、冲着,流走的槐花在水里争先恐后朝前头跑,似乎喜悦的样子,在我耳边唱着:“那一天早晨从梦中醒来,啊朋友再见吧,再见吧……”我装着没看见、没听见,母亲看我那样子,也不好说什么,就不再使唤我了。
过去农村的条件要好些,有吃的,每顿饭都能吃饱,比起城里肯定幸福,我一上学就扛根槐树枝,上面有密密的槐花,让人看到眼馋,城里同学围着我转,跟到后面向我要,我呢就像是指挥官,指向哪里,他们就去哪里,叫做什么,他们就做什么,有的还一路护送我回家,去接我上学,极大满足了我的荣耀。那天下午,我在家念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进来了一对儿母女,一看就是城里人,气质好,肤色好,身材有曲线,那女孩白里透红的脸蛋,如初开的杜鹃花,眼睛如潭水。她妈问我:“你家大人呢?“我回答:没在家。母女就在院子里等,她偎着她妈站着,她妈看到我家院子里的两棵大槐树上,槐花长势喜人,就教她女儿背诵苏东坡诗词:”一斤松花不可少,八两蒲黄切莫炒。槐花杏花各五钱,两斤白蜜一起捣。吃也好,浴也好,红白容颜直到老。“直到天黑,我妈回来,我才知道她们是来摘槐花的,城里人对槐花懂得的知识比乡下人多,也爱吃槐花儿,她妈和我妈唠嗑儿,说槐花是宝,用槐花儿沐浴,皮肤好,不长斑、不长痘、不粗糙,有光泽、细腻和白皙。槐花是中药,性寒,具有凉血止血,清泄肝火的作用。我妈讲摘槐花需要上树,天色已晚,看不见摘,挽留她们在我家吃饭,并在我家住宿。第二天一早,我就屁颠屁颠爬到树上摘,她们都还没起床,我妈也还在睡,等她们起床看到好多槐花在地上,特是惊奇,高兴得在地上拾掇和摘槐花。
从此每年到摘槐花的季节,我就跑到山上去,望着槐花吐蕊,算着槐花能摘的时间段儿,心里盼着她们来。
槐花开了,无人会。我问我妈:槐花,怎么还不来呢?
我妈说:槐花是谁?
“就是去年和阿姨一起来的。“
我妈笑着说,她不叫槐花。母亲把这个事讲给她妈听的时候,她也在旁边,被两位母亲笑得忸怩作态,摆弄起小辨子,说:妈,快去摘槐花。
我带她们上山。她们要坐小船才能过河到对岸,我慢慢划,喜欢看她又不敢直视,悄悄看她两眼,就心动。不看她,她脸就起红晕,看的话,她就更娇媚和“含羞半敛眉”。摘槐花过程中,我最喜欢在她面前表现,比如用槐树叶吹出好听的曲子《山歌好比春江水》:唱山歌来,这边唱来那边合。山歌好比春江水来,不怕滩险弯又多喽弯又多……“晚,在我家吃饭,我妈做饭,她和她妈烧火,那脸庞在火焰映射下更见风致。春节,来我家拜年,我就在院子里赶早烧起树墩子,烤馍、烧红薯,把院子扫干净,等着她们来,恨不得把家里所有好吃的都端上来。她穿着新衣服来,好漂亮啊:“绝代佳人难得,花下见无期。”
一年一年,我们在长大,她来我们家一次比一次少,而我想她一天比一天深:“心上人,何时能与你携手?”上大三时,我妈说她的母亲在医院住院,要去探望,我就和我妈一起去,她妈见了我说“炎农,长这么高了。”我问槐花现在怎么样了?她妈告诉我一直想把女儿说给我们家,就是不好开口,怕影响两家今后的关系。
——那个“我”就是金炎农。槐花就是董娇丽,技校毕业后分配到企业工作。
这个工序是铣槽、去毛刺,相对来说,产能大些,出活率多点儿。董娇丽,凭着对工作的勤劳能干、兢兢业业和做出来的活儿,质量过硬,精确度高,光洁度好,得到了员工们的一直好评。她常说要来上班就好好干,不干好的话,还不如在家玩儿?干活过程中她有“五个到”:心到、眼到、耳到、手到。注意力特别集中,聚精会神,十分专注;听铣刀声音,她能判断料硬,并及时调整走刀量、切削速度,更换刀具,新刀换成旧刀,先铣一遍;靠手感,她会发觉装夹有轻微的间隙,需要稍做调整、紧固;她工作节奏总是均匀,不急不躁、不松不懈,检验记录清洁完整,文件夹干干净净,体现了女人爱整洁的美。从取工件、装夹、加工、拆卸、去毛刺、归位这系列动作都给人无声无息,她是在专心致志地干,不走神、不分心;小心翼翼地,轻手轻脚地拿取,不磕碰、不划伤,就连去毛刺,她也讲究要领,充分表现一个女性细腻的心理活动。
班产高也好,少也好,董娇丽始终都是温和的姿态、饱满的精神。无论是3S还是5S,是日保还是周保,她都严格认真按照《生产工人上岗须知》、《生产人员应知应会内容》去做,打扫现场,不放过一个死角,一个暗缝;保养设备,遵守整理、整顿、清洁、润滑、素养;遵守“三不原则”(不干不该干的事、不去不该去的地方、不做不能胜任的工作)。在质量这一块,她更是精益求精,仔细观察她加工过程,切削液充分浇注到位,完全起到冷却和降低刀具磨损的作用,那铣出来的切屑又薄又亮,象细小的花片纷纷脱落,在切削液里又过一道,真是给人“片片桃花雨后娇”的感觉。
“妈,饭好了吗?”董娇丽回到家,就要吃饭,吃了饭就上床睡觉,下午上班好继续干活儿。
“好了,几辈子没吃过饭似的?只知道吃饭时,喊妈。”
3
金炎农,大学学的是工程力学。因为董娇丽,他联系到这家企业工作,从事钻孔和铰孔工序。他的质量观念是,操作者除了保证本加工工序的品质外,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还应该有义务、有责任保证整个工件的品质。他在产品加工过程中,严格遵守工艺纪律,对作业指导书特别爱惜,每天保持的完好无损、干干净净,对量检具擦拭的一尘不染。他在提升产品质量方面积极思索,除了善于把自己在执行工艺纪律方面的收获和感想总结出来,和大家交流以外,还积极不断地进行“改善自我”和“改善现场”活动,把边缘工艺,去毛刺、倒角、防锈蚀和磕碰作为衡量自己工作行为的尺度,有无马虎现象,怎样改善;对着实物确认标识和涂红丹粉不是草草了事,而是善于观察和比较,从中发现更有利于提高产品加工质量的因素,并小心翼翼地进行尝试。
这道工序是重保工序,打跳动和做控制图最能体现产品质量的品质程度。他做的相当认真,即使产品质量在规定的公差范围内波动,如果相近的一组数据稍微悬殊,没有规则,他也要在下班路上进行寻思;另外 “改善现场”是他不断追求产品品质的最佳抉择,从刀具使用方式到改变皂化液浇注方式,再到防止错漏铰器具的改善,使他在自己本工序的作业上形成了成熟的质量观念。不仅如此,他把保证整个工件的品质也当作自己的一项义务和责任。当他测出锥孔明显偏离正中,虽然合乎本工序工艺要求,但他还是及时告诉前面工序作适度调整,以保证锥孔居中;他在用专用塞规检测时,塞规大端在锥孔中露出(或陷入)部分偏多,说明加工尺寸偏薄(或偏厚),他也立即协助后序,动手及时调整尺寸。他在装夹工件时看到锪孔明显的深了、浅了或是漏加工了,也在第一时间内告诉这个工序的员工。金炎农在翻转、放置工件时发现工件外观上有细小的裂纹,或是加工面有大面积黑皮,他也毫不留情地把工件拿出来反映给班长和车间质量员。
质量,不是哪一个领导者,或是哪一个部门的事情;它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关系着我们每一位员工的切身利益;关爱质量,我们每一位员工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金炎农的质量观念很值得学习和推广。
3个月见习期结束,金炎农通过竞聘,担任车间主任,一走马上任,就发表感言。
过去的一年,车间成绩斐然,迎接了三次行业体系大检查。创建示范线班组,机加(2)班带了好头,员工思想、精神面貌变化了,正确穿戴劳保用品,3S有很大起色。(3)班生产线要求细、精、慢,全员自觉做到了。油漆班,对喷涂作业进行专项管理,锈蚀、露红、滴挂没有了。物流班,物流运输通畅,少批量多次数,准时化配送,磕碰少,服务也到位,待处理品、返修品一天一清,没有积压。车间现场、设备、工艺进行了改造和改善,减轻了女工劳动强度;废品损失、劳保用品、夹辅具、机物料消耗等工装计划、指标值把握地合理,平衡。新品线突出了技术革新优势。
昨夜星光灿烂,明天更加美好,异日图将好景。新年的主要工作,班长要从生产型转化为管理型,多学习,提升班组管理水平;员工要加强培训,熟悉方针管理和现场管理。车间管理工作要细化、量化,考核责任制要注重调动员工积极性,把职工的思想、品质向上提高。对新人的技术、工艺、设备、安全进行系统化教育,多数质量问题出在新人上岗身上,要采取措施给予关注;我们的方针管理必须形成自己的特色,厂部也只是给我们定政策,车间在管理上要更加结合实际,实行层级负责制,要有指标压力;后工程不良是车间一个大的问题,要分析、确认、形成数据,数据不仅是记录,要进行处理、分析,和对策联系,立项合理,一目了然,什么图表干什么用,要目的明确;设备自主保全要变被动为主动,对员工多关爱,把保全的意义反复渗透到员工思想上;现场管理搞好3定,有类必有位,要责任人明确,员工按KYT进行日训练,当天事当天完成。
金炎农唱《弯弯的月亮》:”阿娇摇着船,唱着那古老的歌谣,歌声随风飘,飘到我的脸上,脸上淌着泪,像那条弯弯的河水,弯弯的河水流啊,流进我的心上。“
“槐花。”
金炎农工作再忙,也雷打不动到线上问候董娇丽,对董娇丽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董娇丽“垂手明如玉”,那一双手很吸引人,金炎农每次有握她那双手的冲动,就是有贼心没贼胆。
“别叫我槐花。”董娇丽知道金炎农来,每天来,来就来吧,反正不说话,只顾干自己的活儿。
“中午下班不回去了,时间太短,我打两份饭,你就来我办公室吃,好吗?”
“我不。”
“我本将心照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金炎农舍不得离开董娇丽干活儿的位置,可董娇丽又不搭理他,他悻悻然。不过毕竟小时候,俩人有过那么一段往事,所以金炎农还是在董娇丽面前不显得生疏,表现很自然的,看到董娇丽的杯子里还残留一点水,就咕咚喝完。董娇丽对金炎农喝她杯子里的水,哭笑不得。
中午,员工都在车间吃份饭。
“游目四野外,逍遥独延伫。兰蕙缘清渠,繁华荫绿渚。佳人不在兹,取此欲谁与?”金炎农打了两份饭,在办公室等着董娇丽来,董娇丽迟迟没有来。金炎农就去请董娇丽,把好吃的都放在董娇丽碗里,董娇丽说:“好了。”他还要继续放。董娇丽吃不完,剩下的,金炎农接着吃。
“娇丽,我什么时候可以喊你槐花?”
“不知道。”
“你爱我吗?”
“不知道。”
“我握你的手。”
“不行。”
“那我去你家。”
“不行。”
金炎农没谈过恋爱,对董娇丽说这不行,那不行的,一点办法也没有,向自己母亲倾诉,说追董娇丽比工作还难。他妈出主意让他去找董娇丽的母亲,于是金炎农去董娇丽的家,对她妈讲,她妈笑着说,性子太急了吧。其实,董娇丽心里早接受了金炎农,只是金炎农不会谈恋爱,董娇丽又腼腆,所以俩人就一直悬哪儿。
4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20世纪90年代是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企业频繁改制,深化改革,金炎农从单位出来,去上海发展。
“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新婚蜜月过后,董娇丽眼泪涟涟,送走金炎农。
在上海,金炎农从零开始,每天工作达12个小时以上。他不怕脏、不怕累,没日没夜地干,为的是早日把妻子接到上海,和心上人团圆。
航天产品马虎不得,和以前的工作相比,要求更高、更严谨。生产是流水线,员工每人一部气动扳手,气动扳手“嘭、嘭、嘭”一响,“小总成”象子弹一样,就进入准确位置。生产计划调整,“子弹”也随着调整,有时紧跟快赶,也跟不上生产节拍,即使是技术熟练工也手忙脚乱,要把螺母一个一个拧到螺钉上组成一个一个“小总成”,再用气动扳手打进工件指定位置,这种现状明显是“瓶颈”,作业时间长,效率低。
“嘭、嘭、嘭,举起手来。”一名员工拿着气动扳手到工具室交旧换新,路过金炎农岗位随便说上了那句话。真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他立即茅塞顿开,“何不对小总成引进机械作业,改变长期的手工作业呢?”就从最突出的问题着手吧,他想,线上都是把“子弹”先装到“靶环”(即把“小总成”先装到“大件总成”)上,再用气动扳手发射,那么需要把螺钉拧上螺母组成的“小总成”能不能采取气动扳手发射的办法呢?如果能,这种突出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金炎农把螺钉和螺母拿到线上做试验。气动扳手形状象“手枪”,线上是把子弹固定后,再用“枪管”(套筒)对着螺钉尾部按下扳机(开关),子弹就打进去了;螺钉上拧螺母,螺母没有生根固定的地方,自然不能采用线上打枪的办法。他想了想,先是把螺母带到螺钉上,手拿着螺母作为固定,然后一手拿着“手枪”,对着螺钉按下扳机,结果是:达到了目的,效果却不很好。经过进一步的思考,他采取了固定气动扳手的做法:“把枪做靶环,子弹朝枪里打”,就是先把螺母带到螺钉上,手拿螺母把螺钉对着套筒向“枪管”里送。果然效果很不错。
他把试验成功的消息向工艺部门反映,经质量科室现场作业观察,小总成品质保证度比手工作业精确度高到几微米,随着“枪声”一响,“小总成”源源不断地造出来了。“瓶颈”解决了,效率大大提高,作业时间缩短了很多倍,三人的作业变成了1人作业,因此单位与金炎农签订的用工合同不再是短期的了。他高高兴兴地启程,回到老家将董娇丽原单位交接手续办好,携妻子踏入上海。
金炎农上下班,回来的晚,多数情况是白班8个小时,中班还要坚守3、4个小时。就是这样,回到家后,他还把董娇丽侍候好好的。
“槐花”
金炎农给董娇丽一边洗脚,一边呼唤。董娇丽不言语、不接腔。不过,金炎农还是甜蜜蜜地笑,因为董娇丽不像开始一样,不让喊她“槐花”。董娇丽在洗脚时,认认真真地看优生优育这方面的书籍,时不时写点、记点儿。
董娇丽有了金清蓉以后,对孩子从小就进行早期教育,给孩子读唐诗、教儿歌。金清蓉牙牙学语时,只会说:“鹅、鹅、鹅”,不会喊爸爸和妈妈,吃饭也好、睡觉也好、喊爸爸妈妈也好,小嘴一张,发音就是“鹅”,所以孩子张口会说的第一个字是“鹅”。
金炎农最美的快乐就是工作上的创新和有成就感,他会和妻子分享,董娇丽这时温存不说,还显得更加迷人——美人如月,乍见掩暮云,更增妍绝。只要在家里,董娇丽就哄女儿,金炎农包揽家务,家务全部做完后,开始看书、学习,做小改小革,画图,并根据工作岗位空间大小,在家里丈量来丈量去,把吹风机当作风动扳机,对准假想“靶向”。这些表现被金清蓉看得十分专注,也跟着学,吹风机拿不动,就拿着小奶瓶来模仿,逗得金炎农去抱她,她不让抱,一直是一只眼微闭,一只眼瞄到“靶向。”这时女儿还只会爬。
“槐花,女儿在参加奥运会射击呢。”
第27届奥运会正如火如荼。董娇丽就给女儿看奥运节目,说奥运精神。后来董娇丽回忆女儿小时候的事,说了一句话:金清蓉拥有很好的稳定性,强大的心理素质,顽强的意志品质,是从幼儿开始的。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是金清蓉会唱的第一首“儿歌”。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是金清蓉会背的第一首诗。
每成长一步,董娇丽就拍照片,在照片上写上蓉儿某年某月某日某时画了第一张爸爸妈妈牵着女儿手的图画。
到了第28届奥运会,金清蓉4岁,董娇丽把她妈接来,照看女儿,自己出来工作了。金清蓉在外婆面前,要什么有什么,外婆对外孙女百依百顺,而带孩子是很累的一项劳动,累了只在董娇丽面前发牢骚,从不在金炎农面前表现出来。董娇丽知道她妈累,却心里甜,为什么?因为董娇丽只要在母亲面前撒个娇,她妈妈就眉开眼笑,一点儿烦恼就没有了,还对自己受累感到是一种幸福。董娇丽接她妈过来照看女儿,是英明之举,金清蓉打心眼里佩服外婆,懂的真多,讲的故事活灵活现,诗词记得滚瓜烂熟,对诗词解释有声有色,讲到动人处还感动得外孙女含泪哭泣,金炎农回来以为是外婆训斥了女儿,抱起来就安慰说:“蓉儿委屈了,爸爸批评外婆好不好?”
“不好。”
奥运精神确实很感动人的。“比赛场上不可能是一帆风顺 输球不能输人 起码要有奋斗的渴望”、“没有唾手可得的胜利 没有轻言放弃的赛局”。这就是奥运精神,激励奥运健儿不服输、不言输、绝不输,印尼34岁的奥运老将,跪在地上泣不成声,令人动容,这场胜利不仅为印尼赢得了奥运会金牌,更是她对去世家人的告慰。这喜极而泣的泪水,饱含着长期坚持的汗水,中国选手上前将她扶起,送上拥抱,说:“不要哭,你赢了比赛,你要开心啊!”日本奥运选手,曾夺得亚运会6金2银,大家对她的未来很是看好,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白血病,却让这个“天才选手”不得不离开泳池,在与病魔斗争的同时,还在坚持训练,并最终代表日本队参加奥运会,因为她生病身体状态不好,已经非常瘦了。她,体操健将,曾靠变卖家产、疯狂参赛,来赚钱给得白血病的儿子治病,儿子病好以后,很多人一度以为,她会在那之后告别体操,但她却依然选择在赛场上奔跑、腾空、旋转……
外婆通过奥运的精神和力量,来达到教育外孙女的目的。
5
企业带薪年假,金炎农想,要么在家为董娇丽分担些家务工作量,接送和陪练孩子;要么再打一份短工。董娇丽则板着脸,让他去旅游,放松心情,金炎农看到妻子的脸色,乖乖地带好装备,就去旅游,出门时,董娇丽给他深深的一个吻。其实,金炎农是去餐馆打工了。
上海那么大,怎么会有巧合?董娇丽带着女儿到店里就餐,进到店就被金炎农先发现,他特意把口罩戴的严严实实,在店里来回上菜。当站在董娇丽身边时,董娇丽并没发觉眼前的服务生就是自己的老公。
后来在上菜过程中,金清蓉对金炎农不断打量,引起董娇丽的注意,董娇丽感觉眼熟,多看了几次,于是走过去拉下他的口罩。董娇丽很意外又有些生气,问金炎农为什么说谎?看到这样的场景,就餐的人也看得出来他们是一对年轻的夫妻,他们之间的爱情又纯、又真、又深,不会计较太多利益得失,都会发自内心地为对方好。金炎农用打工的钱为董娇丽购买了人生第一部手机,董娇丽感动地趴在金炎农肩头幸福地笑了,董娇丽不是因为金炎农说谎而生气,不会计较金炎农没有零用钱给她买手机,知道他在餐馆打工也不会嫌弃,而金炎农对董娇丽一往情深,也会更浓烈,为了给妻子买部手机制造惊喜而想办法去赚钱。
“娥眉曾有人妒。”人们看着一对夫妻婚后还这样保持甜蜜的爱情,心里感慨万千:董娇丽一脸幸福地趴在金炎农肩上,似乎还有一种含羞、矜持,他们沉浸在甜蜜爱情中的样子真美好。
花无百日红。金炎农所在单位,连续亏损,经营形势日益严峻,人员待岗、下岗、自谋出路,已逐渐发展成趋势,企业倒闭不可避免。大城市竞争激烈,人才济济,金炎农权衡再三决定回家务农,留下妻女在上海生活。董娇丽则把精力全部倾注在对金清蓉的培养上。作为家长,应该怎么做,才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呢?这是董娇丽面临的第一个教育问题。
家长一定要有心里准备:牛是需要赶的,孩子是需要鞭策的。家长要时刻提醒自己,对孩子狠一点。成长,是一件反人性的事。你见过牛主动干活儿的吗?牛需要鞭子抽,才会去干活儿。人性骨子里的懒惰,和动物无异,也是需要鞭策的。“寒窗十年苦读”,现在的孩子,比古时候更苦,做不完的家庭作业,上不完的兴趣班、培训班,还有奥数班、特长班,很多家长说,我才不会让孩子这么苦。可是,教育的本质,是要为了孩子的未来啊,你不让孩子吃现在学习的苦,将来,哪来的乘风破浪后的幸福,哪来的一览众山小后的感恩?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