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超级汉朝> 第339章 善饭少年在寒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39章 善饭少年在寒门(2 / 2)

王扶也出身贫寒,幼年时居住在丰乐县塞上村,年纪小王定数岁,儿时为玩伴。经常在一起嬉戏玩闹,后十余岁时,其父母从商,便离开丰乐县塞上村,迁居并州太原郡。

王扶自幼聪敏,其父母经商略有起色,稍有积蓄,便为其聘请教书先生,王扶读书甚有天资,二十岁之时,便成饱学之士,英俊之才。

二十三岁时,为人所推荐,任职并州刺史部雁门郡广武县从事书记小吏,后才干突出,提升为县丞,三十岁时又被举孝廉,不久便出任广武县县令。

王扶治理广武甚有政绩,雁门太守便用其为郡中郡丞。后数年,接任雁门太守,未几,上党太守空缺,王扶因为善于治民理政,并州刺史便上报朝廷,举荐王扶接任上党太守。

王扶任上党太守之时,正是先皇帝大统元年,王扶时年三十九岁。

大统二年,王扶四十岁,履职上党太守已经二年。正是年富力强之时,王扶踌躇满志,欲要招收人材,大展其胸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宏图。

时朝廷日渐毁败,地方尚还稍可。并州也是北方边疆之地,接近朔方,胡人屡次南犯掠夺,所以并州甲兵不废。历任并州刺史,皆是以军功擢升任用。

大统元年,朝廷任命平北将军封章为并州刺史。封章武将世家出身,当时王扶调任上党太守,归封章管辖。

并州用兵所需赋税,大多为太原、上党二郡中供应。王扶政绩显著,多出赋税,封章十分赞赏王扶治民才能。王扶声名,闻于长安。

话说王定那族人王六,受王定之托,半年之后便又到上党经商,此时正是秋季。那族人与王扶也有亲戚关系,买卖完毕之后,便到上党郡治所长子城中来寻访。

闻城中百姓言王太守在校场检阅兵马。于是王六便到校场来观看,果然见王扶坐在在帅台之上。

因为一时不便面见,王六便通过一守卫军士,请其通告王太守。

那军士听见是王扶亲戚,便告知上司。上司得知,便让那族人前来相见,问得详实,便又转告郡中军曹从事习威。军曹从事习威说:“此乃私事。且稍待之,等王太守公事完毕之后在作区处。”

王扶在上党检阅郡中兵马,公事毕,回至公署,稍作歇息。又伏案看文书册籍,郡中军曹习威遂请入见,王扶命其进入,习威说有一人自称太守亲戚,有书信送达太守大人。

王扶不禁皱眉道:“吾早已经定下规矩,不可以为吾荐人,以吾为太守缘故,借此提携亲戚故人,如此朝廷纲纪安在?你今为何又犯之?”

习威道:“非也。此等事,下官也以为奇怪,所以不敢不禀报使君。”

王扶诧异道:“有何奇怪之处?如是欲让吾为人提携方便,则免开尊口。”

习威道:“太守清正廉洁,下官深为敬服。下官见太守欲要有所作为,招收四方人材。今此人自称太守远亲,说太守一族人有一子,年十三,极能善饭,一餐为成人二人之量。此少年饭量惊人者,必有千钧之力,是猛将之材,欲要托付于使君栽培。”

王扶听后不禁心中惊奇,便道:“既然如此,可唤那人来见。”

于是军曹从事从太守府中出来,王六正在府外不远处等候,习威便带王六来见王扶。

王六随军曹从事入太守府,拜见王扶,口称太守大人,极为恭敬。

王扶命其不必多礼,坐下说话,细看王六,约有三四十岁年纪,并不认识,便开口问道:“我虽然生自幽州渔阳,但离开祖籍渔阳塞上村已经三十余年,父老故人现已经大多不曾记得。来客是我哪位族人远亲?”

王六小心翼翼回道:“禀报太守大人,小人名叫王六。小人之父,与太守大人令尊为堂兄弟。小人不敢与太守大人排辈分、道兄弟。今日来见大人,是因为同族人王定有一奇特之事相求,小人才敢冒昧代为转告。”

王扶先见王六逢迎恭敬之态,口称自己大人,不禁皱眉,又闻其言语,见其说话倒还入理,意态稍解。听见其提起王定,不禁又展眉和颜悦色问道:“原来是贤弟王六!我离故乡

已久,不曾识得贤弟,还望见谅。王定我尚记得,幼时曾为玩伴。但自我离开渔阳后,并不知他消息音讯,贤弟且细细说来我听。”

王六便道:“王定二十岁时从军,不几年负伤落下残疾。便差回乡里,不能耕稼自食,便给官府看守府库过活。其后成婚生一子,名王腾,今年十三岁,饭量惊人,王定家贫不能供养。言王腾少年善饭,长成之后当有猛将之材,不忍其荒废在平民之家。得知太守大人在上党为官,寻思太守大人为本家远亲,幼时又有总角之交。所以才敢冒昧相托,愿将王腾托付太守大人栽培。小人知道太守向来清正廉明,若寻常提携方便之事,一概不见。但王腾的确奇才可塑,小人才斗胆敢前来言之。”

言罢,双手递上王定致王扶书信。

王扶听罢,便接过信拆开看之。略道:

草民王定觐拜太守大人,草民少时,曾与太守有总角之好,不知太守还记忆否?自少年一别,已经三十余年,关山阻隔,难以拜见故人。闻知太守已经为上党郡父母之长,塞上村王氏族人,皆倍感荣耀,不胜钦羡。草民不才,甚为惭愧,今有犬子王腾,年十三,极能善饭。草民早年曾在幽州从军数年,闻善饭之人多有勇力。今观犬子骨骼筋脉,窃以为当有猛将之材。只是草民贫寒之家无以奉养,恐毁掉此子。太守若念及幼时之情,还请指导教育犬子成材。若能恩泽草民,荫及王家,使此子成材。草民感激不尽,愚兄王定顿首谨拜。

王扶读罢书信,慨然叹道:“不想王定今生如此坎坷!”

王六随即又将王定家中情况详细告诉王扶。

王扶听必,感慨良久,才对王六说道:“吾虽然离乡已经三十余年,却未尝忘记祖籍故乡乡中父老。塞上村乃吾故乡桑梓也,幼时总角之情,吾岂能忘之?今吾虽然官居郡守,然见幼时玩伴有困难之处,又安能坐视不理?今既然王定言其子王腾如此奇特,吾也有心成全之。”

王六听后大喜,便伏地拜谢道:“若如此,乃王定一家之洪福也。太守若能再造王腾,使其成就大器,当功德无量。草民与渔阳王家族人亦能沾受太守恩泽。”

王扶道:“都是同族,何必见外?”便让其不必多礼,以族人身份相称呼。又对王六道:“即便不是同族,如有此等人才,吾也当栽培扶持!此国家所需也。”

王六敬服不已,王扶令人置酒款待王六,亲自把酒与其闲话故乡之事。晚间,安排王六住在馆舍。

王扶夜里便写下回书一封,次日交付王六带回给王定。信中对王定说,情况已知,可将王腾送到上党来。

王六临行之际,对王扶请道:“小人长年行走渔阳与上党之间贩

卖货物,今蒙太守既然垂爱应允,族人当大为高兴。但王定夫妻二人体弱多病,不堪远行。若太守以为方便,待小人回到渔阳之后,便为代劳携带王腾前来太守处。”

王扶笑而应允,见王六做事甚为周全,心下也望早日见到王腾,看其果真是有猛将之材否。于是便对王六道:“你今番回渔阳后,便可携带王腾前来。”又令人赠送白银数两,以作为路上盘缠之用。

王六推辞不接,对王扶道:“族人求助于太守,焉敢收受太守恩赐?且小人经商,虽然不是富足,但路上资费盘缠,尚还能应付。”欲要不受。

王扶劝道:“此些盘费,略表吾与同族之情,王定家境贫寒。你如果不缺,可代为周济王定,以略表吾同族之情。”

习甲也道:“既然王太守亲赐,客还是收下为宜。”王六谢过之后,才收下银两,拜别王扶,便回渔阳而去。

(本章完)

返回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