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3章(1 / 2)

磨坊中还有几个排队等着磨粉的村民,正站在那有一搭没一搭尬聊着,听说他就是孟知彰表弟,那个会做“金玉满堂”的,登时围上来,又是帮庄聿白背袋子,又是搬凳子让他坐,还有人拿了把蒲扇过来给他扇风。

庄聿白承认自己有时带着些i人属性,这一通殷勤献得他……想逃。

献殷勤的人可不管这些,唯恐他跑了一直将他往椅子上按。

目的只有一个:要排队买他家的“金玉满堂”。

作者有话说:

----------------------

*关于白菜

白菜,古代学名“菘”(song)。《本草纲目·菜部》列入“别录上品”。李时珍《本草纲目》说:“菘,即今人呼为白菜者。”

古代典籍记载,唐代以前北土无菘菜,是从南方移植到北方的。但唐代以后北方的菘菜生长极佳,超过了它的原产地。

白菜深受文人青睐,苏轼觉得白菜味道堪比羊羔猪肉。

白菘类羔豚,冒土出熊蹯——《雨后行菜圃》宋·苏轼

春泥翦绿韭,秋雨畦青菘——《农圃歌》 宋·陆游

春桂开前坞,秋菘接后园——《兰皋亭》 宋·宋祁

开门买野菜,菘薤喜新苗——《秋雨独酌三首其一》 宋·张耒

研究表明,中国大白菜是世界“第二”健康的蔬果。

结论出自美国威廉·帕特森大学(william patterson university)研究人员2014年发表在《预防慢性病》杂志上的一项研究。研究人员选择了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医学研究所定义的17种重要营养素(纤维素,蛋白质,钾,钙,铁,锌,硫胺,核黄素,烟酸,叶酸,和维生素a,b6,b12,c,d,e和k),对47种蔬果进行评估,根据这些蔬果的营养密度,对世界上的蔬果进行了健康排名,大白菜高居第二。

宝宝们要多吃大白菜!

宝宝们要多吃大白菜!

宝宝们要多吃大白菜!

*关于丝瓜

丝瓜原产印度,唐宋朝之后才传入中华,因老熟以后,瓜内筋络如丝,故名丝瓜,古代,因“筋络缠纠如织成”,又叫布瓜。

《本草纲目》:“丝瓜,唐宋以前无闻,今南北皆有之,以为常蔬。”

《本草纲目》:“丝瓜液有通经络,行血脉之功,用以洗面大去垢腻。”

宋代开始已有用丝瓜洗砚习俗,而且深受文人喜爱。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丝瓜涤砚磨洗,余渍皆尽而不损砚。”

宋·赵梅隐《咏丝瓜》:“黄花褪束绿身长,白结丝包困晓霜;虚瘦得来成一捻,刚偎人面染脂香。”

第21章 磨坊

为买“金玉满堂”,一磨坊的人将庄聿白团团围住。

倒不是村中人家有多少闲钱买这些吃食。端午节虽比不得过年,但大小也算个重要节日。过节,就要送礼。

走亲访友探望长辈,带上这“金玉满堂”,一则名字吉利,二则价钱也算合适。最重要的是,连柳婶都说好,想必真的好。柳婶刚才还去孟书郎家买了一大筐回去,有人亲眼看见的。

柳婶何许人也,族长家的长房长媳!当年轰动一时的“肘子宴”,就是族长家为迎娶这位儿媳摆下的。端午节和族长家长媳备一样的礼,那绝对是有面子。即便家中不太宽裕的,现在花钱买金玉满堂,等过了节,手头省省就是了。

磨坊老板娘正在后院忙着,听说做“金玉满堂”的师傅来磨粉,手里的活儿也停了,拉过围裙边擦手边小跑着就过了来。

众人层层围着一个人,不用猜定是做“金玉满堂”的师傅了,老板娘忙分开人群向前挤。

能用面粉做出连柳婶都惊叹的吃食,想必是个道行极深的老师傅,这大热的天,一群人这样闹吵吵挤着,万一给闹出个好歹就不好了。

“‘金玉满堂’师傅在哪?”老板娘一边喊一边挤到前面,“快散开些,小心闷坏他老人家!”

“三婶你磨粉磨花眼了吧,哪来的老人家!”有人善意开着玩笑。

老板娘挤到人群中间,往那凳子上看去。确实,哪是什么老师傅?只见一眉清目秀、长相极为标致的小郎君,正端端正正坐在那里。

或许是人多,或许是天热,小郎君脸颊红扑扑的,神情带着几分紧张。

“这是孟书郎家表弟,刚来没几天。”有人帮着介绍。

“孟书郎长得那般高大,没想到这表弟倒挺斯文秀气的。你叫什么名字?今年几岁了?”

老板娘开了头,其他人也像找到了新话题,忙跟着问起来:“小郎君家哪里的?”“是否成亲?”“中意什么样的人”……

哈?这什么情况?说好的美食节目,怎么无缝切换到婚恋综艺?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