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汉武帝晚年发的一系列癫不同,唐太宗并没有做多少离谱的事情。
就连边关政策,更多也只是在时代局限性下,信了儒家“柔远人”的鬼话,以至于同化突厥的进度条一动不动。
佛道之争、土地兼并等问题之前已经说过。
如今要拖时间,就只有以上两个话题。
和刘邦的时间点太晚不同,二凤的时间是贞观四年,这两个话题究竟聊哪个……
秦念猜会是历数功臣。
【李世民:功臣!】
果然是功臣。
至于秦念为什么不直接谈唐太宗的过往岁月,那是因为根本没有切入口。
她总不能莫名其妙就从隋开皇十八年夸二凤夸到贞观四年。
这完全不符合她的人设。
【秦念:贞观十七年,你命阎立本绘《二十四功臣图》陈列于凌烟阁,史称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此番是太上皇于凌烟阁设宴,邀请了十几位重臣。见到天幕所言,诸重臣皆齐齐看向他们敬爱的陛下。
画功臣像进行表彰并非始于陛下,最早是汉宣帝于麒麟阁设十一功臣。
其中排名第一的正是霍光——因子嗣谋反未署其名而是署其官职: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
李世民目不转睛地望着天幕。
既然列的是二十四位功臣,宴席内这些重臣必然不是全部列于其中。
他实在不敢回应诸人的目光。
【秦念:时间有限,不可能把二十四人都谈一遍,就聊几个知名度比较高的功臣。】
【李世民:这是自然。】
李世民暗自松了口气。
贞观十七年才排的名单,倘若秦念现在就全部说出来,于他治政反而不利。
【秦念:首先是房谋杜断,房玄龄、杜如晦。】
【李世民:玄龄善谋,如晦能断,皆朕之良相,如朕之双手。】
虽然对儒学已极为不喜,但房杜二人依旧是李世民最为倚仗之人。
如今秦念将儒学之弊皆道出,李世民相信他们会摒弃儒礼,助他改革科举制。
杜如晦以袖遮面,以掩饰咳嗽。
去年冬天重病卧床,今年虽然好转,但病根一直未绝。
此番高祖设宴,他原以病相辞,但陛下坚持让他来。
病情不算特别严重,又顾虑儒学之误,杜如晦也就参宴了。
看到陛下对他与房玄龄的评议,尤其这是天意认定的真言,杜如晦竟有死而无憾之感。
幸遇明君。
【秦念:杜如晦还没病逝?】
【李世民:你是说……如晦今年就会……呜呜……】
李世民当即就落下泪来。
杜如晦怔住,他也没想到自己年仅四十六岁,就即将病死。
这场病……竟是好不了了?
【秦念:二凤你先别急着哭,说不定还能救一下。】
【李世民:可,如晦呜、已经病了……呜……】
这么巧?
秦念很快就反应过来:
杜如晦的过早病逝肯定算是李世民的意难平,这不是巧合而是剧本刻意选在这个时间点。
她当然要配合同事的剧本,改写杜如晦的病逝。
同时秦念还想到这场“隔时空治病”还能引申到医学发展的问题。
【秦念:那正好。要是天幕没开的时候病了反而不好处理,你让太医报一下脉象与症状,或许朕的医生能救他。】
第68章
【李世民:朕这就让太医为如晦号脉!】
秦念再次确定这就是同事的剧本——未免浪费时间, 甚至还设定杜如晦和太医都在他附近。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