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嫔温婉贤淑,近日诊出喜脉,于皇嗣有功。特晋为静妃,以示嘉奖——”
此言既出,满场霎时一静,旋即才爆发出诸般道贺之声。
文贵人猛地抬头,难以置信地望向一向低调的静嫔——不,现在是静妃了。她看着静妃起身谢恩,看着皇帝亲自扶起她,死死攥住了手中的帕子,连勉强的笑容都维持不住。
三皇子手中酒杯微晃,酒液在杯中漾开涟漪。他很快恢复如常,只是唇边的笑意像是凝住了。
孟令窈默默收回视线,端起茶盏轻呷了一口。这宫宴浮华之下,果然是暗潮汹涌,一刻不得安宁。她目光再次掠过对面,裴序已然恢复了平日那副冷峻模样,正襟危坐,仿佛刚才那个与她遥相对饮的人只是错觉。
唯有在她看过去时,他眼睫微抬,极快地与她交换了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
“今晚怕是有人要睡不着了。”许小姐喃喃道。
这时,内侍高声唱喏,“献舞——”
一队舞姬翩跹而入,水袖翻飞间,殿中气氛重新活跃起来。
宴至中途,孟令窈离席更衣。沿着回廊行走时,蓦地听见假山后传来低语。
“父亲,静妃这一胎若是皇子……”
“噤声!”另一个声音急忙制止,“这也是你能议论的?”
孟令窈脚步微顿,随即若无其事转身走向另一条路。行至偏殿后的梅林,见着一个熟悉的身影独自立在梅树下。那人身着规制的礼服,妆容厚重,活像一张面具盖在脸上。
这妆一点也不适合赵如萱。
她偏过视线,“见过三皇子妃。”
“孟小姐。”见到她,赵如萱眼中掠过一丝复杂的情绪,随即又恢复成一片死水。
两人相对无言,只有寒风拂过梅枝的簌簌声。
许久,孟令窈先开了口,“后悔吗?”
赵如萱的指尖微微颤抖,她抬手抚上一枝梅花,指甲上鲜红的蔻丹与花朵几乎融为一体。
“后悔?”她抬头,直视着孟令窈的眼睛,“我才不后悔。”
这一瞬,她眼中光华炽热,倒让孟令窈想起她从前的样子。
一阵脚步声由远及近,是三皇子府邸的侍女寻来了。
赵如萱整了整衣袖,朝她走去。经过孟令窈时,她突然低声道:“多谢。”
回到席间,许小姐凑过来,“方才去哪儿了?我瞧见三皇子妃也刚回来,眼睛红红的。”
孟令窈执起微凉的茶盏,道:“许是殿外风大,迷了眼睛。”
静妃身怀有孕足五月才人尽皆知,这消息瞒得如此之好、如此之深,众人连想都不用想,其中定然少不了帝后的手笔,又当众册封为静妃,是给足了体面。
正月里的茶会诗社,无人不在揣度这未出世皇子的分量,计算着后宫与前朝那根微妙的平衡木又将如何倾斜。
喧嚣并未持续太久。正月二十五,八百里加急的军报如一声惊雷,劈开了所有议论。驿卒身背赤旗,纵马直入朱雀门,嘶哑的喊声震颤了整条天街。
“大捷——!长公主殿下阵斩逯寅王——!”
消息像风一般卷过京城每一个角落。酒楼茶肆瞬间沸腾,说书人迫不及待地将早已备好的长公主传奇故事搬了出来,唾沫横飞。市井百姓争相传颂,仿佛亲眼见证了西南山瘴重叠中,长公主银枪白马,直取敌酋首级的英姿。
对孟令窈而言,这捷报的意义远不止于国威大振。
她正在窗下作画,宣纸上墨迹未干,是一幅寒梅图。笔尖在听到消息时微微一颤,一滴浓墨落在枝头,晕开一片深色。窗外传来丫鬟们压抑不住的兴奋议论,她看着那意外的墨痕,唇角缓缓扬起清浅的弧度。
心绪再难平静,她索性搁下画笔,走到院中。春寒料峭,几株晚梅开得正好,疏影横斜,暗香浮动。
“小姐,裴大人方才送来了这个。”菘蓝捧着一个小巧的木盒快步走来,脸上的喜悦压都压不住。
孟令窈接过木盒打开,里头躺着一枝新开的红梅,香气清冽。这时节天气冷,花枝上的积雪都未融化。
她拿起红梅,微微一怔。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