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5章(2 / 2)

下一本,三元……

仁宗不由气极反笑,一把把这封折子甩在了桌上:“他还知道肃儿是三元!”

“官家,你可?着身体,别把自个气坏了。”

黄都知劝道。

官家毕竟修养极好,一度被臣子当面喷唾沫教训一顿都能忍。坐下来?喝了口热茶,心气便平顺了许多……才怪啊!

骂他的?,姑且算他有错,尚可?以?忍。但谁看到铺天?盖地?弹劾自己儿子的?能开心啊?

仁宗一开始挺诧异的?,毕竟从未把肃儿和狄青两个名字联想在一起。但到了后面,他的?气愤完全盖过了一开始的?惊奇。

什么“阴私谋权”、什么“积名夺誉”,仿佛这二人明日就要打进大宋皇宫,改朝换代了。

我呸!肃儿夤夜来?信,建议他命范仲淹选拔西北有能武将的?时候,你们弹劾之人又在哪里?还在朝堂上对侬智高束手无策,急得团团转呢吧?

而且,我的?儿子,我自己不知道吗?

他要是真想掌权,还用朕费心造三元神童的?势?早用那小脑瓜子算得朕退位了好不好?皇后一定是他最坚定的?支持者。如今像个商山四皓般的?隐士避着人度日,不就是为了图个清净自由,想干嘛就干嘛么?

仁宗接受得十分良好。

他不算个十足有能的?皇帝,但唯独识人之能是满点。若不然,也不会大宋文臣半壁江山皆出自仁宗朝了。肃儿的?经纬与能力,身为老父亲还能看错眼?了去?

可?以?说,就算是扶苏与狄青拉上帘子悄声密谋什么,府上还隐隐传来?铁甲兵戈之声,仁宗也只?会觉得在研发什么新武器,而非自己儿子意图谋反,夺取神器。

仁宗的?目光往北方看去。

因为,他的?儿子目光所向,不是到了年龄就能板上钉钉坐上去的?龙椅(甚至还不想坐呢),而是先祖数代人都未能收复的?幽云十六州……乃至更远的?地?方。

无论向南,还是向北。

所以?啊,私会武将怎么了?

交往过密怎么了?

仁宗吩咐了内侍一声:“你们把弹劾肃儿的?奏折全数出来?整理在一处。然后铺纸,磨墨。”

他知道自己现在不太冷静。做的?事也是先祖未有之事,甚至有违大宋国策之事。

“朕要亲自给肃儿写反劾状,通发台谏。”

内侍应了一声,不一会儿就递来?一支沾满墨水的?笔。仁宗接过后提笔就写:

——三元郎乃是朕亲选的?天?子门?生?,是朕之“党人”。

你们这些弹劾他欲阴谋夺权、动摇国本的?,难道是说背后指使其图谋不轨之人,是朕?

是朕,要夺自己的?权?

-----------------------

作者有话说:[狗头叼玫瑰][狗头叼玫瑰][狗头叼玫瑰]

第90章

宋朝的台谏, 即“御史台”与?“谏院”,乃是独立于行政体系外的监察机构。他们拥有“风闻奏事”的特权,即不需要掌握切实证据, 只肖听到传闻就能参上一本。

人人皆知物议是一把好用的剑, 位高?者或多或少都在台谏中?有几个来往密切之人。在王安石当政的时代?,台谏甚至一度能左右宰相的任免。

不说?远的, 就说?最?近的事吧。按照历史原先的轨迹, 庆历五年,也?就是今年, 欧阳修就会因?为和家中?女眷不检点?的传闻, 又苦于无法自?辩,被迫调离汴京, 远迁滁州太守, 写下千古名篇《醉翁亭记》。

台谏甚至连皇帝的过失也?能弹劾。最?近司马光不久就指责官家对成王殿下的照管疏松,仁宗为了帮扶苏遮马甲, 也?只好捏着鼻子认了。

台谏的权力如此之大,所以当他们言及扶苏之时, 是真是没觉得自?己的遣词造句很过分, 甚至还暗合了大宋的政治正确呢。宋以文立国?, 历代?皇帝都极为忌讳文官武将往来勾结。

一开始,谁都以为,这把稳了稳了。

官家定然会勃然大怒, 认为自?己眼?瞎看错了人——给予三元郎天大的恩遇, 他却根本不识好歹, 和武夫勾结。三元的官途就此断绝,连带着狄青也?不会有出头之日。

虽然后者是被牵连进?来的,但是没办法啊, 谁让你是武人呢?要恨就恨赵小三元为什么偏偏要找上你吧!

返回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