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9章(2 / 2)

意识到这一点的两个人,并排走着,视线随意在入口两边的摊位间逡巡,都不着急响应农户们的吆喝,只有在看到自己着实感兴趣的产品时,才伸手往旁边拉拉对方的衣角或是袖子,改道上前。

朝温无缺吆喝的农户要更多些,容鸢猜这主要是因为外貌的原因。

容鸢自己的五官特征也不那么像典型的华裔,但和温无缺比起来,还是能一眼被拿不准的本地人先果断扫进东亚裔群体。

至于温无缺,第一次在这边和她一起出门前,容鸢确实没有意识到她脸上的高加索人种特征,对外国人来说还挺明显的。毕竟她俩最早是在中国认识的,温无缺言谈举止和气质,和容鸢记忆里从小看到大的白人群体,差别很大。

温无缺连需要化妆的场合,妆容都不会特意往欧美流行的风格去靠拢。除了对那一头原生金发的自豪,这人并不会刻意去强调自己混血儿的身份。于是容鸢对这件事也就有些后知后觉。

这半年多来,她们总会遇到这样奇妙的场景。不管是商业街的推销人员,还是初到此地的外州游客,都倾向于掠过正宗本地人容鸢,转而优先询问看起来像本地人的温无缺。

温无缺总是眉毛一挑,直接用普通话回复自己听不懂,把容鸢推上去应付人。

实际上温无缺英语说得很流利,足以应付大多数场合的沟通需求。和容鸢在学校里接触过的有些东亚留学生们不同,她说英语没有特别注意使用书面语法,也没刻意去模仿一些被公认为正统的腔调,主打高效、实用。

今天她们的目的正是来买东西的,所以面对农户的主动招呼,温无缺没装听不懂。她听见了,会先扫一眼产品,再决定是礼貌摆手,还是上前详细询问关于商品的事。

这种市场没有像超市一样,提供大容量的手推车。有些农户会提供简易的纸袋给散客;需要以大家族为单位,大量购物的主妇会直接推来自备的手推车;其余的人就会像容鸢这样,单肩背着一个大号的无纺布袋子就来了。

温无缺后备箱里还有一个车载的保温箱,和几个小一点的无纺布袋子,是她们逛超市时候用的。因着不确定要买多少东西,她们没有着急都拿下来,反正车子就停在市场外围,有需要可以在市场和车位只见多跑两趟。

温无缺的意见是,先把在场30多个摊子都摸个底,熟悉下今天都有哪些产品,再结合她们的需求,挨个返回去找对应的摊位购物。容鸢对此表示赞同。

她们都是菜市场新鲜人,今天头一回逛,而温无缺至少挑菜上比她有经验。

逛第一圈的时候,温无缺和人聊得不少,而容鸢肩头还是轻飘飘的。

生产者直接销售的好处,就是她们彼此间不用比拼业绩、末位淘汰,没那么多勾心斗角,人人都对自家产品很有自信,并不介意潜在顾客走走看看、货比三家。

如果不算冰淇淋车和餐车,她们一圈下来连着小吃摊一共看到了37个摊子。快逛到底的时候,她们还见到了lance和magpie,买了一根新鲜法棍,和magpie极力推荐的,她的烘焙坊使用的面粉。

那个麦农是一个腼腆的,约莫不到16岁的黑人小姑娘,她的父母还在地里,忙着给今年的冬小麦的收割工作结尾,兄弟姐妹则在自家的小磨坊里,按订单将存麦磨成面粉,这些人要等下半场客流量多起来时,才能赶来,暂时没有人给她帮忙。

小姑娘不擅长推销自家的产品,听到magpie帮自己卖东西,急忙对后者投去感激的一瞥。

温无缺注意到了,推容鸢去和对方沟通,主要让小姑娘介绍下小麦品种,和对应的用途。

小姑娘听说她是自家老客户magpie的学妹,还都是弃学从厨,也逐渐消除了紧张情绪,流畅地讲解起自家的产品来。

她们现在卖的面粉,有两款,都是用上一年收割的冬小麦新鲜磨制的。这批存麦分别属于硬红小麦和软白小麦,磨制出了高筋和低筋两种面粉。前者适合做意面和披萨,后者适合做糕点。

这批面粉的价格是比超市零售的面粉要贵的,而且容鸢本来只打算买低筋面粉回去做松饼用,lance够了解她,二话不说劝她试试自家摊位的面包。

一早上新鲜出炉的面包,麦香浓郁,蓬松暄软,极大的熨帖了她们刚被辣椒摧残过一遍的胃袋。

吃了试吃的法包后,她们没有二选一的理由了,温无缺也赞成各买一袋,说是可以试试,帮容鸢做点意大利面屯着。

小麦农总算开张了,很是开心。

温无缺也很开心,买上东西以后,趁容鸢放松下来,便不再满足于只是并排走着,得寸进尺去牵容鸢的手。

返回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