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第三次推动卒棋,说道:“高家女郎肯定要有一人被选进后宫,目前看来,陛下有意的是高英。以高家的外戚地位,必能打听出高太妃削鼻毁容之事。”
张普惠推着这枚卒子缓缓往前走,徐徐道:“不管高太妃的鼻子是怎么没的,先证实高家女郎听到的志怪故事是真实发生,贵为太妃,在皇室争权的过程里,一样会遭难。”
“中宫已立,立了就得严规矩,只要高家女郎惧了中宫,再因惧生怨、生恨,就会让那位分心。此路招数漫长,拭目以待。”
“至于高肇,”张普惠的眉头拧起,实话道:“恕属下想不到对策,只能看赵芷那边接下来的行事,然后遇水铺桥,见招拆招。”
元澄忽然转话题问:“你觉得陛下见高肇、高显,会带着哪个心腹臣子去?”
张普惠轻咝一口气:“王的意思是……陛下不会带多名臣子?带谁见高肇、高显,那此人便是陛下安排的,来扶持高家迅速在朝堂立足的人选?”
元澄:“我是这样猜想的,当然,是不是如此,得看宫里递出的消息。”
张普惠:“要是这样的话,会是侍中元晖?甄琛?肯定不是御医王显,王显的实力不够!难道是茹皓?茹皓才被授命修建北宫苑,高家才来京又被安排在北宫苑,难道茹皓的任命,非陛下不信任他了,而是为着今天的筹划?”
他忽然轻拍脑门道:“差点忘了个人,王的妹夫邢峦!他是御史中尉,监察百官,得罪的宗室大臣不少,正好可以和高家结朋!”
权势的得失,常使亲情反目,何况任城王的这个妹夫还是个二婚的。
元澄:“有道理,陛下要是把帮高家之事交给邢峦,麻烦大了。”
张普惠又一拍脑门:“糊涂了、糊涂了,还有个更麻烦的哪!”
元澄惊问:“谁?”
张普惠急地都站起来了,提醒:“王忘了朝官私下传的……赵芷每月被百官参,有位宗室大臣和她相反,每月都弹劾百官!此大臣不在御史台任职,胜在御史台!还最喜弹劾宗王!”
元澄气咻咻道:“我知道了!该死的元匡!没少弹劾我!”
不过沉密擅谋的一主一吏,对皇帝带谁见高家人,全没猜对。
第364章 打哆嗦的高家人
皇家园林,北宫苑。
皇帝元恪下来辇车,遥望华林都亭方向,真是未见高家人,先叹一分忧。
今天御医王显给他禀报了高家在旧都的生活,以及来京路途上的种种表现。
“冯家在旧都的势力根深蒂固,鲜卑贵族里有许多顽固狂恣的老糊涂,根本不信冯家二女早是废后与幽后,因此高肇、高显,还有渤海公一族,都没有得到文昭皇后的恩惠。不过陛下放心,高家在平城的生活十分安稳,没人为难他们。”
臣子小心翼翼的话术,元恪岂能听不出来,他的舅舅分明是扶不起的蠢才!这么多年,没人为难高肇他们,表明旧都的权贵知晓朝廷情况,知晓文昭皇后才是唯一被追尊的先皇后!有先皇后还有天子可依仗,高家的声名在平城居然湮没无闻!
王显还道:“高家众人习惯说旧都口音的鲜卑话,路上和护卫方言沟通不利,再加上路途不太平,牛车走得慢,因此拖延了到京时间。另外,护卫观察高显进了洛阳县境后,有水土不服的病状,不过陛下放心,臣给高显把过脉了,可能是第一次离开故乡,不放心世代经营的田地,不舍、不踏实,才惦记着回去。”
这番话里的几层意思足够婉转。一是说高家人不大会讲汉家华言,更别提洛阳正音。二是说高家人都不能骑马赶路,只能乘牛车,那就别奢望骑射技艺了,可见不文亦不武!
第三层意思,高显这个季舅更不中用!不识利浅利重,刚来洛阳居然装病想着归乡。
由此可见,高家没一个明白人,到现在根本不明白举族迁来洛阳的用意。
去华林都亭,需经过清暑殿。
元恪在前行走,尉窈跟在后面,听皇帝询问:“尉窈,是第一次来北宫苑吧?”
她立即回“是”。
“朕听王显说,你来洛阳不长时间便学会了韵书正音?”
尉窈了解皇帝,他从来不聊闲话,不问废话,于是她再恭谨回“是”,然后道:“不过臣仍坚持练鲜卑语,也没放下旧都口音。”
元恪:“朕即位之初,就允元晖的奏请,罢旧贵‘冬居南、夏居北’的旧时政令,你因何怀念旧都口音?”
狗皇帝,真是无时无刻不猜忌!先帝在时,为了快快迁都,不得不对顽固勋贵做出让步,许这些人冬天住在洛阳,炎热夏季时回北方避暑,因这些人每年秋来春去,被京城臣子鄙为“雁臣”。
无论先帝还是现在的元恪,都极讨厌雁臣!元晖抓住这点上书,断掉雁臣的好处,才被元恪信任,授门下省的侍中官职。
尉窈倘若认了皇帝说的“怀念”,等于承认和旧都的勋贵有联络。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