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和佳蕙的这场话意味深长。小丫头恼恨发放赏银的不公,对大丫头们包括晴雯的霸道怀恨在心。可见赏罚不公的现象,到处都有,恰红院内也并非到处莺歌燕舞。在随随便便的家常谈话中,两个小丫头辞令之妙,让我们领略到民间语言的丰富、生动和深刻。一句“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筵席”的谚语,固可成为千古名言,说明了任何事物即使是无比强大繁荣的事物最终都要灭亡的大道理,而“熬煎”两字也极为传神,这既是小丫环的生活困境的自然表露,又暗中潜藏下人对主子优裕生活的仇恨,更不期而然地反映了《老子》所说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地并不特别对人类优待,包括人在内的天下万物,都在自生自灭中短暂地生活)的哲理思想:不管表面有多少繁华,人生总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也必有一个痛苦的结局;人生短促,好景不长。
小红和佳蕙两个小女子虽然只是毫无地位的丫环,一贯受到外界的压迫,平时做人讲话都只能低眉顺眼、小心翼翼,但当她俩独处的时候,却能放言无忌,挥斥方酋。
她们的这种揭示,潜意识中确有“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味道,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人之常情,还要不得不承认,她俩此言的确说出了人世间的一个真理:好景不长。人们也只有在逆境中才产生这种清醒的认识。
佳蕙讲到伤心处差点哭出来,可见她的心地善良。
宝玉本也是善良无邪的人物,他对每一位美妙的女子在心中和行动中都充满了善意。他在大观园和贾府中,到处结下善缘,姑娘们对他也多礼敬有加。但世间的人事无限复杂,任何人都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拥护和爱戴。佳蕙对宝玉的诅咒发人深省。善良的人与善良的人之间,也会咬牙切齿,可见人世的无比复杂。
小红和佳蕙两个小丫头是坚强、热情、进取心很足的少女。她们作为天生社会地位低下,在生活中艰难奋斗,但有才华而无处使的年轻人,看到人世间的不公,面对贫富的严重不均,一方面感到气愤不平,心怀伤感,另一方面又能看到强者、富者“好景不长”的历史规律;一方面她们因此而得到心理的安慰和平衡,另一方面,她们依旧正视现实,踏踏实实地干活,认认真真地做人,努力过好眼前的生活,如果有了上进的机会也决不放弃。反过来,如果现在生活幸福,也要懂得惜福,要珍惜眼前的幸福。对于一般人来说,幸福来之不易,好境不常,人生短暂,要懂得珍惜。
这对小丫头寻常对话中显现的大智慧,值得我们反复咀嚼。
6.金钏、司棋:奴婢自杀的悲剧成因
金钏和司棋有四个共同点:美丽,聪明,大胆,最后都因性格急躁而悲惨地自杀。她们没有必死的原因,她们的死是可以避免的。
以不变应万变
司棋是个性格刚烈、卓有主见、有情有义的少女,她的恋爱事迹和自杀结局在贾府中引起震动,名声很大。
司棋是迎春的大丫头。因为迎春的懦弱,她的强硬性格得到更其完全的发展。平时,她在大观园中不容别人的欺侮。以吃饭来说,厨房对各房的丫头的态度很不一样,对有些人特别照顾,如对怡红院的晴雯、芳官等,颇有优待。司棋得不到这样的照顾,她就自己向厨房提要求,而且她并不亲自出马,而是派手下的小丫头莲花到厨房关照:“司棋姐姐说:要碗鸡蛋,炖的嫩嫩的。”管厨房的柳家的先推说没有鸡蛋,被莲花翻出来后又抱怨大丫头们嘴巴刁,天天“敢自倒换口味”,“我倒不用伺候头层主子,只预备你们二层主子了!”莲花指斥柳家的欺软怕硬,晴雯派春燕来要菜,忙殷勤伺候,正争执时,只见司棋又打发人来催莲花儿,说:“死在这里?怎么就不回去?”莲花儿赌气回来,便添了一篇话,告诉了司棋。司棋听了,不免心头火起,此刻伺候迎春饭罢,带了小丫头们走来,见了厨房中许多人正吃饭——那些厨娘见她来得势头不好,都忙起身赔笑让座。司棋也不和她们噜苏,立即便喝令小丫头子动手:“凡箱柜所有菜蔬,只管扔出去喂狗,大家赚不成!”小丫头子们巴不得这令,七手八脚抢上去,一顿乱翻乱掷,慌得众人一面拉劝,一面央告司棋,又讲软话,又给她看蒸着的鸡蛋。司棋连说带骂,闹了一回,方被众人劝去。待鸡蛋送来时,司棋全泼在地下。(第六十一回)
管厨的私心重,待人不周,服务态度的确不好。司棋也拿足了“二层主子”的威风,行事泼辣,甚至略带蛮横,不过对势力小人,有时也不得不如此。
司棋自小和她姑表兄弟潘又安一起长大,初时小儿戏言,订下将来不娶不嫁之约;近年大了,彼此又出落得品貌风流,平时司棋回家时,二人眉来眼去,旧情不断,只不能入手。又彼此生怕父母不允,二人便设法里外买通园内老婆子们留门看道,方在大观园僻静处幽会。初次入港,虽未成双,却也海誓山盟,私传表记,已有无限风情。他们是贾府中难得的纯洁的一对,更且两人品貌相当。只是贾府中对偷鸡摸狗可以眼开眼闭,却容不得这种纯洁的感情,如被发现,或打杀或发卖,难以活命。因此,当被路过的鸳鸯撞见,顿时吓得丧魂失魄。至次日见了鸳鸯,自是脸上一红一白,百般过不去,心内怀着鬼胎,菜饭无心,起坐恍惚。挨了两日,竟不听见动静,方略放下了心。一日晚间,忽有个婆子来悄悄告诉道:“你表兄竟逃走了,三四天没上家。如今打发人四处找他呢。”司棋听了,又急又气又伤心,想道:“纵然闹出来,也该死在一处。真真男人没情意,先就走丁!”又添了一层气,终于病倒。封建时代的男子,负心者极多,所以司棋有此感叹。
大观园内大抄检时,别的丫环皆未出事,只有司棋倒霉,被抄出一双男人的绵袜并一双缎鞋——是司棋为恋人做潘又安的——又有一个小包袱,里面是一个同心如意,并一个字帖儿——是司棋收到的情书:“上月你来家后,父母已觉察了。但姑娘(指迎春)未出阁,尚不能完你我心愿。若园内可以相见,你可托张妈给一信。若得在园内一见,倒比来家好说话。千万,千万!再,所赐香珠二串,今已查收。外特寄香袋一个,略表我心。千万收好!表弟潘又安具。”领头抄家的恰是司棋的外婆王善保家的,众人乘机冷嘲热讽;这王家的本一心要拿人的错儿,拼命的煽动邢夫人发动大抄检,她还当抄检队的领头,恶狠狠地到各处搜查,得罪了贾府全部,不想反拿住了她外孙女儿,又气又躁,只好自打耳光大骂自己,只恨无地缝儿可钻。凤姐见司棋低头不语,也并无畏惧惭愧之意,倒觉意外。司棋在大难临头之时,毫不畏惧,正见刚烈,而不感惭愧,因心中自感和表弟的恋情并无见不得人之处,也没有什么对不起别人的地方。
司棋当夜被两个婆子看押,过了两三日被从轻发落,逐出园外了事。此因迎春是贾赦的女儿,王夫人不能对她的丫头和自己子女的丫头那样可以随意从重处置。另外,贾府对奴仆也的确是比较宽容的,即如金钏“勾引”宝玉,也不过逐出了事。
司棋留恋大观园中的富有情调的生活,又与迎春主仆情深,舍不得离别,她反复恳求迎春,指望能救。可是迎春懦弱无能:“依我说,将来总有一散,不如各人去罢。”司棋被周瑞家的押送出园,她还软语恳求:“到相好姊妹跟前辞一番,也是这几年我们相好一场。”周瑞家的深恨这些大丫环们素日大样,根本不理。司棋看到宝玉正巧外头进来,忙求他相助,周瑞家的催她快走:“你如今不是副小姐了,要不听说,我就打得你了。别想往日有姑娘护着,任你们作耗!还不好生走!一个小爷,见了面也拉拉扯扯的,什么意思!”不由分说,拉了出去。
司棋的结局由高鹗在续书中补写,也是大手笔的妙文,与前八十回拼接得天衣无缝。通过别人的追叙,介绍:自从司棋出去,终日啼哭。忽然那一日,她表弟来了,他母亲见了,恨得什么儿似的,说他害了司棋,一把拉住要打,那小子不敢言语。谁知司棋听见了。急忙出来,老着脸,和母亲说:“我是为他出来的,我也恨他没良心。如今他来了,妈要打他,不如勒死了我罢!”又告诉妈:“我只恨他为什么这么胆小!‘一人做事一身当’,为什么逃了呢?就是他一辈子不来,我也一辈子不嫁人的。妈要给我配人,我愿拼着一死。今儿他来了,妈问他怎么样。要是他不改心,我在妈跟前磕了头,只当是我死了,他到哪里,我跟到哪里,就是讨饭吃也是愿意的。”她妈气得了不得,便哭着骂着说:“你是我的女儿,我偏不给他,你敢怎么着?”
哪知道司棋便一头撞在墙上,竟碰死了。她妈哭着,要那小子偿命。她表弟也奇,说道:“你们不用着急。我在外头发了财,因想着她才回来的,心也算是真了。你们要不信,只管瞧。”说着,打怀里掏出一匣子金珠首饰来。她妈妈看见了,心软了,说:“你既有心,为什么总不言语?”他外甥道:“大凡女人都是水性杨花,我要说有钱,她就是贪图银钱了。如今,她这为人就是难得的。我把首饰给你们,我去买棺盛殓她。”岂料潘又安忙着把司棋收拾了,也不啼哭,眼错不见,把带的小刀子往脖子里一抹,也就死了。司棋的母亲懊悔起来,倒哭的了不得。
这番话连凤姐听了也感诧异:“哪有这样傻丫头,偏偏的就碰见这个傻小子!怪不得那一天翻出那些东西来,她心里没事人似的。敢只是这么个烈性孩子!”
《读花人论赞》说司棋:“从古以过而创为奇节者,君子悲其志,未尝不谅其人。司棋失身潘又安,过已;乃竟一其心相待,以死继之,非节非烈。……观过知仁,谅哉!”虽带迂气,“奇节”二字,尚有见地。司棋的行为在封建时代是非法的,但她的殉情自杀感动了评论家,得到了高度评价。这篇论赞又评潘又安:“人当无可如何之际,计无所出,惟以一死塞责耳,非以为乐也。若夫当死之时,无感慨,无愤激,无张皇却顾,心平气和,意静神恬,其死也与哉?其归也,真叠山所谓‘从容就义’者。潘又安其知道乎?”梅阁的评语回答说:“潘又安于情界中,身份极高,故能当得一道字。文固不妄用字者。”还是夹批最精彩,评司棋向母亲表示坚决要嫁表兄的话说:“侃侃而谈,便立一篇红拂影传,惜黛玉不能也。而犹如皦日,直令钗、袭等愧死。”评潘又安自杀殉情说:“这才是一篇真鸳鸯传,写得有声有色,惊天地,泣鬼神;亦支离,亦周详。”这些清代的评论家认为不仅宝钗、袭人与司棋相比应该“(惭)愧(而)死”,即使黛玉也远所不及,倒颇有见地。
封建社会的黑暗势力吞噬了司棋和潘又安美好的生命,令千古一卖者为之扼腕叹息不已。《红楼梦》精彩、深刻的描写,有力地印证了鲁迅先生所持的封建社会的整个过程是一部吃人的历史的著名观点,让我们具体形象地看到了那个时代的生活状况。封建幽灵尚未死绝,现实社会中仍有沉渣泛起,只有喜读古代典籍、文学名著并有认真深入地思考的习惯的人,才能借古鉴今,趋利避害,正确处理自己的爱情生活,追求到幸福和美满。
不过我们也应看到,司棋和金钏都可以不死,她们没有必死的原因。
急躁必定坏事
金钏的死,也错在她的急躁。金钏,姓白,是王夫人的大丫头。那天中午,王夫人睡午觉,金钏在旁侍候,宝玉闯来,反复纠缠她,说要把她要到怡红院去。她起先都冷静地应付过去了,可是宝玉还不放过她,又道:“不然,等太太醒了我就讨。”金钏这时不够冷静,睁开眼,将宝玉一推,笑道:“你忙什么!‘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连这句话语难道也不明白?我倒告诉你个巧宗儿,你往东小院子里拿环哥儿同彩云去。”宝玉笑道:“凭他怎么去罢,我只守着你。”只见王夫人翻身起来,照金钏儿脸上就打了个嘴巴子,指着骂道:“下作小娟妇,好好的爷们,都叫你教坏了。”金钏讲这话太操之过急,她应该继续敷衍宝玉,让宝玉去着急,她只能听之自然,她一开口,王夫人就迫不及待地责骂和惩罚她了。
她被王夫人撵出去,回到家里哭天哭地的,家人也都不理会她,谁知找她不见了。不久打水的人在那东南角上井里打水,见一个尸首,赶着叫人打捞起来,谁知就是她。(第三十二回)一条鲜活、美丽、年轻的生命,就这样消失了。
金钏和司棋都没有到活不下去、非得自杀的程度。但她们都自杀了。因为她们的性格急躁。
金钏如果耐心地等待一阵,王夫人的确像她自己所说的,很有可能把她叫回去的。
司棋更是不应该急躁。她娘不肯许婚,大骂潘,她应该耐心地劝说母亲。
司棋自杀,造成两个人的终身痛苦,情人潘郎和自己的母亲。潘郎马上自杀殉情,这个终生的痛苦很短,但一个美好的生命也没有了。至于她的母亲,白发人送黑发人,痛苦终生。
总之,一个人应该耐心,尤其是遇到了困难和磨难,越是痛苦难熬越是要耐心。黑暗的尽头是光明。
司棋是多么的可惜,这么多日子的焦急和痛苦也已经熬过来了,她只要再稍许熬一熬,就会苦尽甘来了,潘又安赚到了钱,真是一个能干的小伙子,司棋和他是般配的一对,潘又安是个有情有义、颇有才干的好青年,他们经过艰苦考验的爱情是非常幸福的。急躁的心情造成的自杀,毁了这一切。
不能怪老娘,不能怪老娘的反对与责骂,老人总是保守、唠叨,司棋只能怪自己,忒以急躁。
7.凶恶小妾赵姨娘、秋桐、宝蟾的表现和下场
有一些丫环,因为某种机缘被老爷看中,做了老爷的侍妾,即小老婆。可是她们忘了自己是谁,为了争宠、固宠和一己私利就兴风作浪。她们大多没有好下场,留给人们以种种的人生教训。
头脑简单受人利用的刀柄
秋桐原为贾赦房中丫环,年已17,贾赦将她赏给贾琏作妾。她不知天高地厚,自以为无人僭她,争风吃醋,辱骂作践尤二姐,恰好充作、沦落为凤姐“借剑杀人”的工具。(第六十九回)
凤姐刚带回尤二姐不久,现又见来了秋桐,心中一刺未除,又平添了一刺,但首要目标是先收拾掉尤二姐。
凤姐一面装病,说是因贾府上下都知道并议论二姐的名声不好而气出来的,一面唆使丫头媳妇们言三语四、指桑骂槐,折磨二姐。而秋桐自以为系贾赦所赐,无人僭她的,连凤姐平儿皆不放在眼里,岂容那先奸后娶、没人抬举的妇女?凤姐自从装病,便不和尤二姐吃饭,每日只命人端了菜饭到她房中去。那菜饭都系不堪之物。平儿看不过,自己拿钱出来弄菜给二姐儿吃;或是有时只说和她园中逛逛,在园中厨房另做了汤水给她吃。也无人敢回凤姐。只有秋桐碰见了,便去说话,告诉凤姐说:“奶奶名声,生是平儿弄坏了的。这样好菜好饭,浪着不吃,却园里去偷吃。”凤姐听了骂平儿说:“人家养猫会拿耗子,我的猫倒咬鸡!”平儿不敢多说,自此也就远着二姐儿了,又暗恨秋桐。秋桐又排除凤姐、二姐和平儿,夺得专房之宠——贾琏昔见父亲贾赦侍妾丫环最多,每怀不轨之心,只未敢下手;现在得了秋桐,真是一对烈火干柴,如胶似漆,燕尔新婚,哪里拆得开?心中只有秋桐一人是命,他早已将尤二姐丢到脑后去了。
凤姐虽恨秋桐,且喜借她先可发脱二姐,用“借刀杀人”法,“坐山观虎斗”,等秋桐杀了尤二姐,自己再杀秋桐。于是在没人处常私劝秋桐:“你年轻不知事。她现是二房奶奶,你爷心坎儿上的人,我还让她三分,你去硬碰她,岂不是自寻其死?”秋桐中了激将法,越发恼了,天天大口乱骂,又去贾母和王夫人处进谗言,贾母从此也不喜欢二姐;众人见贾母不喜,不免又往上践踏起来,弄得这尤二姐要死不能,要生不得,受不了这折磨和暗气,从此一病不起。
二姐又气又病,又被庸医误用虎狼之药,将腹中之胎打下,病情更重。秋桐见贾琏请医调治,打人骂狗,为二姐十分尽心,心中早有一缸醋在内了;又听说是自己冲了她,凤姐暗中再一挑,她连日恶语谩骂,甚至走到窗户下大骂。二姐听了,更添烦恼,终于被逼吞金自杀。
秋桐浅薄、骄横、嘴凶,除了年轻美貌体健之外,实一无是处。她毫无理智,只会任性行事,根本不懂凤姐的厉害。凤姐在打发掉二姐之后再准备翦灭她,她浑然不知,即使有人提醒她,她也会不信的。她被凤姐利用逼杀二姐后,她在贾琏房中也渐渐失宠了,后来她征得贾琏同意,自己要求回去,就回娘家去了,其下场不问可知。
杀人犯帮凶的及时醒悟
宝蟾与秋桐极为相似。宝蟾本是夏金桂的随嫁丫环,她狐假虎威,欺压香菱。金桂为了摆布香菱,有意舍出宝蟾给薛蟠收在房里。金桂的意图:我且舍出宝蟾与他,他一定就和香菱疏远了,待摆布了香菱,那时宝蟾原是我的人,也就好处了。这金桂果然赶走了香菱,又制服薛蟠,金桂越长威风,又渐次辱嗔宝蟾。
宝蟾比不得香菱,她既和薛蟠情投意合,正是烈火干柴,便把金桂放在脑后。近见金桂作践她,她便不肯低服半点。先是一冲一撞的拌嘴;后来金桂气急,甚至于骂,再至于打。她虽不敢还手,便也撒泼打滚,寻死觅活,昼则刀剪,夜则绳索,无所不闹。薛蟠一身难以两顾,便出门躲着。
金桂的目的和手段,略似凤姐,而作用不同。护花主人认为“王熙凤之挑唆秋桐,是借剑杀人。夏金桂之甘舍宝蟾,是以新间旧。一样行为,两样心思。”指出同中有异之处。
薛蟠外出又惹祸而被捕入狱,金桂不肯苦守空闺,竟打薛蝌的主意。宝蟾也想乘机自己也和薛蝌搞上,与金桂平分秋色。薛蝌不为所动,金桂束手无策,又欲罢不能,宝蟾又为她出谋划策,说:“奶奶要真瞧二爷好,我倒有个主意。奶奶想,‘哪个耗子不偷油’呢?他也不过怕事情不密,大家闹出乱子来不好看。依我想:奶奶且别性急,时常在他身上不周不备的去处,张罗张罗。过几天,他感奶奶的情,他自然要谢奶奶的。那时奶奶再备点东西儿在咱们屋里,我帮着奶奶灌醉了他,还怕他跑了吗?他要不应,咱们索性闹起来,就说他调戏奶奶。他害怕,自然得顺着咱们的手儿。他再不应,他也不是人,咱们也不至白丢了脸。奶奶想怎么样?”金桂听了笑骂道:“小蹄子,你倒像偷过多少汉子似的!怪不得大爷在家时,离不开你!”金桂最后一语,补出宝蟾诡计多端,所以有钩住薛蟠使之就范的能力。
最后,金桂因痛恨香菱,令宝蟾做两碗汤,她在香菱那碗汤内放毒药想毒死香菱。宝蟾见香菱和金桂一同喝汤,气不过,在香菱的那碗里多放了盐,还与金桂调了一碗,结果反将金桂毒死。金桂死后,宝蟾诬赖香菱毒死金桂。金桂的母亲和继兄夏三来吵闹,吵闹中宝蟾与夏母也发生矛盾,经宝钗诱供,她讲出此事真相。(第一〇三回)宝蟾虽然不知金桂要谋杀香菱的毒计,但她诬赖香菱毒死金桂,就沦落为金桂这个杀人犯的帮凶了。后来幸亏宝钗智慧超群,看出其中的漏洞,宝蟾在矛盾百出,无法自圆其说的情况下,供出实情。宝蟾总算讲出了事情的真相,没有正式成为罪犯的帮凶。
薛蟠后因家里送了赎罪银两,释放回家。薛蟠立誓要痛改前非,薛姨妈说起金桂自己治死自己,“只是香菱跟你受了多少苦处,据我的主意,我便算她是媳妇了。”薛蟠点头愿意,香菱被扶为正室,而宝蟾则书中已不再提起了。
利用黑道,成功了还是落入失败
凶恶愚笨的赵姨娘,本是个丫环,后来成为贾政的小妾。她的人品、相貌和才华都很差,可是贾政非常喜欢她,与她生了一子一女。她的女儿探春人品、相貌、才华俱佳,可是她的儿子贾环,却人品、相貌、才华俱差。
赵姨娘愚昧而贪婪,害得探春也觉得羞辱、赵姨娘还是不识相,在探春理家时,为其早赵国基多要死后的赏银,向探春哭闹抱怨,害得探春伤心又丢脸。探春秉公办事,赵姨娘恨女儿不帮自己。(第五十五回)赵姨娘对自己的女儿怀恨在心,所以后来听见探春即将远嫁这事,反欢喜起来,心里说道:“我这个丫头在家忒瞧不起我,我何从还是个娘,比她的丫头还不济。况且上水护着别人,她挡在头里,连环儿也不得出头。如今老爷接了去,我倒干净。想要她孝敬我,不能够了。只愿意她像迎丫头似的,我也称称愿。”一面想着,一面跑到探春那边与她道喜说:“姑娘,你是要高飞的人了,到了姑爷那边自然比家里还好。想来你也是愿意的。便是养了你一场,并没有借你的光儿。就是我有七分不好,也有三分的好,总不要一去了把我搁在脑勺子后头。”探春听着毫无道理,只低头做活,一句也不言语。赵姨娘见她不理,气愤愤的自己去了。这里探春又气又笑,又伤心,有着这种娘,也不过自己掉泪而已。(第一百回)
赵姨娘母子贪婪、愚笨、丑恶,被众人所惹嫌,所不喜。赵姨娘对自己亲生的女儿都这样无情,对宝玉更是痛恨了。他们母子却又绝端妒忌宝玉,因为凤姐爱护和喜欢宝玉,他们又痛恨凤姐。一次,赵姨娘借着叱骂贾环发泄妒意,被凤姐听见,教训一顿。赵姨娘就更恨凤姐了。(第二十回)
赵姨娘用五百两银子买嘱马道婆,暗中用妖法,想治死凤姐和宝玉。马道婆的魇魔法,起先倒也管用,宝玉和凤姐被她整得死去活来。那天,宝玉正与黛玉谈笑,宝玉忽然“哎哟”了一声,说:“好头疼!”林黛玉还与他开玩笑道:“该,阿弥陀佛!”见宝玉大叫一声:“我要死!”将身一纵,离地跳有三四尺高,口内乱嚷乱叫,说起胡话来了。林黛玉并丫头们都唬慌了,忙去报知王夫人,贾母等。此时王子腾的夫人也在这里,都一齐来时,宝玉益发拿刀弄杖,寻死觅活的,闹得天翻地覆。贾母,王夫人见了,吓得抖衣而颤。接着薛姨妈,薛蟠并周瑞家的一干家中上上下下里里外外众媳妇丫头等,都来园内看视。登时园内乱麻一般,正没个主见,只见凤姐手持一把明晃晃钢刀砍进园来,见鸡杀鸡,见狗杀狗,见人就要杀人,众人越发慌了。周瑞媳妇忙带着几个有力量的胆壮的婆娘上去抱住,夺下刀来,抬回房去,平儿,丰儿等哭的泪天泪地,贾政等心中也有些烦难,顾了这里,丢不下那里。后来他叔嫂二人愈发糊涂,不省人事,睡在床上,浑身火炭一般,口内无般不说。看看三日光阴,那凤姐和宝玉躺在床上,亦发连气都将没了。合家人口无不惊慌,都说没了指望,忙着将他二人的后世的衣履都治备下了。贾母,王夫人,贾琏,平儿,袭人这几个人更比诸人哭的忘餐废寝,觅死寻活。
赵姨娘、贾环等在外面假作忧愁,心中称愿。
到了第四日早晨,贾母等正围着宝玉哭时,只见宝玉睁开眼说道:“从今以后,我可不在你家了!快收拾了,打发我走罢。”贾母听了这话,如同摘心去肝一般。赵姨娘在旁劝道:“老太太也不必过于悲痛。哥儿已是不中用了,不如把哥儿的衣服穿好,让他早些回去,也免些苦,只管舍不得他,这口气不断,他在那世里也受罪不安生。”这些话没说完,被贾母照脸啐了一口唾沫,骂道:“烂了舌头的混账老婆,谁叫你来多嘴多舌的!你怎么知道他在那世里受罪不安生?怎么见得不中用了?你愿他死了,有什么好处?你别做梦!他死了,我只和你们要命。素日都不是你们调唆着逼他写字念书,把胆子唬破了,见了他老子不像个避猫鼠儿?都不是你们这起淫妇调唆的!这会子逼死了,你们遂了心,我饶那一个!”一面骂,一面哭。贾政在旁听见这些话,心里越发难过,便喝退赵姨娘,自己上来委婉解劝。(第二十五回)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