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县令大人淳于熙的书房里,婢女为其掌上灯,刘宏基便迫不及待地坐于案旁,请左轩坐到他对面。
“左轩小弟,今日与你交谈,我真是觉得自己学到了不少东西。在朝廷中,我是个粗人,所以经常吃亏,那些书生一个个打仗不行,耍阴谋诡计,老子都不是他们的对手,就拿这次被贬来说吧!如若不是中了他们的奸计,怎么会落得如此下场。”
“其实刘大人,自古以来,伴君如伴货,你可知汉朝刘邦杀韩信?”
“当然,任何一个开国皇帝都是这样,狡兔死,走狗烹。这个我还是知道的,这不,在我身上不久已经体现了吗?”刘弘基愤愤地说道。
“其实我认为你错了,我相信秦王不是那样的人。他其实根本没有杀你之意。不错,很多开国皇帝在多的江山之后会诛杀开国有功之臣。自古以来,伴君如伴虎。我们的秦王是比较开明的皇帝。”
“开明?我看跟他父亲一样。比如刘文静,不就是在他们父子夺取皇位之后被杀了吗?”刘宏基说的刘文静,便是伍德二年(公元六一九年)被李渊杀了的开国功臣鲁国公刘文静。
“我认为刘文静是自杀!是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此话怎讲?”
“刘文静可是说是太祖皇帝夺取政权功劳最大的一个。在山西起义,也是刘文静从中力谏。但是任何一位皇帝都不希望自己的大臣想自己挑衅。刘文静恰恰就是没有看透这一点。当年他于家中与其弟弟一起饮酒,说是要造反,我认为不可信。”
“不错,我也如此认为。”
“太祖爷如此认为。”左轩道。
“知道还杀?那就是明显借刀杀人!不正好验证了那句话吗?”
“其实不是,当时整个江山还不能算是李家的。南有窦建德、王世充作乱,而太祖皇帝的兵力仅仅只是稍占上风。如果此时诛杀有功大臣,岂不是自毁前途?”左轩顿了顿,又继续道:“只所以会被杀,有两个原因,第一:认为刘文静刘大人藐视皇权。我估计开始太祖没有杀刘大人之心。此时交大理寺审的时候,刘大人表现是否很平静?”
“不错!刘大人确实很平静!”
“那刘大人又是如何作答的?”
“刘大人说自己只是酒喝多了,看见太祖皇帝偏向裴寂,所以说要诛杀裴寂,并没有说要造反。”
“坏就坏在这样的回答上,你想想看,太祖怎么想?难道皇帝宠信某个大臣,还需要征得其他臣子的同意吗?同样的,打个比方,你在家里有几房小妾?”
“五房。”
“你喜欢哪个小妾会不会征得其他小妾的同意?”
“当然不会,我是一家之主,我宠信谁,别人管得着吗?”
“同样的道理,皇帝也是这么想的,我宠信哪个大臣,需要征得其他臣子的同意吗?自古以来,因不满很多皇帝宠信某位大臣而获罪甚至丢掉性命的人可不少啊!”
“不错,但也不至于被杀吧!”
“你想想刘大人当时非常平静,刘大人是不是就认为自己很坦白?如此坦白刘大人就在想反正就是这事,皇上你看着办。而我们的太祖认为这是挑衅皇权!”
“如此?有道理!那第二呢?”
“秦王为其求情!”
“求情,能导致被杀?这个,有点说不通吧!求情应该减少罪责才对。”
“因为当时李世民为刘文静求情,说刘文静为李唐江山立下不世功勋,应该奖励,而父亲确实宠信裴寂,实乃不妥。此时太祖眼中已经不是一个刘文静,而是秦王。因为秦王的功劳比刘文静还大。杀刘文静,可以说是给秦王看的。以此告诉秦王,不管功勋多大,我是皇帝,我说了算。”
“如此,原来如此,听你如此解释,我便是茅塞顿开。难道当时的刘文静已经注定要死?”
“那倒不一定。如果在审问的过程中刘文静翻咬一口那小妾,说她诬告大臣,并显得诚惶诚恐,太祖怎么会杀他呢?毕竟说话的时候,只有小妾听到了,其他的人没有听到。谁来给小妾作证呢?”
“不错,这样,一个谋反的罪名就转化成刘大人的家事了。也就没有审的必要了。果然,唉!没想到你年纪轻轻,却有如此见地。胜我太多,胜我太多啊!”
左轩苦笑。
“看来,我当初不应该咆哮朝堂,唉!我跟秦王同生共死这么多次,看来他确实念我跟他之间的这份生死情分,如果遇到太祖,估计我早被杀了。是我做过头了!可是我也是被陷害的啊!”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