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悠悠图> 第十六章 磨牙洞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六章 磨牙洞(1 / 1)

第十六章磨牙洞

yīn山东北部的两个大斜坡处,一下子热闹起来,经常有三三两两的机甲人过来转上一圈,或者成群结队的过来对着一块巨石膜拜。然后又沿着谷底的水流走回,消失在不远处的乱石丛中。虽然,他们的身体各部分动起来很机械,但是,他们活动灵活,动作协调,显得铿锵有力。他们胳膊时不时地互相磕碰一下,会发出清脆的顽石相撞一般的声音,偶尔,也有点金属相撞的声音。

瞧它们的眼睛,远看好像没什么,近看才会发现不同之处:他们的眼骨内包裹的眼皮是肉质的,长了少量的睫毛。而眼皮则是左右分开的,睁开眼睛时看不出什么,眨眼时就很明显。闭上眼睛时,睫毛也会明显地合成一根竖直的线。看来,他们的变异还不光是骨包肉那么简单。

沿着坡底部的溪流一直朝前走,两侧的坡势逐渐变陡。再朝前走,便成为一条狭窄的豁口,两侧怪石林立,水流从石缝之间流过去,又在前方不远处流下了一个三米多高的石崖,形成了一个小小的瀑布,“哗啦啦”水声远远地传了过来。

走到怪石林的时候,向左拐去,再顺着怪石之间坑坑洼洼的缝隙向前走一阵子,会被一个悬崖挡住。这时,会听见从前方传来的“嘎吱嘎吱”的奇怪的声音。循声而去,原来,就在这个悬崖的底部,有一个四米多高、差不多三米宽的不规则的洞口。洞外有一小片平地,平地上凌乱地堆放着五、六堆人的脑袋一般大的石块。奇怪的声音就是从这个洞内传出来的,靠近听来,声音更大更尖,那是一种听了让人牙酸的要掉的感觉,就像石块在铁板上摩擦的那种声音。

每过一阵子,会有十几个机甲人出来,每人各抓两块石头,然后,转身又进入洞内。他们在洞内做什么呢!

他们在洞内啃石、磨牙、吃石粉。

原来,这些人正是在大坡地成形并醒来的第一代机甲人,以后的生存他们需要自取营养,以后的发展也要依靠他们自己繁殖,所以,他们必须习惯吃东西。

他们醒来后就建立了自己的神坛,后来才发现了这个隐藏在乱石中的大洞。这个洞洞口小,但里面很长很阔,几百个机甲人进去,一点儿也显不出多来。

第一个醒来的成为他们的首领,又因为他们都从石坡上生成,所以他们也就称呼首领叫“石早”。石早让他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名字,而且也都以“石”字开头,这样,他们互相识别、互相交流便一下子方便起来。石早又将他们分成数十个组,每组十二个人。又按照这些组的数目在洞内划分了片区,每个组一个片区。这样一来,整个洞内井井有条,机甲人从此也热热闹闹,一片盎然生机。

由于他们的身体结构特点,造成他们对无机物矿物质有种特殊的需求,就像现在的人类对大米、小麦的需求一样。所以,石块、泥土便成了他们主食。开始的时候,他们觉得水底的淤泥味道不错,吃起来软软得,很上口。但是,这样一来,水溪的原貌却被破坏了,那块膜拜的巨石也浸入了水中,上面的画像也被溅起来的水所损。

对此现象,石早第一个开始思考,觉得这条水流对他们太重要,而且,他们的神就是在水边出现的,更何况,他们怎么能对自己的神不敬呢!于是,他决定保护这条河流,便指示大家以后不能再食用水里的淤泥。水溪后来又逐渐恢复了原状。

石材是可以吃得,但开始的时候,他们的牙齿还不能与顽石对抗,所以,他们只能找两块石头互相摩擦,制出一些石粉来,然后和水吞食。但这样效率太低,加之附近又没有发现泥土,所以经常食物短缺。

后来,石早和几个机甲人商量了一下,觉得还是要练习吃石块。于是,磨牙技术便被创造出来。经过一阵训练,效果很好,只要不是顽劣之石,他们都可以嚼碎食之。时间长了,渐渐地,顽石也不在他们话下了。铁齿钢牙就是这样练成的。

他们每天一大早要集体出去膜拜自己的神,然后,回来吃些食物,休整一下,再按照小组出去膜拜,其他人则可以zì yóu活动。于是,膜拜完毕,许多机甲人便三三两两走出洞,在周边各处探寻。一方面可以寻找不少合适的石块,以备食用,另一方面还可以了解一下周边的环境情况。每一波机甲人出去,回来后都要给大家讲一下所看到的情况。这样一来,他们对周围的情况了解的越来越多。

他们觉得所在的地方好像很大,但谁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大。好奇促使大家每天都跑得更远,有些一大早出去,晚上才回来,膜拜的事情也耽误了。石早也不怪罪他们,他知道多了解外面的情况对他们肯定是有好处的,他只让这些人第二天再补上就行了。

后来,他们在离这里比较远的地方又发现了三个互相靠得很近的洞穴。要说远吗倒也不算远,只要翻过两道小山梁,再走过一片怪石嶙峋的坡地,差不多就到了。三个洞在同一个陡峭的山岭上的同一侧,相距也就二十多米的样子。洞口更小一些,而且非常不规则,不注意看,还会以为是一条大裂缝,或者像是一条深沟的样子。其中两个洞的洞口湿乎乎的,地面长了不少青苔,一巴掌宽的水流从洞内缓慢地流出来,没流出多远就全部渗入了地下。除此之外,这里光秃秃的,除了石山就是石头。

石早划出九个组进驻这边的三个山洞,两个有水的湿洞小一些,每个里面住两个组,最靠东边的那一个干洞里面比较大,住进去了五个组。后来,他们向洞的深处走,发现三个洞在深处连到了一起,对此,他们觉得非常有趣,于是,便都很激动,而且将这消息很快就带给石早知道了。

但这样一来,却带来了新的问题,那就是这边的人去膜拜很不方便,当然,两个地方互相来往也是很不方便的。他们于是想了两个办法,一是在这边也立一个块巨石,画上神像,以便于随时膜拜;一是在两个地方之间打开一条方便行走的通道。

膜拜的事情倒容易解决,但修通到的事情就很困难了。石早便把大家都召集在大洞里,商议如何做这件事情。

“首先,要划上两条线,和两个人并排站时一样宽,然后,把两条线之间的东西搬走,一条道儿就出来了。”一个叫做石兜的机甲人说,他现在住在了山那边的干洞里,是干洞里的总管事。

“首先,对你这个提议,我觉得有道理。但是,对怎样才能划出这样的线这件事,我觉得不能实现。你说一下,用什么东西划,又怎样划呢?”一个叫做石机的机甲人说,他是住在大洞里的一个机甲人。

“首先,你的疑问有道理,我只是提出一个思路,但具体怎样实现,我还没有想。”石兜慢悠悠地说。机甲人的说话都这个特点,快不了,也简化不了,但他们似乎擅长于逻辑思维。

“首先,我觉得你们俩说的都有一定道理,其次,我觉得可以用线,但两根线不必要。再次,我觉得可以用很多石块摆出一根线,然后再沿着这一根线修,准行。”一个叫做石尤的机甲人说,他现在住在大洞里,归属在洞内最深处的那个组。

“首先,我对石尤提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一根线怎么知道修多宽呢?”一个叫做石界的机甲人说,他住在湿洞,管着一个小组。

这样的商讨经历了十几天时间,几乎每一个人都发表了看法。最终商讨的结果是:用差不多大小的石块摆成一条线,不好摆的地方要有两个机甲人负责看着位置和方向;然后,制造一些能够开山劈石的工具,然后,从两头开始动工。

有人突然想到,要是先摆线的话,负责看位置和方向的人等的时间太长了,便给石早作了提议。大家都认为提议有道理,于是,这个方案有调整了一下:先制造工具,然后摆线,再然后,就开工了。

计划做好后,他们又在一起商讨开山劈石的工具应该怎么做。这些机甲人还真有想法,只经过了三天的商讨,就想出了这些工具的样子,而且连选料以及怎么做都有了。随后,他们便一齐动手,除了晚上,白天一整天“丁丁当当”不停歇。经过了两个多月,几百套工具制成了,有些像现在的斧子,有些像榔头,有些像锄头,但比现在的这些工具大了足有十几倍,重量就更没法比了,一个最小的斧子一样的工具,差不多都有三十多斤重。

工程随后就开始了。由于工具都是用最硬的石材做的,所以,为他们开辟道路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为了保证线路的准确,负责看位置和方向的人不分白天黑夜,基本上原地不动,吃用都有人送过来。他们虽然不用干活,但却是最辛苦的,一直要等到工程结束才能离开。而这项工程从动工算起到全部完工,总共用了八个月时间。机甲人的耐力可想而知。

一年多以后,通道打通了。他们一举三得,既方便了来往,又附带做出了很多小石块,这些可是他们主食呀!而且,积累了很多建造技术和经验。

后来,他们在这个区间,在通道两旁,有计划地将很多怪石改造成为有间隔、有规则的建筑物,其复杂程度简直就像是一个很复杂的迷宫,而他们却是作为娱乐场所来用的,经常在此进行一些技艺活动或者其他所能想到的运动。

他们也对四个洞穴进行了修缮,而且起了名字。最大的起名为“磨牙洞”,两个湿洞起名为“水连洞”,一个干洞起名为“干连洞”。

十多年以后,一个机甲人的城邦便在这里形成了,人来人往,热闹非凡。而最有特点的是,到处都可以听到“咣咣当当”的石头撞击或者金属碰撞的声音。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