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县,福州府郡城。
城东门大街,巡按御史署。
议事厅内,坐了一溜的地方官吏,平常在外镇守各路的道员,也都集聚而来,只是这里没了往日的笑颜呵诹,首座上的朱一冯,耷拉着一张长长的臭脸,底下众人也觉得好不尴尬,气氛显得阴霾而压抑。
朱一冯丢下塘报,指头没好气地戳着桌子。“广东平远龚一、苏阿婆进攻麻姑墩,大败官军,毙镇抚陈应龙、守备徐必登、百户王道垣、哨官陶志学等,如今暴民一路长驱,又攻占了新城,你看看!谁给本官出个主意?!”
从京师发出的邸报,又或者谕旨,没有半个月到不了福州,现在,朱一冯仍是福建巡抚。
右参政朱大典小心赔是:“大人不必动气,几百暴民,还能强上天去了.......”
朱一冯气哼哼道:“得得得,这不比往常,拍马屁管什么用。现在只是单单龚一的事吗?春季例会,沈三祝没来,本官派人去催,你们道出了什么事?福宁州居然被人锁关了!地方出了这么大的事,周泰峙,你以右布政使分守福宁道,难道就一点不知情?”
周泰峙堂堂藩台,被当众下了面子,不由悻悻。“大人,去年年底福宁州照常送上岁贡,今年年初也按惯例给各府衙大人呈交了贺银,一切守常不变,下官以为,能出什么大事?”
朱一冯不禁败沮,懒得为他释疑什么:“如今西南有龚一,海里有郑霸王,闽东还有个楚峰,福建千补百衲,没一处好的地方,这要是闹到皇上那儿,别说本官脑袋不保,各位也别指望落得好去。”
这时门外一军士匆匆进入,在南路副总兵王嘉春耳旁低语几句。
末了,王嘉春挥挥手屏退手下。“大人,卑职得报,楚峰乘船去了泉州。”
朱一冯精神一震:“好,你速派人去泉州擒此魁首,还我闽东安平!”
王嘉春拱拱手:“卑职明白。”
......
泉州府,因府城的子城环植刺桐,又曰刺桐城。
泉州地处福建省东南部,不管是时下还是后世,它都是福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自唐代开埠,即为中国南方四大对外通商口岸,宋元时期,更跃居亚洲四大港之首,以刺桐港之名驰誉世界。
即便是明代曾经的海禁,使泉州海外贸易没落了不少,但依然不失为明朝南方的海贸重镇。码头处,密密稠稠停泊着数之不尽、形制各异的大小船只,水道上亦是帆幔高张,往来如梭,有些还插着外邦藩旗,怕是当今亚洲范围内的船,都集中在这儿展现了。
楚峰这趟目的是船,观察细致的自然也是船,最让人流口水的是其中一艘大福船和另两艘西洋船。
若论个头,还得是那艘大福船略胜一筹,长约六十米,宽十四米,四桅十二帆,以它吃水6米深度换算,主体船型深度(型深)至少8米以上,加三层尾楼,除去桅杆,光露在水面上的就有六、七米,宁德城墙也才不过七米高,它确实象史书描述那样,高大如城,就是样子有点陈旧,不够威风。
西班牙盖伦船,长40多米,三帆,五层尾楼,工整且奢丽,非常漂亮。卡拉克武装商船,长50米,大肚子,三层尾楼,船舷两侧底下,是两层舷炮。这两种船,不论长度、深度、容积,都难与大福船比肩。
“那艘大福船是谁家的?”能拥有如此海船,恐怕不是随便一个商人能够拥有的。
船老大****拱手道:“回少爷,传闻是郑氏的商船。”
“哪个郑氏?郑芝龙?他这么明目张胆来泉州做生意?”
****笑笑:“自然是挂了别家商号的旗帜,地方官得了好处,心照不宣罢了。”
“这处可是泉州主要码头?”
“少爷,眼前这片港口叫后渚港,却不是泉州主要埠口码头,埠口码头已迁至晋江县围头湾安海港,那里依山襟海,水域较为开阔。”
“那泉州是南方最鼎盛的港口了吗?”
“不是的少爷,如今漳州月港已经远远超越了泉州安海港,漳人靠海为生,以津舶为家者十有八九,原因是元末明初,兵祸连绵,急剧消耗了泉州的人员、物资,时局****也使得主宰泉州港海外贸易的蕃商们,避之不及,甚至于另辟埠口,一度截断了与泉州的贸易渠道,再加上多年的海禁,私商们纷纷转移到更为偏僻些的漳州月港,于是泉州海贸恶化,便衰落了。”****泛泛而谈,长年漂泊的他,无愧见多识广。
嚯,泉州都繁荣成这样,那漳州月港该是哪般模样?楚峰不禁神往。
“少爷,靠岸了,可用小的带路?”
“不用,我顺便走走看看。”
“哦,南薰门旁边就是泉州市舶司,稍一打听就知道,少爷慢走。”
吩咐艄公守船,楚峰带十个亲卫,及一名随行童生下船而去。
第一感觉就是挤。
堤岸货积如山,码头扛工、商人蚁聚蜂屯,街道两旁的商铺一溜不到边儿,象牙、瓷器、丝绸、吉贝布、翠羽,百宝万货,琳琅满目,端的是船到市井十洲人,涨海声中万国商,不看别的,单从一片街区上出现的佛寺、道观、天主教堂、大秦寺(景教)、摩尼教草庵、波罗门庙、******清真寺,就可以看出泉州是个山容海纳的世界性城市。
如果说南京的繁华是虚浮的,那么泉州的繁华就是敦实的,它是当之无愧的海上丝绸之路。
然而,如此金市锦地,就非得是郑芝龙的了吗?
别处不清楚,福建历史的楚峰倒是知道些的。现在,厦门已经成为郑芝龙的地盘,不久,泉州也将落入他囊中,未来,甚至整个福建海岸都是郑氏的天下,他会垄断海外诸国与明朝的贸易往来,营建郑氏帝国。有道一山不容二虎,那么我和郑芝龙自然就是势不并立,到时候天下之大,楚庄又迁去哪儿立足?即便迁了,还能经营成现在这种规模吗?
其实,楚峰对郑芝龙不反感,起码他捍卫了中国海疆,只是对他最终投降清朝的举措,有点腹诽。
实话说,楚峰对满、蒙也并不反感,毕竟怎么着都是自己后世的国人,但就是有点看不惯它前期的屠戮和后期的腐败,他们的牧民主义思想,无以统治中原,只是在享受剥削和掳掠的过程,以前唐、宋、元、明怎么改朝换代,好歹还能跟上时代脉络,不受人欺凌,可到清朝末期,华夏几近停滞,甚至严重倒退,再有就是清朝夺来的土地,要比割出去的多,最后割让领土居然达200余万平方公里,那二百多年的江山和统治,都白折腾了。
清朝不好,明朝就好吗?非也,明朝之前好过,现在未必,它到了颓龄垂老的境地,就该鼎新革故,这是事物必然的演变。
大顺和大西政权呢?照楚峰看来,他们那是小民意识,没有大局观,偏激暴戾,只顾一味祸害,说过了就是穷兵黩武,将王国建立在生产日益萎缩的基础上,怕是亡国更快,将华夏最后一点资本揉烂掉、搓碎掉,不知又要过多少年才能恢复?
怎样才算好?
最好的当然是什么都操纵在自己手里,什么都按照自己的意愿行进,然而这个念头,有些可笑.....
一时之间,楚峰想了许多许多,不明白自己的思想觉悟,咋就上升到那种高度了?
归根结蒂,还是出于乞丐自身的潜意识危机感,和几分愤世嫉俗,实际上并不是很突兀。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