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倭奴帝国> 第二十九章 牡丹社事件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九章 牡丹社事件(1 / 1)

道格拉斯少校给学生们上的第一堂课讲的就是:先成为绅士,然后才是士官。因为海军在欧洲是贵族军种,平时讲究吃喝玩乐,打起仗来要舍得为国捐躯。深受影响的日本海军也开始过上了奢华的生活,他们的伙食标准非常高,吃饭时要穿礼服正装,旁边有乐队伴奏。

日本海军兵学校里面最豪华的建筑是学生宿舍“生徒馆”。由英国人约翰·迪亚克设计,一水的英国风格自不必言,连建筑用的红砖都是一块块包好了用军舰从英国运来。原价0.2日元,运到日本后每块红砖的成本已高达1.5日元,合一两银子一块。

正因为舍得下大力气花血本,日本的海军兵学校和美国的安纳波利搏海军学院以及英国的达特茅斯皇家海军学院并称为世界三大海军学院。

在新政府班子的大力西式改革下,日本的工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全国到处是林立的工厂,日本人似乎已经找到了通往世界强国的道路,并且开始飞奔,他们想一举吞下西方一百多年的近代化成果,会如愿吗?

当日本国内各种维新活动搞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大洋对岸的邻居们都在干什么呢?

大清这十几年在外交上没吃什么大亏,列强们因为吃的过饱,正在消食,暂时还不会咬人。国内的各路响马如太平天国、东西捻军什么的都被一一摆平,消停了下来。洋务运动搞得轰轰烈烈,且小有成就,和西方列强在武器上的差距大大缩小。风雨飘摇的大清王朝得以喘息,居然还得意洋洋的自称为“同治中兴”。

为了鼓励人们安心劳作,清政府做出了降低赋税、发放粮种等优惠措施。又大兴科举,增加录取名额,以笼络天下之才,进一步维护统治。

1871年10月的一天,太平洋上惊涛飞涌、巨浪擎天,一场罕见的台风正肆虐的在海上横行,它摧毁一切的气势与能量,足以让遇见它的所有生命胆寒。有幸没有出海的船只都在港避风。

然而,大洋深处就有这么一艘不幸的船,桅杆被吹断,风帆已不知去向。一会在漩涡里团团转,一会又像炒豆似得在海浪上颠上颠下,随时都有被海浪吞噬的可能。最要命的是这条船上居然坐了66个人,这还是被海浪打下去几个后的数字。

他们来自琉球,到那霸去筹备朝贡物资,返航途中遭遇了这场大风。在这叫天天不应,叫地没有的大洋深处,除了双手合十拼命的祷告外别无他法。

三天后,风浪渐渐平息,大海又恢复了温柔的一面。饥肠辘辘的他们在一望无垠的海面上四处张望着,希望能发现点什么。终于一个黑点出现在他们视野的尽头。

“陆地!”有人惊喜的喊道。人们顺势一望,顿时都欢呼起来。赶紧把船的航向调转过来,向着黑点驶去。黑点越来越大,到最后居然是很大的一个岛屿。

人们纷纷跑上岸,希望能够找点吃的填饱肚子。正当他们沿着曲曲折折、杂草丛生的小路行走时,周围突然跳出许多奇形怪状的人,他们头上插着羽毛,腰里围着树叶,打着赤脚,好像未开化的野人,但是人人手里都拿着一把雪亮的弯刀。

他们眼里冒着凶光,偶尔也闪过一丝恐惧,向船员们慢慢包围过来,领头的喊道:“啊独立未吃完卡不上?”

66个人惊恐地站在那里,面面相觑,没人听得懂他喊的是什么。有一个人鼓起勇气比划着说道:“吃饭!你们有吃的吗?”

没想到话音刚落,野人们纷纷怪叫着冲过来,逢人就砍。一时间血花飞溅,惨叫声不绝于耳。他们本来就好几天没吃饭了,那里有力气同生猛的野人搏斗。最终只有十二个人逃了出来,其它人全部被杀害。

原来这里是台湾,他们刚刚闯入了原著民牡丹社的住地。原著民们非常害怕有人入侵他们的地盘,对一切外来人都怀有敌意,刚才更是直接把他们当成了海盗。

大清虽然在1683年就将台湾纳入了版图,但在管理上并没有投入很大的力气,而且只限于已开化的地方,也不允许人们越界开垦。对原著民们则采取放任自流的方式。

剩下的十二个人跑到开化地区,在一个汉人村长家藏匿了一个多月,最终搭商船来到福州,再由福州返回琉球。

住在那霸的日本官吏听闻此事后,立刻报告给鹿儿岛县参事大山纲良。

看完大山纲良的奏折,明治找来他的左膀右臂大久保利通和桂小五郎等人商量,因为刚刚因为征韩失败导致西乡隆盛下野,所以大久保利通建议也同韩国那件事一样处理,暂且隐忍不发,先内治,过两年看情况再说。

明治天皇问道:“琉球是我们的藩属国吗?”

桂小五郎的答道:“不是,他只是给我们进贡。他从前明时期就是中国的藩属国,历代国王都要受到中国君主的册封,乾隆二十一年就曾下赐一块金印,上书琉球国王之印。后来德川将军派兵征讨他,要求他也给我们进贡。大概就是这么个样子。”

“那里很富吗?”明治问道。

“是个富得流油的地方。面积虽小,却是亚洲的海上枢纽,贸易发达,有着万国津梁的美誉。”桂小五郎的知识真的很丰富。

明治想道:“真想立刻独吞这块地方,不行!不能这么善罢甘休,一定要利用这件事情搞出点名堂来……”他看着地图说道:“台湾也是块宝地,有什么办法试探一下大清对这两块地方的态度?”

“那还不简单!”大久保说道:“我们就说被台湾原著民杀害的54个人当中有四个日本渔民,要求大清赔偿,看看他说什么,我们再对症下药。”

“嗯﹋”明治微笑着点了点头,大久保一向急智过人,诡计多端。想想他又说道:“原著民这么不好惹,不先摸摸底可不行!不妨先派几个人以商人的名义到台湾去转转,看看民俗地形、军事设施、量量水深,以免到时慌乱无备。”

“高!陛下此计甚妙。”大久保利通说道。

后来他果然安排桦山资纪领着几个人以商人的名义来到福州。先在福州设立日本领事馆,然后在英国领事的协助下,跑到台湾做起了侦查……

就在此时,朝鲜也发生了一件大事。不过起因也得从1866年刨起……

是年三月十二日这一天,摄政的大院君府邸——云岘宫张灯结彩、喜气盈门,好一派祥和喜庆之象。原来是他十五岁的儿子高宗李熙正在大婚,新娘子名叫闵兹映,是大院君夫人家族的远支。只因父亲早丧,从小跟着寡母长大。

大院君觉得她家人丁稀少,家道败落,又是夫人的娘家人,可以最大的减少外戚干政的可能,就答应了这门亲事。同在这一天,宗主国大清也发谕册封闵兹映为朝鲜国王妃。世称闵妃。

谁知婚后李熙并不喜欢他这个明媒正娶的老婆,一心宠爱李尚宫。在李尚宫为他生下一子后被册封为淑媛,更是加剧这种情况。就这样过去了三年。

但是从小吃苦、历尽世态炎凉的闵妃有着超强的忍耐力与心计。这三年之中,她大量中国的典籍《春秋》、《左传》、《战国策》、《史记》等,还了许多朝鲜宫廷,如《恨中路》、《仁显王后传》、《癸丑日记》等,所以她的小脑袋里充满政治权术和治国方略。

三年后,随着李尚宫的失宠,李熙渐渐喜欢上了这个充满智慧的媳妇。

当时摄政的大院君对内大兴土木倾全国之力修建李氏王朝的象征景福宫。对外实行绝对的闭关锁国,随着英法的两次入侵被击退,更加坚定了他的决心,在全国竖起许多“斥和碑”,上面写道:洋夷侵犯,非战则和,主和卖国,诫我子孙。他的这些独裁专制措施引起很多人的不满,他们暗暗结成联盟,发誓要推翻大院君。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