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刘璋自请来刘备屯住葭萌关以拒张鲁,近来连闻捷报。先是全歼了来犯的一万汉中军,斩杀了张鲁大将扶禁、尚存;而后巧取天荡、定军、米仓三山,夺下了张鲁为进取西川而苦心经营多年的三处屯兵聚粮重地;进兵阳平关,不仅吓得汉中军不敢出关迎战,更在关下大败张鲁请来的西凉铁骑。一个个好消息让刘璋乐得合不拢嘴,屡次重赏一力主张请刘备入川的张松。
这一日自以为可以高枕无忧的刘璋正在府中饮酒做乐,忽见张松急匆匆走了进来,一张奇丑的脸上满是喜悦之色。如今的刘璋看张松这张丑脸却是分外顺眼,含笑问道:“永年何事前来?莫非是我那兄长又传来捷报?”
张松施礼后道:“正是。刘使君使人传书,说凉州生乱,马超已率兵火速回转。阳平关去此强援,旦夕可破!”
刘璋大喜,问道:“凉州发生何事,致使马孟起突然收兵?”
张松道:“当日韩遂部将阎行在阵前受伤,马超便命人送他回凉州修养。不料那阎行的伤竟是假的,借马腾前来探望之机暴起发难,将马腾并其二子马休、马铁一起诛杀,只有马腾从子马岱侥幸逃脱。马腾死后,韩遂起兵夺其疆土,收其部属,又将马家上下数十口杀得一个不剩。马岱孤身入汉中找马超报讯,马超自然无心再助张鲁,已经率兵回凉州找韩遂报仇了。”
“天助我也!”刘璋鼓掌大笑,“看来玄德兄长不日便可平定汉中,擒捉张鲁,吾之大患将除矣!”
见刘璋欣喜,张松却收起脸上的笑意,上前一步道:“主公,松欲进一心腹之言,乞退左右。”
刘璋先是一愣,但如今他对张松信任有加,随即便挥手命侍候在厅中的僮仆婢女退下。
张松见厅中已无旁人,遂再近一步,压低声音道:“主公,松以为如今正是对刘玄德下手的良机!”
这一言如石破天惊,将刘璋震得脸色大变,结结巴巴地道:“永年何……何出此言?玄德乃我兄长,又于我有援手拒敌之义,我对他下……下得什么手?”
张松苦笑道:“自从松向主公献计请刘玄德入川,已不知有多少同僚故旧在人前人后骂松为背主小人。其实松与众人所见相同,亦知刘玄德枭雄本色、猛虎心肠,近之必遭啖食。所以献此计者,实欲驱虎吞狼也。今刘备大胜在即,若任其夺取汉中,必将引得胜之师还攻西川,为祸之烈当胜张鲁百倍!为今之计,莫若乘其不备夺回葭萌关的控制权,将刘备困在汉中,坐视其与张鲁争斗。刘备失了根基,实力必然大减。再与张鲁交战,此消彼长之下多半会两败俱伤。到时主公只须派上将提一旅之师出葭萌关,则玄德、张鲁一虎一狼皆除,汉中之地亦入囊中也!”
听了张松的计策,张鲁面上阴晴不定,心中显然正经历天人交战。
张松看刘璋迟疑,扑倒在地长跪进谏道:“时机稍纵即失,望主公速做决断。岂不闻‘当断不断,反遭其害’!”
见张松如此恳切,刘璋为之动容,起身亲自将他搀扶起来,感叹道:“吾今日才知张永年乃真国士也!”
次日,刘璋派一秘使往白水关来见杨怀、高沛二将,呈上刘璋亲笔书写的秘信。杨、高二将览信后都神色凝重,彼此计议半晌,这才有了决断。两人即日备办牛羊美酒,率一千精兵押送着往葭萌关来。在关上面见刘备后,两人说主公得知玄德公连战连捷,特意遣他们送来酒食劳军。
刘备甚喜,说道连番胜利都是前方将士用命之功,欲亲自将酒食送往前方犒赏将士,只恐葭萌关有失,因此拜请二位将军暂代守关。
杨怀、高沛二人闻言大喜,心中都笑刘备是自取死路,急忙连口应承不迭。
刘备当即与二将交割了防务,自领白眊兵出葭萌关往前方而去。
刘备前脚刚走,杨怀、高沛便秘会葭萌关守军中原属刘璋的将佐,当众出示刘璋亲笔秘信,言明要于当晚袭击刘备留守关上的人马,夺下葭萌关的控制权。
刘备自到葭萌关后,仁而爱众,宽以服人,深得军民之心。当时便有不少将领提出异议,以为此举实为背恩负义之行,若当真做了,必招天下人耻笑。杨怀、高沛早有提防,立时唤出预先埋伏的刀斧手,将反对的十余人加以叛逆之名当场斩杀,余者尽皆敛声屏息,不敢再言。
当夜,杨怀、高沛果然乘刘备军不备发动突袭。刘备将精兵都交给庞统带去攻打汉中,留在葭萌关的不过三千老弱之兵,再加猝不及防,竟被杨、高二将或杀或擒,一举全歼。有刘备心腹冒死闯出关门去追赶刘备报信。
刘备闻报后大惊,急忙率兵回转,到葭萌关唤杨、高二将答话。不多时二将登上城头,刘备正色道:“我受你主刘季玉之邀来此,不辞路途之遥、山川之阻,不避征战之苦、刀兵之险,只为保你西川安宁。你二人怎敢反来害我?若季玉得知此事,岂容你等?”
关上的西川兵将听了,个个满面羞惭,都觉自家主公做事忒不地道。
杨怀见军心动摇,便一手扶着城墙垛口,一手指点刘备大骂道:“大耳贼,天下谁不知你最好噬主?前有援陶谦而占徐州,后有依刘表而据荆南。今来我西川,名为助战,实相图耳!我主刘益州已识破你狼子野心,特遣你家将军夺回葭萌关。你若识相,趁早退去,任凭你和张鲁如何厮并,我方绝不干涉。再敢罗唣,本将便提兵出关斩你首级!”
刘备大怒道:“我本以为是你二人自做主张,原来竟是刘季玉要害我!”他拔剑出鞘,挥剑将一幅衣襟斩下,剑指城头喝骂道:“你等告知季玉,他背义负恩,反害盟友,吾誓不干休。今日与他割袍断义,来日刀兵相见,莫谓刘备不念同宗之谊!”喝罢径率人马往三山去投庞统。
再说阳平关上的张卫、杨任二人自去了马超这支强援后,愈发的地惶恐惊惧,每日里只紧闭城门固守不出。所幸阳平关城高池深,易守难攻。城外的寇封应是不欲士卒伤亡过重,虽每日都来攻城,却只似虚应故事,并未如何卖力。仔细思量,两人认为这也算情理中事。毕竟他们只是来给刘璋帮忙,自然犯不上拿自家士卒的性命来拼。
这一天,张、杨二人见敌军未来攻城,初时尚以为是寇封再懒得做表面功夫,到后来才察觉情形不对。他们在城头遥望敌营,见整座大营一片沉寂,不见半个人影。开始他们还怀疑敌人是否在耍什么诡计,仔细观察一阵,看到大群的飞鸟在营中起起落落,方确认那已是一座空营。他们心中大为诧异,当下便由杨任亲率一支精兵出城去看。
杨任到了敌营,发现营中果然已空无一人,而且敌人似乎走得颇为匆忙,营内一片狼藉,诸如军旗、锣鼓、号衣等物事丢得到处都是,甚至还有一些粮草未曾带走,地上洒了不少金灿灿的粟米,那些鸟雀便是被它们引来。
“到底发生何事?那寇封竟如此匆忙地撤了兵?”杨任满腹狐疑,却怎都想不出头绪,只得返回关上与张卫相见。见面后他尚不及说起自己所见,张卫已满面喜色地道:“杨将军,西川有变,寇封这次是真的撤兵了!”
杨任又惊又喜,急忙问起根由。
张卫含笑解释一番。
原来在杨任出关往敌营探查之际,汉中在西川安插的细作已传回消息,说明刘璋与刘备反目之事。张卫亦是多智之人,稍一联想便知寇封定是因此才匆忙撤军。
杨任奋然道:“逢此大变,寇封撤军时必然仓促,此诚破敌良机。末将愿提一支精兵追击敌军!”
张卫略一沉吟,颔首道:“机不可失,我将阳平关中大部人马都付与将军,只留少部守城。将军可急速出击,勿要全歼这路人马,断去刘备一条臂膀!”
“喏!”杨任领命后点齐兵马出关而去。
大军一路疾行,约走出半日后,有前行探马来见杨任禀道:“将军,前方发现敌军遗留下来的灶坑,数目约有五千。”
杨任大喜道:“敌军应有近三万人马,按军中五人一灶计算,如今却是只余两万五千人左右,想必是军心浮动,已出现大批逃兵。”当即下令全军加速前进。
又赶了半日,看看将到日暮时分,探马再次来报:“前方又见敌军所遗灶坑,数目增至八千。”
杨任略一思索,面上显出不屑地哂笑,下令道:“休要理他,只管前进!”
旁边一名副将进言道:“看那灶坑数目,敌军分明已经增兵,我军纵使追赶上,怕也讨不到好处,将军何不退兵?”
杨任笑道:“敌军正撤退,哪有增兵的道理?这分明是寇封见士卒溃逃,担心我军乘势追杀,特用此添灶之计虚张声势耳!”
那副将叹服,随杨任督军连夜追击不提。
正行至一处谷地,两旁各是一带平缓的斜坡。忽地听到一阵急骤的锣声响亮,两旁山坡上站起无数敌军,高举油松火把,齐声呐喊着漫山遍野杀来。左边为首的是小将邓艾,右边为首的却是沙摩柯。
杨任大惊,忙分派两名副将分兵御敌。怎乃敌军蓄势以待,又占着地利之便,以上击下,势不可当,杀得他们节节败退。
正支吾不住,又听到前后各响一通金锣,寇封、黄忠二人各引一军杀到。
四面遇敌,、身陷重围的汉中军终于大乱,在火光中狼奔豕突,惊慌失措。杨任大怒之下挥刀连斩十余名溃逃的军士,稍稍止住乱局。他正要亲自带人冲杀,却不料黄忠借着火光一箭射来,正中咽喉要害。杨任翻身落马,当场毙命。
黄忠厉声喝道:“杨任已死,尔等还不速降?”这老爷子修习了“蛰龙睡丹功”后,中气极为充沛,一声大喝竟盖住全场的厮杀呐喊之声。汉中军听说主将已亡,斗志立时冰消瓦解,纷纷弃械投降。
寇封分出一支人马看守降卒,自己则亲率大军卷土重来,再临阳平关下,并使人拿长竿挑了杨任的首级在关前示众。
守关的汉中军将士见了,尽都心胆沮丧。张卫见士气低落,兵力更严重不足,知道事不可为,只得弃了阳平关,引军投南郑去了。
未知后事如何,且观下文。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