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天地一心> 第三十九章 天目东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九章 天目东池(1 / 1)

()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丐帮之所以在强盛之际受到包括儒教在内的各派联合算计,乃至于分崩离析,落为四处遭受打击的帮派,不能不说是治帮策略的失败。另一方面,丐帮的覆灭对三教都是有极大好处的。首先对于佛道来说,儒教丧失了势力遍布天下的丐帮,无疑是削弱儒家的一件好事。而对于儒教一方也是比较有利的,这就好比一户养了恶狗的人家,因此狗而与邻居交恶,导致纷争不断。恶狗一死,主人和邻居的纠纷缓和了下来,便有了时间谋划更为有利的方法,来对付强悍的邻居。儒教圣人正是这样想的,派孟儒和颜儒消灭了丐帮,只不过是为了让自己发展得更好。

丐帮覆灭之后,众人各自散伙,唯有玄妙真人和张一心他们留了下来,他对张一心说:“清风虽是三清观的弟子,然而是为我道派而受了重伤,不能不说也是我上清观的贤徒,我希望能传他几套法术,以此表示我的感激。”张一心道:“清风师兄为了剿灭这股恶贼,重伤昏迷不醒,当下应该速速送回三清观治疗。”玄妙真人道:“这就不必了,我把他带回上清观给他治疗,等到他康复了再向他传授道法。”张一心觉得这样也好,对清风未尝不是一种机遇,于是道:“既然如此,那清风就交给真人你照顾了,我们还有另一件要事需要去办。”玄妙真人道:“那我这就把他带走了,但是这件事不要给你师父说,免得他担心。”张一心答应了玄妙真人,与白小灵向他们道别。

离开杭州城,白小灵说:“一心哥哥,接下来我们是要去找明月姐姐呢,还是去做别的事?”张一心叹了一口气,道:“儒教有丐帮这种惹是生非的派别,道派也有玄素派这样伪善的门系,要是可以,我希望向师父提议,先肃清道派内部,再与佛儒争斗。”白小灵说:“可是这不是要死伤更多你的人吗?”张一心说:“没错,所以用武力这个方法在我看来是行不通的了,至少在目前是这样的。咱们就先不管玄素派了,以后再找他们算账。至于明月师姐,音讯全无,这样盲目的去找也不是办法。我们要先去做一件大事,唯有这样,才能安身立命,闯出一番事业。”白小灵奇道:“是什么事情这样重要?”张一心仰望上空,语气坚定的说:“开创我自己的门派!”

他一番话让白小灵震惊不已,道:“一心哥哥,我不希望你像王西形那样有了势力之后被大伙围攻,最后死得这样凄惨。”张一心道:“放心好了,我这个门派不会让别人眼红的。”白小灵道:“这不可能办到的?难道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张一心从兜里拿出小乾坤袋,道:“看见没有,这正是一个最好的藏身之处,而我这个门派就你我二人,别人当然不会知道啦。”白小灵道:“两个人算什么门派?”张一心道:“人虽然只有两个,可是手下却有不少厉害的灵狐哦。”白小灵恍然大悟,道:“你是要在乾坤袋中培育灵宠?照这么说来,那你的门派其实就只有你一个人了,因为我本来就不是人嘛。”张一心笑道:“可是你与别的灵宠都不一样,你可是我的小妹。”白小灵道:“那好吧,不过大哥你这样做有什么目的?”张一心道:“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协助师父剿灭佛儒,最后让天下苍生不再像目前这样争斗不休。”白小灵道:“既然如此,我绝对跟着大哥一起完成它!”张一心道:“可惜的是,乾坤袋坏了一个洞,我们必须远渡南海找黄道婆仙人补上,才能完成接下来的计划。”白小灵道:“不管多远,我都跟着大哥你。”张一心感动道:“果然是我的小妹!”

两人从杭州城骑马到了泉州,又从泉州乘南洋商船一路往南走,经一旬时间到了崖州。张一心和白小灵在崖州岛上找了月余时间,才打听到黄道婆仙人的下落。原来黄道婆已经离开崖州,到淞沪传播仙法去了。张一心和白小灵又乘坐北上的上船,回到神州。兜了偌大一个圈子,张一心却不疲倦,他对白小灵说:“真正的仙人都是不容易寻到的,我们一定不要气馁。”他和白小灵在淞沪小县城里四处打听,这天来到一个织布坊。这家织布坊有十多个工人,正在埋头工作。张一心见其中有一个老年妇女手法娴熟,料想她应该是织布坊的老板,上前问道:“打扰阁下,请问您知道黄道婆仙人现在在何方吗?”老太婆抬起头来,上上下下打量了张一心和明月一番,问道:“你们是谁,找她有什么事?”张一心回答道:“我是三清观的道士,不久前得到一个通了个口子的小袋子,这个袋子天下除了她谁都不能修复。”白小灵补充道:“为了找她,我们可是找了不少时rì呢。从杭州到崖州,又返回到淞沪,实在辛苦得很。老婆婆你要是知道黄道婆仙人的踪影,一定要告诉我们啊!”老太婆不冷不热道:“你们辛苦,与我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要告诉你们?”

张一心听她的口气,肯定是知道黄道婆的行踪的,于是道:“为了见到黄道婆仙人,我可以答应你的要求。”老太婆大怒,道:“我是那种看着一点好处就眼红的人吗?”她站起身来,要把张一心和白小灵撵走。白小灵忙道:“老婆婆不要怪罪我大哥,他笨嘴笨舌的不会说话。我们是真的想要见到黄道婆仙人,还请您老人家多多帮忙。”老太婆看她说话还算礼貌,道:“你这姑娘说话还比较中听”,她停顿了一下,指着张一心,接着道:“但是老太婆我恰恰就像他说的那样,是个势利的人。要是你们帮我办成一件事,我就告诉你们黄道婆的踪迹。”张一心大喜,道:“您有什么尽管说,我们一定竭尽全力完成。”白小灵也道:“老婆婆有需要的,我们量力而为。”

老太婆轻轻一笑,道:“我的要求可不低啊,怕你们完成不了。”她吩咐手下的织工拿着一匹布,给张一心展示道:“最近我这织布坊正巧缺了一些织布的材料,你看这如何是好?”张一心会意,道:“织布需要的是蚕茧,需要多少,我马上去买!”老太婆笑道,说:“我这蚕茧在世面上可是买不着的,需要到一座山上去采。可是老太我和那山上的和尚有些矛盾。他们封锁了上山的道路,我去不了。”张一心听了,道:“您放心,不管是和尚还是别的谁,我一定为你拿到。”老太婆高兴道:“既然如此,那你就给我取百斤蚕茧回来,到时候自然告诉你黄道婆的下落。不过你要注意,这山可是素有“大树华盖闻九州”之誉的天目山,上面禅源寺的和尚可不是好惹的,去的时候小心为好。”说完,她递给张一心和白小灵两个白sè的大口袋,用来装货。

张一心向老太婆告辞之后,与白小灵到了天目山。这天目山位于杭州临安城北,因东、西峰顶各有一池,宛若双眸仰望苍穹,由此得名。山上峭壁突兀,怪石林立,峡谷众多,自然景观优美,堪称“江南奇山”。老太婆所说的蚕茧正是在天目山东池四周生长的蚕树上才能取得,而禅源寺修建在东峰半山腰,恰好拦住了通往东池的去路。白小灵对张一心提议道:“大哥,不如我们晚上再悄悄摸上去,免得与和尚们有了冲突,到时候对我们不利。”张一心道:“这样也好,现在佛道冲突不比前几年,已经缓和多了,我们就等到夜班再上山去。”

两人在山下等了许久,终于到了半夜。他们从密林中悄悄爬上山去,从禅源寺旁边绕过,又顺着山路走了一段,终于到了东池。张一心和白小灵欣喜若狂,道:“终于到了,咱们取了蚕茧,就可以拿回去给那老太婆了。”真是人算不如天算,两人并不知道,老太婆也并没有告诉他们。之所以天目山上的蚕茧非常珍贵,正是由于其难以取得。张一心攀上一棵蚕树,只见上面的蚕子都已经结成了一个个的蚕茧,安然躺着。张一心下手摘了几个,忽然无数蚕丝四面八方朝他喷来,将他结结实实的裹成了一个人蛹。他在蚕丝里费力呼救道:“小妹,快来帮我一把!”白小灵和他一样也被蚕丝缠住了,道:“大哥,我被蚕丝裹住了,你怎么了?”两人都被裹了起来。

原来天目山上的蚕茧之所以如此难以采集,是有两个原因的。一是禅源寺的和尚们要拿来做jīng美的袈裟,不允许寺外的人私自盗采。这批和尚又有良好防备,因此白天时候都没人敢硬闯上来。二是夜半时分,蚕王苏醒过来,守卫着它的子孙。凡是此时前来的人,没有不被它口吐蚕丝裹起来,再腐化掉的。张一心、白小灵在此时误闯误撞,实在是极大的失策。张一心被困在蚕茧里,双手被缚,无奈只得以三昧真火解困,由于空间狭小,自己也被烧得焦头烂额。他从蚕茧里逃脱出来,赶忙替白小灵解除了禁锢,对她道:“看来咱们有麻烦了。”话音刚落,眼前落下一条不断蠕动的大蚕,两只眼睛盯着他们,口里吐着一根根丝线。

张一心急忙拉着白小灵逃跑起来,大蚕在他们身后极速的追着,却似乎并不着急,在玩耍着他们。张一心拉着白小灵往东池方向跑去,很快就被大蚕追到了池水边。白小灵急道:“咱们没有退路了。”大蚕厌倦了这份玩耍,从口中朝他们吐出万股蚕丝。说时迟那时,张一心把白小灵往水中一推,掉到水中。他自己也在蚕丝即将上身之前一跃而下,落入了水中。虽是在水下,张一心和白小灵还能听见东池上的大蚕在水边嘶嘶作响,显然对即将到口的猎物极为震怒。

两人在水下闭了一分钟的时间,既不会避水诀,又实在是憋不住气了。他们却不敢浮上水面,担心一出去就被大蚕以蚕丝困住,吞入腹中。正无奈间,张一心发现东池下面似乎有一丝亮光。他以手示意白小灵,叫白小灵跟他一同游下去,兴许能有什么活路。两人沉到水底,只见一个玉制大门正在幽暗的水底发出光芒。在大门上以小篆雕刻着三个大字:“东池宫”。张一心扣了扣门,玉门竟然慢慢的打开了,而水却似乎被隔开一般,没有灌入门内。张一心和白小灵大喜,急忙进入东池宫内,大口的呼吸着。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