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十四、适可而止
既伤千里目,还惊九折魂。
岂不惮艰险,深怀国士恩。
季布无二诺,侯嬴重一言。
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
----魏征
右卫将军冯道根不查不要紧,一查才发现这冒领官职一案,牵扯面实在太广,多数官员都有牵连,就连御史台中的御使都有人参与,不得不要求朝廷从外地调派没有牵连、不是出身士族背景的官员来建康城中查办此案。
我们仔细一查这冒领官职案件,发现始作俑者是当年北魏派来的头号jiān细容稽,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皇亲国戚牵连在内者实在太多,高官中有:鄱阳王萧范、合州刺史南阳王萧范、北徐州刺史萧正表,司州刺史柳仲礼、散骑常侍裴之高。
三品以下的官吏卷入此案者更是达到了五百五十二人。
如果同时将这些人问罪,大梁朝的中枢机构就要瘫痪,部分手握地方重权的大臣可能要起兵造反。
为了避免这种冒领军功一事发生。我们上表建议:
在军队里杀敌可升一级以上的人,就命令行台军司颁发证书,证书从中间竖着分开,一份交给立功的人,一份送交门下省,以便防止耍花招作假。”
右卫将军冯道根上书请求把天监元年以来内外考核的帐簿、吏部任职的文书、中兵的功劳查询记录,以及历次考核中的最高等和最低等的名单都取出来,以便核查冒功盗官的人。
梁帝萧衍批准了老冯的请求。
我们一听,只好据理马上上书:“律法最怕烦杂苛刻,治政贵在清平简约。御史台的职责,在于有所风闻就可以上奏,如果知道有冒取功劳官职的人,只须取一本簿籍,调查检验出真假,绳之以法便可。怎能取尚书省的全部档案到御史台去审查,查找十多年前的旧帐,象这样追查过失,谁能受得了这种罪责!恳请圣皇以官渡之战后曹孟德焚毁曹方臣子中向袁绍暗通款曲信件的事为鉴,这实在是贤圣的王朝应当慎重对待的事。”
萧衍一想也对,就没有再深究这件冒领官职的案件。不过,冯将军觉得这么做是姑息养jiān,不利于大梁朝的长治久安,好一阵子都对我们哥仨个很生气。可真要查下去的话,大梁朝的大乱可能就在眼前,大梁立国时的根基就已经不稳,今rì可有好的弥补良策乎?我们三人也为梁朝感到担忧。
因为冯道根查案有功,朝廷让老冯复假节、都督豫州诸军事、信武将军、豫州刺史。将行,梁帝萧衍引朝臣宴别道根于武德殿,召工视道根,使图其形像。道根跪谢曰:“臣所可报国家,惟余一死;但天下太平,臣恨无可死之地。”(这时南梁已经和北魏通书修和,无战可打。)
豫州百姓重得道根,人皆喜悦。高祖每称曰:“冯道根所在,能使朝廷不复忆有一州。”(老冯治理的地方实在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使朝廷根本不用cāo心,想不起来自己的国境内还有这么一个州。)【啥叫和谐社会,老冯应该在一千五百年前就做出了好榜样。】
我,宋景休,鱼天愍三人也算查案有功,各官升一级。
我们两度上书梁帝萧衍,老萧觉得说得挺有理的,决定在金銮殿上召见我们三人。本来我们的官级的品级不够,是没资格上早朝的,老萧破格召见以示皇恩浩荡和对我们的恩宠。
在行完臣子对君王的礼节后,老萧让我们起身说话。在三问三答后,老萧略微端详了我一会,突然叫道:“陈子云你正是当年在寿阳城为朕和崔慧景献计的那少年郎。”
我只能拍马屁道:“陛下过目不忘,神明睿断,小臣正是当年懵懂无知的小儿。”
“当年你只是少年,就棋力不弱,和朕下一盘后,就让朕多rì不知肉味,如今棋力肯定更见长,来,来,来,摆开棋局,我们来边下棋,边说话。”
我只听说梁帝萧衍当上皇帝后最爱下围棋,看来老萧可能还是棋痴。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