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汉宣中兴录> 第107章:过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7章:过程(1 / 2)

() 宣帝已经接到了赵充国报上来的,关于以常惠指挥的乌孙骑军为主力打击右谷蠡王,而赵充国的军队作为策应的作战策略。

迁延了多rì,终于知道了赵充国和常惠的消息,本来已经让宣帝jīng神一振。更何况,两军已经拖住了匈奴右谷蠡王的主力,在经过一系列的战术动作之后,准备予以迎头痛击。也难怪整个朝廷都是喜气洋洋,一扫前一段时间战功不显的沉闷。

宣帝兴致极高,看着张安世说道:“朕好长时间么有没有这么高兴了,赵充国和常惠还真不含糊,两个人到底没有辜负朕的期望。”

张安世笑道:“这都是陛下指示得当,前线军士用力,是不是要派人犒赏一下。”

宣帝挥挥手道:“不必了,朕看还是等到他们献俘的再加以封赏吧。”说着,宣帝忽然压低了声音道:“有件事情你去给我查一下,就是最近好像霍禹一直忙碌得很,你留意一下。”

张安世想了一下道:“没有什么吧,大将军最近一直都在家里闭门读书,不理世事。”

宣帝道:“不理不代表什么都没有,小心点好,霍禹这个人yīn鸷的狠,前一段时间田广明也有些异常,你留意一下就行了。”

说着,宣帝冷笑道:“路朕给他们了,怎么走都是他们的事情,朕也管不着。”

张安世却想,眼瞅着霍光就要退出政治舞台,但是还是有人不肯服输,一定要拼个你死我活。想起自己和霍光共事这么多年,张安世也不免有些兔死狐悲的感慨。

张安世刚刚起身,就看见皇后那边的内侍,跑过来急急忙忙的说道:“陛下,陛下,大事不好了。”

宣帝脸sè一沉,斥责道:“什么事情着急忙荒的,回去找你们主管去将朕给你们定的章程背下来。”

那人跪在地上,好容易才定下神来说道:“陛下,皇后难产。”

宣帝正在看着手中的奏折,却也没有听清楚那人说些什么,就嗯道:“知道了,你下去吧。”

那人有些惶惑的看着宣帝,想要在说一遍,但是刚刚才被宣帝处罚过,口中一阵嗫嚅,还是没有说出来。

一边的张安世却是听个清清楚楚,眼见宣帝没有听见,知道这件事情非同小可,只好说道:“陛下,”

宣帝头也不抬,道:“朕不是让你回去吗?”

张安世提高了声音道:“陛下,皇后娘娘难产。”

宣帝这次听了清楚,猛地站了起来,说道:“你说什么,再说一遍。”

张安世道:“微臣也不清楚,还是问他吧。”

宣帝盯着仍然跪在地上的那名内侍道:“你再说一遍。”

那人只好在重复一遍了。

宣帝大声道:“什么时候的事情,怎么不来报给朕知道,你们都是做什么吃的?”

那人战战兢兢的说道:“皇后娘娘不让说,但是。。。。。。。”

宣帝没有在听那人说下去,几步走了下来,顺势一脚将那人踢在一旁,说道:“自己去领三十鞭,滚。”

说话间,已经带着身边的人向皇后那里赶去。

就在宣帝接到赵充国上书的当天,常惠指挥着乌孙的骑军分作三路已经对右谷蠡王的主力发起了攻击。而此时,赵充国也派出了一支三千人的jīng锐骑兵,潜出到浑邪山的南麓,截断了右谷蠡王向东北方向单于王庭逃窜的路线。

乌孙的军队并没有像汉军一样完整的建制,只是依着人数的多少,而分别由左右大将分统两军,而昆莫翁归靡自将中军,其余的下级军官也并没有什么具体的名号,通常就是根据战功而来。

右大将大乐是昆莫翁归靡的小儿子,是乌孙有名的悍将,他指挥的右路军近两万人是这次乌孙突击的主力,而翁归靡的中军,以及左大将的左军则作为右军的侧翼和支援力量。

本来,在乌孙和匈奴的历次交锋之中,匈奴往往凭借自己战马短距离冲刺的优势,再加上与汉朝互市而带来的优良的兵器,往往可以对乌孙形成局部上面的优势,进而聚而歼之。

原因就在乌孙战马最擅长的就是长距离行军,而不是短途冲刺,况且在单兵素质相差不多的时候,与汉军不知道打过多少次仗的匈奴骑兵战术纪律更好,优势更为明显。

但是,现在对决的两支军队却将这种优劣的局面扭转过来。

因为天地大寒,匈奴经历数百年不遇的雪灾,粮草极度缺乏,本来依赖丰厚水草的战马也因为养料的缺失,而失去了往rì的优势。同时,在乌孙方面,却因为准备充分,战马的养料极为富足。

在依赖于战马的草原上面,马力的好坏已经决定了战争的成败。更何况,这次的乌孙军队还添置了近百人的汉人工匠,他们的主要责任就是为顺利进军创造各种条件。

这次决战,在没有开始之前,似乎已将决定了成败。

乌孙的进军速度很快,在冰天雪地之中,战马都要打上蹄铁,工匠的新工艺让乌孙的战马更为适合这种环境。借助马力上面的优势,无论在上万人的混战中,还是局部的战术格斗,乌孙的骑兵都取得了明显的优势。

第一天的战果辉煌,斩杀匈奴居次一人、名王一人,千长三人,斩首三千,擒获四百人。劫获的战马和牛羊驴骡近万匹。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