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张掖当江南!
张掖,古称‘甘州’,位处河西走廊中段,历史悠久。西周时期,西北游牧民族沿这里的黑河流域繁衍生息,先后有戎、狄、乌孙、月氏、匈奴在此建国游牧渔猎。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开通沟通中西交流的“丝绸之路”。汉武帝元狩二年,骠骑将军霍去病两次进军河西,战败匈奴,收复河西走廊。元鼎六年,取“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之意,置张掖郡,开始大规模徙民垦殖,戍兵屯田。西魏时期,西域各商队云集张掖,民族贸易异常活跃。公元609年,隋炀帝西巡,在张掖主持有西域二十七国使臣、商贾参加的“互市”,张掖作为隋王朝经营河西的大本营,已由中西贸易的中转站逐步发展成为西域最大的都城。明清时期,张掖为甘州府治所及甘肃提督统军的驻地,清王朝在西部的历次军事行动,均以甘州为军事提调中心和后勤补给基地,是河西乃至甘肃政治、军事和经济中心。这一时期,全国各地商人云集,开办了几十家大商号、数百家货栈、建立起商帮会馆,使张掖成为中原对外贸易的重要场所,与武威并成为西部商贸交流的两座名城,获有“金张掖、银武威”之美誉。民国八年,随着甘肃政治、军事、贸易中心逐渐东迁兰州和兰新公路的修通,张掖商品集散地作用下降,古城张掖从与华北重镇保定、徐州、包头齐名的繁荣富足rì益变得清冷寥落。
剑鸣与科考队人员出永昌、过山丹,向西来到张掖城。被城门处守卫士兵给刁难时,巧遇到也要入城的张掖县府雷副县长。这位雷副县长是复旦大学早期的毕业生,曾听过郝教授讲授的课程,正因有了这番渊源,科考队有惊无险地通过了审查,并给安顿在城内最好的一家客栈落脚。
第二天上午,剑鸣和耿助理得了雷副县长的批示在县府办理好了科考文书,与郝教授等人会合后一起在张掖城内寻逛。
张掖名胜古迹众多、人文景观奇特,尤庙宇如林、石窟层叠,皆构建jīng巧、绚丽多姿,有“一湖山光,半城塔影,苇溪连片,古刹遍地”之说。在郝教授的细致讲解下,众人将这景致瞧得心旷神怡了。
游逛了一上午,大伙儿都有些饿了,就在这小吃街上进了一家干净的店面。张掖民风淳朴,看都是外地来客,热情推荐了这里的风味面食,‘炒炮’。听这名字起得新鲜,众人也想瞧个稀奇,待端上一看,每人面前竟是高高一大碗热气腾腾、荤素混搭的饭食。
黑木耳、红辣椒、酱卤肉、娇黄的鸡蛋,翠绿的葱花和丝瓜,与油光晶亮的白面片相混合,sè彩丰富的煞是喜人。原来这‘炒炮’是将和好的面拉出了条,用手工给揪成铜钱状的先下水煮熟了,再配上各式时令蔬菜、肉片烩炒而成。众人循着店老板的指点,在碗里调上老醋、拌些油泼辣子就着大蒜享用,竟似开了五味坊般鲜美可口。闻香识美味,一阵风卷残云就吃了个干净,再端来一碗热乎乎的原汤,原汤化原食。这顿‘炒炮’吃的结实,众人额头上顶着汗滴,一个个红光满面地打着饱嗝连声赞叹,身体顿觉暖和许多。
小吃街毗邻的就是远近闻名的大佛寺。
张掖大佛寺始建于西夏崇宗永安元年,已八百多年历史,因寺内塑有一尊巨大的室内卧佛,也称‘卧佛寺’。相传是西夏国师嵬咩在此间掘出一翠瓦覆盖的卧佛而依式建造。
大佛殿为两层楼阁、重檐歇山顶,有青瓦飞甍、朱柱环立。殿顶高大陡峭,斗拱交错有致,翘翼曲线优美;殿高三十三米,面阔九间,规模宏大、气势雄浑,据传在十六世纪时寺内常容纳五千人同时朝拜。殿内有一木胎泥塑大佛,金描彩绘、侧身而卧,安睡在一米来高的佛坛上。睡佛面部贴金、头枕莲台,两眼半闭、嘴唇微启,右手掌展放脸下,左手置大腿一侧,胸前标有一斗大"卐”字梵文符号,意为‘吉祥海云相’。佛身长有三十多米,肩宽三丈,耳垂约丈许,脚足六米,大佛中指可平躺一个人,耳廓能容八个人并排就坐。佛像神态自然、相貌祥和,造像jīng美、形态逼真,是最大的室内泥塑卧佛。
大佛两侧塑优婆夷、优婆塞立像各一尊,背面为十大弟子悼念举哀像,南北两侧立十八罗汉群像,皆容貌各异、形象生动。殿内东西两壁各绘有《西游记》、《封神演义》故事的巨幅壁画,笔意顺达、sè泽清丽,构图杂而不乱,情景跃然壁上。
殿门两侧分镶一块六平方米见方的大砖雕。
左雕“西方极乐世界”,上书‘登极乐天’,下写‘西方圣境’。其对联为:
宝殿巍峨无人量天成敬仰,
金身显焕河沙凡圣共皈依。
右刻“如来说法图”,上书‘入三摩地’,下写‘底园演法’。其对联为:
佛rì增辉万善同归登彼岸;
**常转十方瞻仰正菩堤。
正殿后为藏经阁,内珍藏明英宗朱祁镇所敕书颁赐的六千多卷宫版印刷佛经,有用泥金书写的《大般若波罗密多经》等佛门瑰宝。
最后有一弥陀千佛塔,两层木构塔廊围绕四周。这塔俗称土塔,为喇嘛式塔样,高三十三米,相传里面置放有释迦摄摩胜的骨灰。佛塔由塔基、塔身、相轮三部分组成,建有文形台基,上砌基座,置放巨大的覆钵形塔身;塔身之上又一层须弥座,座四周各开五个小龛,龛内供有佛像;座顶是十三天相轮,顶端为一大华盖,四周饰有三十六块铜质板瓦,悬挂着三十六个流苏风铃,微风吹拂、铃声悦耳,更映衬出这大佛寺的圣洁与清幽。
寺院殿门上书有清代的一副楹联:
创于西夏,建于前明,上下数百余年,更喜有人修善果;
视之若醒,呼之则寐,卧游三千世界,方如此梦是真空。
听郝教授介绍,西夏国在崇宗李乾顺统治时期国力鼎盛,因推崇佛教,兴建有许多寺院,凉州的护国寺和张掖的大佛寺皆是在这一时期所营造。张掖大佛寺与西夏、元两朝皇室都有很密切的关系。西夏太后、皇太后经常来寺内朝拜、居住,据传是元世祖忽必烈的降生地,忽必烈的母后别吉太后在这里久居,而别吉太后的灵柩也曾寄放寺内。南宋末年,宋恭宗赵显被蒙古人劫虏后为避祸出家于此。
看着大佛寺山门的这副楹联:
卧佛长睡睡千年长睡不醒;
问者永问问百世永问不明。
郝教授悠然地说:“世事洞明皆学问!古人云:朝闻道夕死可矣。我们就在这里探寻得古西夏国的文化遗存。”
拜会了大佛寺的主持方丈,郝教授说明了身份和来意。方丈见有县府给出具的证明信函,就同意了科考队在寺院内做考察研究的要求,还腾借了三间斋房以供使用。郝教授自是连连称谢,剑鸣几人则是喜上眉梢。这里也应有地宫。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