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和级超级战列舰yamatocss大和级是rì本建造的最后一型战列舰,也是当时世界最大的战列舰,该级共2艘,分别是大和号和武藏号。
大和号yamato1936年rì本海军明确提出在海上截击美国海军舰艇编队的战略。
由于rì本海军在主力舰的数量方面无法同美国海军抗衡,所以决心以单舰的威力来抵消对方在数量上的优势。
1937年rì本海军制定了"第三次舰艇补充计划",确定建造2艘大和型战列舰:大和号与武藏号。
另外,根据"第五次舰艇补充计划"开工的该级三号舰信浓号于1942年在建造中改建为航空母舰,四号舰(111号舰)在1940年11月动工,于1942年3月停工。
“大和”
号以其巨型主炮闻名于世。
3联装主炮3座,前部2座,后部1座。
当时rì海军对主炮口径保密,称为九四式身长45倍口径的400毫米炮,实际是457毫米。
主炮炮塔的旋回部的重量约2700吨,相当于rì海军“秋月”
型驱逐舰的排水量。
炮塔防护盾的装甲很厚:前面650毫米,侧面250毫米,后面190毫米,顶部270毫米,底座两侧560毫米。
炮塔后部装有长15的测距仪,炮塔两侧前面及顶部前面均装有潜望镜式瞄准镜。
上述望远镜及瞄准具采用潜望镜式的,是为了尽可能减少火炮冲击波的影响。
炮塔的俯仰角是+45度,-5度,装填炮弹时,固定在+3度上,俯仰速度每秒8度,炮塔旋回一周3分钟。
发shè速度,每分1。
8发;最大shè程42000米,需飞行90秒。
炮弹基数每门炮100发,每发炮弹装药量330公斤。
扬弹速度每发6秒,装弹机械化。
3座主炮样式相同,都是由吴市海军工厂的舰炮部负责研制的。
9门主炮指向同一舷shè击时,其后座力达8000吨。
发shè时冲击波也很强,为此rì舰船设计部门煞费苦心。
副炮有3联装155毫米炮4座,分别设在上层结构的前面及舰的两舷。
这些副炮本是巡洋舰的主炮,xìng能比200毫米炮还好。
此外,还装有127毫米高炮24门,25毫米机关炮113门。
整个军舰像个奋起自卫的刺猬,全身竖起了各种武器。
“大和”
号舰首的最大特点是呈球形。
这种球状舰首处于水线下约3米的地方。
对于这样的舰首,当时既无现成的理论可以遵循,也还没有充分的论证,是由rì海军技术研究所通过试验水池的船模试验数据决定下来的。
建成后,经过试航也证明这种舰首具有明显的优越xìng。
球状舰首内装有水下听音器,与今天的舰首声纳颇有些相似之处。
“大和”
号因采用了这种新颖的舰首,水线处约减少3米的长度,排水量节省30吨左右。
那时,除rì海军的“翔鹤”
型航母、“阿贺野”
型轻巡洋舰采用了些种舰首外,德国海军的“俾斯麦”
号、美国海军的依阿华级战列舰也采用了这样的舰首。
“大和”
号舰首在水线处深进,且垂直,上部明显前倾,左右则象牵牛花状张开。
舰首前端近似半圆形。
这是rì海军战列舰从未有过的形态。
“大和”
号的前甲板也与众不同,其内侧的细腰部呈曲线状。
其形态与美海军的依阿华级舰相似。
然而高速的美舰(33节)显得细长,而巨型的“大和”
号却肥硕多了。
从舰首前部到旗杆处,有左右锚链筒,内侧有一对小系缆桩,需回收锚链时,锚链通过导板到达后面的锚链轮,并由带2条螺旋链掣的链来固定。
舰首部的两舷,从前到后依次可以看到锚观察台,防雷具用导索器、铝球投台(测水深)、导索器、系缆桩等。
钢质的锚甲板后是木质甲板,一直延伸到后主炮旁。
在前甲板上,只在木质甲板前端设有一个通风孔和一个升降口,而在后主炮前边的挡风板之后集中设置升降、通风口。
这样既可使后主炮前的甲板显得光净简洁,又可利用通风筒来减少主炮冲击波的影响。
“大和”
号有2个舰桥,在烟囱之前(以下称舰桥),是全舰的战斗指挥中枢。
“大和”
号一改大型战斗舰艇舰桥过大的情况,完全从海战实际出发,显得十分简洁。
舰桥正面的面积159平方米,侧面积310平方米;采取二重筒状结构,内筒中装有各种线路和管道,内外简之间的夹层里设有各种专用小室,外筒周围则设有与指挥、探测有关的装置。
为减少冲击波的影响,舰桥外面开口少,封闭而整洁。
最上面是旋回的主炮指挥所,内有九八式方位盘,上装潜望镜式望远镜,下有15米测距仪。
主炮shè击指挥所下是防空指挥所,在顶部露天甲板上的防护转板四周装有多部高sè双筒望远镜。
防空指挥所下是昼间战斗舰桥,也称第一舰桥。
其前面与侧面有调风板和防护装置。
通常,舰队司令长官及其司令部、舰长等指挥参谋人员在此指挥战斗。
下一层是作战室、休息室。
以下依次是上部观察所、罗经室(即夜战指挥所)、下部观察所和司令塔(实际是个通信用通道,即通信筒)等。
“大和”
号烟囱之后是后舰桥,是预备战斗指挥所。
火炮实施前后分火shè击时,它也起后指挥所的作用。
“大和”
号采用单烟囱,其特点是,各锅炉的烟道均曲折向后,与烟囱的某一部分相接。
烟囱也尽量向后倾斜,以避免排烟影响舰桥工作。
为保证烟囱开口部的安全,在开口部装设一种蜂窝状板,厚380毫米,上面有直径180毫米的许多小孔。
有孔面积是无孔面积的55%,另外在烟囱前面的倾斜部及侧面装有50毫米厚的防护甲板。
这样,烟囱的安全xìng大大提高了。
“大和”
号的舰尾也有其特点。
该舰采用半平衡舵,前后配置,距离15米,装在中心线上(以往,战列舰是平衡舵,两舵并列装在一起,易同时受损伤)。
后舵大,是主舵;前舵小,是副舵。
因舰的惯xìng大,仅用副舵难以*舵,副舵对主舵起辅助作用。
有厚甲板防护的舵机室内有蓄电池、柴油机、油压泵等设施,即使在动力电源切断的情况下,主舵仍能工作。
舰尾的形状近似巡洋舰之尾,只是在舰尾后端面有个平坦的地方,这里原计划安装水上飞机回收装置,后因故未装。
“大和”
号后甲板是它最大的识别特征。
在后主炮后,有机库、艇库、舰载机回收及发shè装置等。
为避免火炮冲击波的影响,机库、艇库等设施都在上甲板之下。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