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马拖着古奡两人,撒开四蹄飞奔,一时竟也没分清方向,直到遇到一村落才停了下来。免得太引人注目,古奡让绿蝶和黑马找了个地方躲藏,自己和杨秀进了村里询问道路。
两人来到一茶馆,叫小二上了壶茉莉花茶,就和小二聊了起来。
杨秀问小二道:“小二哥,请问你们这里叫地方?去凤凰山青衣观怎么个走法,大约还有多久的路程?”
小二陪笑道:“我们这里叫绊倒井村,从我们这往西走二百里便是神仙镇,从神仙镇向南近百里便是凤凰山。如是不急着赶路,坐马车的话,大概两天左右就能到达,要是走路的话,那就得六,七天才能到了。”
杨秀暗自想到:方才逃出之时竟走错了方向,不然早到凤凰山了。
古奡闻言,急道:“什么?还要从神仙镇经过?我可不去那里了,小二,还有没有别的路去凤凰山。”
小二道:“这么说二位是从那里赶来的?那可就走错方向了。听说神仙镇的人都略有法术,有好多人特地绕远路也要到那里看看呢。”
古奡也不解释,只问道:“别提什么神仙了,到底有没有别的路?”
小二肃容道:“在我们绊倒井可是对神仙敬仰至极,若是两位不敬神仙,小店也不招待二位了。”说着,就要转身离去。
杨秀忙拦住他,赔笑道:“小二哥莫急,我二人并不是不敬神仙,只是这神仙之说只是故事,并没有人见到过,也不能全怪我们。看小二哥对神仙如此恭敬,想必是见过神仙?”
小二见杨秀提到神仙,高兴的道:“神仙我并没见过,不过我们村里却有一物便是神仙留下来的,我们全村都是靠这仙物才活到现在的。”
古奡奇道:“神仙的东西?那岂不是个宝贝?能让我们看看吗?”
小二面有得sè,道:“这是什么宝贝都比不上的,刚才我告诉二位我们这村叫绊倒井村,一般的人都会问为何叫这名字,可是你们两人似有心事,也没问我,所以并不知道我们村的宝贝就是这绊倒井。”
杨秀点头道:“听你这么一说,我也觉得这名字起的奇怪,为何叫绊倒井?”
小二更是自豪,把腰板一挺,道:“话说五百年前,天下大旱,尤其我们这里,旱情更是严重,庄家早已旱死,牲畜也尽数渴死,住在这里的人有亲戚的早早的投奔了亲戚,有见识的也早早的拖家带口的搬到了别处,只剩下些无处可去之人,又在旱灾中死去了很多,村里的住户十不存一。
当时的一村之长是一上岁数的人,不知从哪里得知了山中皆有灵泉的消息,而灵泉之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为了村里人能活命,老村长不顾自己年老体衰,徒步走了三百里,上凤凰山求一道士算出了山中灵泉的所在,又独自三次进山寻找灵泉,虽未找到灵泉,却从山里救回了一个仙人。”说到这里,小二咂了咂有点干渴的嘴,杨秀忙递上一杯茶水。
古奡却憋着嘴道:“哪里会有那么好的村长?当官的不都尽是些贪得无厌,油嘴滑舌,见利忘义之辈。再说神仙还用人救啊?笑话!”
杨秀见小二就要发怒,忙道:“那仙人和绊倒井有什么关系?”
小二见杨秀面带肯sè,瞪了古奡一眼,对杨秀道:“既然你相信,我便说给你听,那种自以为是的井底之蛙永远不懂什么叫天下。”
古奡一rì之间便被喊了两次“井底之蛙”,心中大怒,刚要开口,便被杨秀强先道:“眼见未必为真,未见也未必没有,所谓菩萨眼中尽是菩萨,我们凡人眼中自然尽是凡人,小二哥莫怪我们无知,请继续讲吧。”
小二道:“你这人到明白几分道理。那好,先前我说到老村长救回了一个仙人,起初他不知道这是个仙人,只道是个逃难在外,又遇到了凶险受了伤的人。老村长虽对那仙人悉心照料,却依旧早出晚归,寻找那灵泉。没过多久,仙人就得知了老村长的心愿,为报救命之恩,便告诉老村长找几个年轻的村民听他指挥,他有办法捉住那灵泉。
第二天,老村长带着仅剩下的几个年轻的村人来到仙人指定的地方,仙人望了望天时,又查看了地形,然后在村西口的一风水宝地上画了个圈,让他们在那里打口井。
那几个年轻人本来就有气无力,都不愿做那些没用又危险的力气活,都说:‘之前就到处打井,从没有挖出过水来’,老村长却深信不疑,带头挖起井来,真就如你说的‘菩萨眼中尽是菩萨’,怕是老村长也是仙人转世。
几个年轻人见老村长带头打井,只得跟着挖了起来。若按常理,挖口井没有十天八天的功夫是不可能的,就算是能工巧匠也得两三天的功夫,可是那口井却用了不到一个时辰就挖完了,虽然没见到出水,众人却也不敢怀疑仙人了。
又过了一rì,仙人掐指算了片刻,拿出一条麻绳,对老村长道:‘今rì子时,你带两个土属xìng的人,一人拉住这麻绳一头,拦在井边西南方向三百步处。不管见到什么,都不要害怕逃跑,明天就有水喝了!’
老村长带着两人依照仙人所说,在新挖的那枯井西南侧三百步处拉开了麻绳。到了子夜子时,老村长见到一物闪着幽光从东北方向飞来,直飞进了枯井里。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