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重生三国之曹操新传> 第十章回到谯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章回到谯县(1 / 1)

在收得典明典韦父子这两员大将之后,大家都很高兴。我高兴的是什么就不用说了。

黄忠也很高兴。他高兴的是,以后有人给他当对手练武了,虽然之前和我也经常切磋,但是他能用全力吗?很多都是让着我的。

典明也很高兴,跟着一个好老板,以后全家衣食无忧了。

现在好了,在双方客套一番之后,黄忠就像典明发出来挑战,典明当然也不甘示弱,爽快应战。黄忠用大刀,典明用铁质的大号猎叉,双方就比划上了。

头一次看到这么精彩的比试,在场所有人都看得痴了,场中两人的兵器每接触一次,,就会发出一声巨响,众人都会捂一次耳朵,时间长了,众人的耳朵都适应了,就没事了。

双方大战足足半个时辰,超过300回合。我看得明白,黄忠的力气略逊于典明,典明的武艺不如黄忠。300回合之后,二人同时停手,并且大呼过瘾。

经过商量后,典明父子决定先回家,给典韦的母亲治病。他们和我约好,以后等典韦母亲的病好了,就全家迁到谯县的曹家坞堡居住。

我们就这样依依惜别了,临走时,典明父子没有把那位倒霉蛋老虎带走,而是送给了我们,今天晚上我们也就在这里扎营,晚餐当然就是老虎肉了。

简短节说,两天后,我们到达谯县县城,这个我曾经熟悉无比的地方。

众人在进城之后,就径直奔向曹府,先到曹府休息几天。

因为父亲的升官,我们全家理所当然的搬去了洛阳,现在都在洛阳定居。

现在的曹府,主要是由父亲的两个同族兄弟居住。分别叫做曹瑜和曹炽。

这两个人的名字,很少有人知道,但是他们的儿子确实很出名。

曹瑜的儿子叫曹洪;曹炽的两个儿子,一个叫曹仁,一个叫曹纯。这三个人,都是后来闻名天下的名将。

当然了,现在的他们,除了曹洪11岁了,其他两个都还是小屁孩呢。

其中叔父曹炽,现在也在洛阳为官,但是其家眷没有带去,还都留在了谯县。

在曹府休息几天后,我就出发拜访谯县的另外一大家族---夏侯家。

其实曹家和夏侯家都是谯县的大家族,但是由于曹家出来个曹腾,虽然他的官员身份不太光彩,但是在宦官掌权的东汉,还是为曹家带来了极大地官运,曹家好几个人都在官场打拼过。

而夏侯家,由于没有家族成员立足官场,所以在东汉时期的名声没有曹家响亮,但是他们在江湖上的名声可是很大的,夏侯家的主要男性人员,都有过江湖游侠的经历。

所以曹家和夏侯家也就经常“强强联合”,经常相互通婚,现在曹家和夏侯家的关系那是相当的好。

由于此次我提出的经商策略,父亲就建议我联合夏侯家族,原因有二:第一,曹家在官场的身份不方便;第二,夏侯家族由于其在江湖的地位很高,更加方便货物的流通和卫队的组建。至于关于利润方面,再行商量。

我们先到市场,买了很多礼物,装载了整整一车,拉在队伍后面,来到夏侯家的府门前。

我上前和守门人打了一个招呼,让守门的下人进府通报一声,就说曹嵩的长子曹操前来拜访。

下人进去不长时间,只见夏侯府里面出来好几个人,为首的是一位约40多岁的中年人,身材魁梧高大,一看就是个练家子,武艺肯定不错。

经过介绍,才知道这位身材魁梧的壮汉,就是夏侯家族的族长夏侯先,也就是我的大舅舅。

我马上上前行礼:“舅父大人在上,甥曹操有礼了。”

夏侯先忙上前把我扶起来,大笑着说道:“没想到时间过得这么快,转眼间阿瞒已经长成大人了,好好好,大家也不是外人,进屋咱们慢慢聊。”

说着,夏侯先把我们一行人接到客厅,大家分宾主落座。

然后,我把父亲的书信交给了夏侯先,他打开信件看了一阵,哈哈大笑,说道:“没想到巨高真够意思,这还没有忘记我们夏侯家啊。哈哈哈!”

这一天的晚上,舅舅夏侯先摆下盛宴,招待我们。并在宴会上向我介绍夏侯家的主要成员,我记得不是很清楚,当然有两个人除外,那就是两个少年,也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夏侯惇和夏侯渊。

这时候的夏侯惇才16岁,夏侯渊12岁,但是由于这两个人的身体十分强壮,外表看上去远比实际年龄要大一些,听说这时的夏侯惇武艺已经不弱,已经可以出去闯荡江湖了,而夏侯渊虽然还小,但是他的实力也可以和普通族兵差不多了,尤其骑射水平更是厉害。

我们一行人在夏侯家住了两天,在商定了关于经商的一些事情之后,我们便再度启程,前往我们这一行的终点站--曹家坞堡。

曹家坞堡,其实也不太远,出了谯县县城,半天时间就到了。

此时,正值农忙季节,很多农民都在农田里面忙碌着。

放眼望去,这里的地形很开阔,曹家的坞堡就建立在一条小河边上。

由于早就得到了通知,坞堡总管曹福带领着500名族兵,早就在这里等候多时了。在看见我们到来之后,以曹福为首,众人马上全体下跪行礼。

我连忙跨步上前,搀扶起曹福,说道:“大家又不是外人,叔父不必客气!”曹福起身,其他人也免礼了,然后大家进入坞堡。

曹家坞堡不是很大,长宽都是大约一里多,里面除了仓库,就是住宅,库存粮食居然有40万石,干的真是不错嘛。

考虑到加工坊的保密性,我打算把曹家坞堡再扩建一倍,用来建造作坊,库房,养猪场,马厩等一些设施。由于之前父亲曹嵩,已经写迷信给曹福,让曹福全力辅佐我。

说干就干,在农民结束的九月,我们就开工,建造新的坞堡。

地处中原就是好,即使是在隆冬季节,也不会影响施工。在第二年的三月农忙开始之前,新坞堡建造完毕。

与此同时,我的“科研”也基本完成了。我之所以选择肥皂,白酒,白糖,造纸,印刷这几样发明,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这几样东西,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都可以生产。第二个原因,是这些都属于奢侈品,只有那些达官显贵才会更加感兴趣,当然钱财也就......,哈哈哈哈。

所以,在我提出大概的生产方法之后,那些工匠们在几次试验之后,就已经基本上掌握了。这些东西一经推出,那可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利润那真是大大的,在产量固定后,其每年的净利润达到了一亿余钱。

同时,我又把一些耕地,改种大豆、葡萄等等西域进口品种。大豆用处当然是以后加工豆油等豆制品了,葡萄是将来酿造葡萄酒用的,其他水果蔬菜当然是改善饮食,丰富当时的餐桌的。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