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看到严嵩有这样的“觉悟”,嘉靖自然很满意。事情已经办到这份上,相信朝廷里面也不会有人再敢跳出来反对了!而至此之后,搭上“议礼”尾班车的严嵩便成为嘉靖皇帝手中的又一颗棋子。
可以说,嘉靖王朝的黑夜正是从这一天来临,而此时我们又可以听到,在大明帝国的深处又再传出一阵阵邪恶的笑声。
嘉靖十七年九月十一rì(辛巳)这天,嘉靖皇帝终于如愿以偿地给他父亲追封了一个尊贵无上的称号─────明睿宗。(谥号为知天守道洪德渊仁宽穆纯圣恭俭敬文献皇帝)
并于同月十三rì(癸未),把睿宗皇帝的神主牌升袝至太庙,排列在武宗之上。与此同时,太宗皇帝朱棣的庙号亦被更改为成祖。
此外,在同年十二月初四(癸卯),嘉靖他母亲蒋氏去世,并在随后入葬于显陵。追封谥号为─────慈孝贞顺仁敬诚一安天诞圣献皇后。
而往后,到了嘉靖二十年四月初五(辛酉),一场火灾把九庙烧成一堆瓦墟。结果,一脸郁闷的嘉靖皇帝只好下令,重新建造一座新庙并且恢复原来的“一庙九室”制(同堂异室制)。
直到嘉靖二十四年六月,新太庙正式落成,而明睿宗亦被安放在这座新盖成的太庙里,与列祖列宗一起继续受后人供奉。
直到岂今为止,这场持续多年的“大礼议”事件终于划上句号。由此,一个虚构的帝统(睿宗系)从此诞生。既然皇帝大人承认了这个庙号,那么大臣那边也只好跟着也承认。直到最后,所有人都承认了,嘉靖皇帝很满意。
只可惜,历史书不承认呢!所以,我们可以看到rì后无数记载有关明睿宗的历史书里,其庙号后面必定会加上括号“追尊”二字。
但不管怎样,反正这些都是后世的东西,嘉靖现在是看不到的。对他而言,眼前的现实才是最重要的。
自此以后,嘉靖皇帝的执政自信更是越来越高。相反,那些国计民生的事情却是越办越糟。尽管,国家还不至于沦落到正德朝那样乌烟瘴气,但理想中的那段盛世华章早已不复存在。
归根到底,这一切都是因为这场“大礼议”事件所造成的。幸好,国家还有像夏言那样的官员支撑着,否则真的不堪设想。
说到最后,究竟该怎么样去评定“大礼议”当中的是是非非,我想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一杆秤。
嘉靖十七年十二月,夏言正式登上首辅宝座,此时的内阁仅有他与顾鼎臣两人。而严嵩那边也开始策划如何对夏言进行打击报复。可以说,如今朝廷那边的党争风气,比起议礼纷争时期还要更加严重。
然而,这种局面对于嘉靖皇帝本人来说,绝对利大于弊。因为只有让他们不断相互制衡,才能使得自己的地位更加稳固,也许这些都是弄权者们的通病吧!
故事杀青之际,让我再给大家讲讲有关于嘉靖这位皇帝的一些个人看法吧!
根据《世宗实录》开篇的一些有关嘉靖皇帝出生当天的记载,原文是这样的:
“诞圣之rì,宫中红光烛天,远近惊异,其年黄河清,庆云见,于翼轸者……。”
很显然,这些都是笔者后期加进去的一些“特技效果”。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就是,当时的嘉靖(朱厚熜)绝对是一个很聪明的小朋友。
根据《世宗实录》里头的另一段记载:
“上生五岁即頴敏绝人,献皇帝口授以诗,不数过輙成诵。语以读书作字,问安视膳之节,与夫民间疾苦、稼穑艰难、靡不领略。”
这段文字的意思就是说,他五岁便开始在父亲的教育指导下学诗写字以及开始了解到当地的民生。由此看出,良好的家教环境确实让当时年纪小小的嘉靖,陶冶出一份感悟天下的真xìng情。
然而,直到他父亲兴王去世以后,才刚过十二岁的嘉靖便要以世子身份执掌起整个王府的事务。从那时开始,他便锻炼出一股坚韧的个xìng。(此外,还有不少相关记载,我在这里就不再列举了。)
因此,从以上这些记载当中我们可以看出,那时候的嘉靖已绝非池中之物。后来,由于局势突变,命运之神把这位年轻人,一下子推上了封建权力体制的顶峰。
接着,从大礼议事件发生以来,嘉靖皇帝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跟所有人抗争。期间,不管是跟他敌对的,还是来巴结他的,他都坚持“奉陪到底”。
最终,在这场持续十多年的大礼议事件以及个中所引发出来的一系列礼制改革当中,无数前朝大臣落马,内阁重新洗牌。可就在这一切轮回转变当中,唯独嘉靖皇帝一个人,始终安然无恙地坐在那座永远只属于他一个人的位置上(皇位)。
然而时移势易,嘉靖皇帝的个xìng以及他的人生观,也随着年月的磨砺而逐渐发生了变化。到了后来,他的疑心病更是越来越重,最终形成那个xìng情高傲、脾气暴躁的dú cái君主。
可以说,“在他改变了命运的同时,命运也把他整个人给改变了”!
当然,他也并非是一个蛮不讲理的皇帝,他脑子还是很清楚什么叫做黑白是非,只不过是少了一点胸襟而已。反正,“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就让他全家灭门”,这或许就是他的底线吧!
故事来到这里,有关嘉靖初年这场“大礼议”事件的故事基本已经讲完。然而,像嘉靖皇帝那样一个有话题的人,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自然还有很多。
至于往后发生的事,那又是另外一个开始了!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