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岳嵩山,峻极于天。举世闻名的少林寺便坐落于此。
当值清晨,晨露未歇,初阳未起。
离少林寺几座山头的一峰顶,一老一幼俩僧正入定,想必都在参那无边佛法大智慧。
东边的第一道光线破空而来,两僧同时睁开了双眼,眼眸闪动,俱是大智大慧之人。
老僧慈祥的望着幼僧,道:“修善,可知为师赐名的心意?”
幼僧正经答道:“修善,乃为断恶行善,师傅希望徒儿做个善人。”
老僧道:“那可知六年来为师为何只传你一套罗汉拳?”
幼僧道:“习武在jīng不在多,能自保足以。况且武力增暴戾之气,不利修行。”
老僧赞道:“xìng格平稳,聪慧十足,孺子可教也。你耍一遍拳吧,让为师瞧瞧你的火候。”
幼僧站立,当下便迎着晨光,脚踏高山,一招一式演练。
只见幼小的身躯也能把招式使得虎虎生风,老僧不禁欣然。
此山当属于少林寺管辖,不过如果一般少林寺弟子见到两僧,怕也不定识的。
难道声名远播的少林寺会容许外人独占山头?
原来这老僧便是少林方丈渡能的师弟渡远,而那幼僧就是他唯一的弟子,名唤修善,年方十岁。
他师徒二人长年独处此山,每个月只进寺上香两次罢,合寺除了年长的僧众,其余皆不识。
仲夏炎热,烦闷无比,上山参拜上香的人也蜂拥而至,想来山上的清凉作用不小。
月初来临,修善和师傅又要越山入寺上香。
跟往常一般,参拜众佛后,师傅便要带着修善回山。
可今rì方丈说有要事相商,带着渡远入到内寺,留着修善在外面等待。
修善修习的时候心无旁骛,平时却活泼的像一只猴,在凳子上坐不到半个时辰便按捺不住,直奔寺外走去。
江湖有言“天下武功出少林”
,这句话并不是空穴来风。
少林寺七十二绝技威名传遍天下,得其三者便可跻身武林一流高手,据说渡能方丈一人独得十二绝技,功力之高可见非凡。
寺中更有镇寺之宝《易筋经》,传言若得大成,便可洗筋伐髓,脱胎换骨,江湖之大,再无敌手。
然千余年来,除了达摩祖师,无一人修到那大成境界。
修善因师傅渡远的缘故,对寺中渊源都颇具了解,虽一心只习那罗汉拳,但毕竟年幼,好奇心不小,想去领略这天下第一大寺武学的魅力。
小修善绕过外寺,穿过通幽曲径,来到僧众练武的院子。
本来这练武院禁止外人入内,守卫的和尚眼看修善头顶香疤,身穿少林寺僧衣,虽感陌生,也没有阻拦。
修善往院子瞅去,只见一大群小和尚整齐的蹲着马步,如松如柱,脸上汗如滚珠也不动分毫。
修善心想,原来他们也要蹲马步,看来要习高深武学须得从马步入手,想起自己六年来一丝不苟的练习,不觉心中一喜,看来自己也有机会学高深武学,但转念想到师傅对自己的教诲,心中的热情荡然无存。
师傅一定是为我好,想到此处,修善又豁然了。
修善看着小和尚们只是一直蹲着马步,并没有耍那少林七十二绝学,颇感无趣,提腿便想回。
突然一身形硕大的武僧向修善看来,目光如电,喝道:“小和尚,谁允许你进来的?你可是寺内弟子?”
修善见这武僧凶神恶煞,已是胆惧万分,看他模样要是自己若答不是寺内弟子,怕得被他一只手就从山顶扔到山脚,于是结结巴巴的道:“师.......师......师叔,小和尚.......尚是.......是.......是渡渡渡渡......渡渡渡渡远师傅的弟子。”
武僧皱眉道:“你嘟嘟嘟嘟嘟个什么劲,快说你是哪来的?”
众小和尚听到修善嘟嘟嘟嘟的说个不停,都大笑不停。
修善见此,窘迫的小脸一红,抬腿就想跑。
哪知那武僧一个纵步上前,单手抱着修善横在腰间,另一手高举,想来就要往修善那小屁股招呼。
修善哪能预料过来,只能感觉到身体忽然离地,他转头看去,只见一只大手高高扬起,立马就要呼啸而来。
修善本就心惊胆战,这武僧粗暴的举动更是让他恐惧有加,顿时放声大哭起来。
众小和尚见到修善嚎啕大哭,笑的更起劲,一边用手划脸,一边大声道:“小和尚,真胆小,只会哭来只会叫;小和尚,真羞羞,不如改名叫妞妞。”
原来这顺口溜是小和尚们用来笑话那些经常因练功太累而哭鼻子的伙伴,今天没想到用到小修善的身上。
小孩都挺倔、挺好面子,修善也是小孩子,所以自不愿被其他小和尚取笑,立马收住了哭腔。
却说修善年岁虽小,对眼泪的控制已是炉火纯青,发则如黄河决堤,收则如蛟龙吸水。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