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穿越东周> 020回 外交之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020回 外交之战(2 / 2)

孔父嘉说:“‘二交’就是利用外交来化解危机。首先,我们从郑国撤兵后,立即派使臣到郑国归还所有俘获;解释说我们出兵长葛,只是为了擒拿叛逆公子冯;表示愿意与郑国重新和好。其次,我们央求齐国出来调解郑国与我国和卫国的紧张关系。因为我国一直牵制着鲁国,齐国不愿意看到我国彻底完了,因此齐国是愿意出来调解的。接下来,我们设法巩固与卫国联盟关系,加强与蔡国交往。这样一来,郑国讨伐我国的决心不会太大,再加上有齐国调解,我国就不会显得很孤立,危机就化解了很多。”

宋殇公觉得轻松了不少,舒了一口气说:“‘三备战’呢?”

孔父嘉说:“前面两计都是权宜之计,只有备战一计才是长期要用的。俗话说:‘狼逐弱羊。’我们必须要强大起来,必须做好打仗的准备。”

宋殇公高兴地说:“好,爱卿说得太好了,就照你说的办!”

于是宋国立即从长葛撤兵,然后派孔父嘉立即出使郑国,归还一切俘获。郑庄公对此很高兴,对孔父嘉表示说:“如果宋公却有悔改的意愿,那我可以向周天子说些好话,看是否答应饶恕。”

公孙阏私下对郑庄公说:“我们不能轻饶了宋国,我们利用这个机会,把宋国彻底摧毁,来个一劳永逸,岂不快哉!”

郑庄公说:“子都爱卿有所不知,万事需要讲究适度和时机。宋国毕竟是公爵大国,我们又是假借王令,若把事情做得太过分了,将引来天下人攻击郑国,那我们受得了吗?再说,我们兴师讨伐宋国的时机还不成熟,因为我们的联盟还没有充分建立起来,宋国的伙伴还很多,我们的战争创伤还没有充分愈合。因此,我们不能急于讨伐。正如颖考叔说的,要坚持‘中国之道’。”

公孙阏一听到‘颖考叔’三个字,心里很不舒服,于是说:“他说的话好听不好用。”

郑庄公沉默不语,正找不到合适的话来劝说公孙阏的时候,忽然听见宫外传话:“报告主公,齐国使臣夷仲年大夫来到,带有国书求见。”

郑庄公说:“既然有国书,又是伙伴国家,那明rì朝上接见。”

第二天朝上,齐国大夫夷仲年叩拜郑庄公,呈上齐僖公(名:吕禄普)亲笔国书。内臣高声宣读国书:

吕禄甫奉书拜郑贤伯殿下:卫侯来书倡议:为了诸侯列国和睦相处,求寡人出面调停,特邀郑、卫、宋三国与敝国首脑一起,于今年秋七月三rì赴周朝温地瓦屋相会,歃血订盟,各释旧憾,重归于好。万望幸会!

国书宣读完毕,郑庄公立即对夷仲年说:“请你回去转告齐侯,寡人很想念他,也很想见到他,互诉衷肠。”

夷仲年退出去后,公子吕问郑庄公:“主公究竟是去还是不去?”

郑庄公说:“依你看呢?”

公子吕说:“据谍报,卫宣公之所以要纠合齐僖公出面调停,是因为宋国派孔父嘉送给卫国一个价值连城的文物,这文物叫‘纪时灯’,也叫‘火纪时’。这纪时灯是尧舜时传下来的专门用于计时的陶制油灯。这油灯高约七尺,宽约三尺,有时辰刻度,灯芯燃烧稳定,能准确计时。”

郑庄公说:“既然是这种情况,那寡人去了,岂不是受人愚弄!”

公子吕说:“主公英明!”

各位群臣也多数说:“主公英明!”

郑庄公看多数都赞同不去,特地看到颖考叔说:“颖考叔爱卿觉得如何?”

颖考叔看了一下同僚,说:“我赞同不去。”

郑庄公笑道:“爱卿一向认为,大家都说对的,往往有问题,今天怎么也随大流了?”

颖考叔说:“我看今天还有少数人没有明确表态,所以就随大流了。”

郑庄公笑了。

公孙阏突然说:“你原来判定是非居然如此简单啊!”

大家一阵笑起来。

公孙阏穷追不舍,又说:“你向来喜欢用通俗的比方说明道理,能不能用通俗的比方,说明你这简单判定是非的道理?”

大家也凑合着说:“颍大夫说呀!”

颖考叔望了一眼郑庄公,见他微笑着,带有鼓励眼sè,于是搔了一下头,突然将额上头发一甩,说:“比方说你给客人一碗饭,他若没有吃完,很可能给够了;他若吃得jīng光,说明没有给够。没有吃完就相当于意见不统一,很可能是对的;相反,客人吃得jīng光,相当于大家完全同意,说明没有让客人吃饱,当然就错了。”

除了公孙阏,其他大臣都竖起母指相继赞道:“颍大夫,天才!”

公孙阏看大家都竖起拇指,也竖起拇指举着说:“大家看哈,全部竖起拇指了,表明他还是错了哈!”

郑庄公微笑着说:“寡人没有竖起拇指哈!”

于是大家开心地笑了。

等大家笑得差不多了,郑庄公对群臣严肃地说:“我们还要商议两件外事:一是与陈国正式结盟,二是如何去联合鲁国和齐国。”

颖考叔说:“去年夏天,郑国与陈国只是关系得到了缓和,但还没有正是结盟,按当时和谈提议,只要到今年年底,郑陈两国相安无事,就可以正是结盟。现在已是秋季,离正是结盟的最后期限快到了,望主公早作决断!”

郑庄公对颖考叔说:“爱卿既然对陈国轻车熟路,那你就出使陈国,给寡人带个口信,请陈侯委托人来与寡人订盟。然后寡人再委托人与陈侯订盟。”

颖考叔说:“遵命!”

郑庄公对群臣问:“众爱卿:如何去联合鲁国和齐国呢?”

祭足奏道:“去年冬季,鲁侯首倡赈济周朝饥荒,我国是积极响应的,鲁侯一定对主公有好感。再说,天下都传说,周王委托主公帅诸侯列国讨伐宋国,但已经过了快两年了,我们还是没有采取讨伐行动,说明主公是仁慈的。鲁国人一向重视道义和礼仪,他们一定对主公应该是好感的。还有,鲁国公子翚手握军政大权,是个贪图钱财的人,我们也可以贿赂他,求他帮我们撮合。至于齐国,与鲁国世代通婚,关系比较融洽,加上齐国一直与我国关系很好,只要鲁国同意与我国联合,齐国是没有问题的。”

郑庄公说:“足爱卿说得是。出使鲁国和齐国的使者派谁呢?”

祭足说:“鲁国、齐国同在一个方向,又是同样的使命,派一个使臣就够了。依我看,宛大夫(名:shè犬)能胜此任。”

郑庄公看到宛大夫问:“shè犬爱卿觉得如何?”

宛大夫上前奏道:“感谢主公厚爱,shè犬绝不辜负主公和大家的期望!”

郑庄公说:“好,今天朝议完毕!”

这年夏六月,卫宣公得到宋国送来纪时灯,非常高兴,于是与宋殇公在犬丘(今山东曹县境内)相会,商议如何请齐僖公出面调停。最后,齐僖公答应出面调停,定于秋七月三rì在温地瓦屋相会,以释前恨,重归于好。

瓦屋相会,结果郑庄公没有来。齐僖公说:“既然我们要邀请的主要人物没有来,此次相会已经失去意义,我们就此告别吧!”

齐僖公说完就要起身走出屋外,宋殇公着慌了,赶忙拉住齐僖公苦苦央求道:“郑伯不来,但不至于影响我们三国相会,请齐侯暂时不要走啊!”

卫宣公也说:“是啊,我们这次来瓦屋,主要是为了睦邻友好,虽然郑伯没有来,但只要我们三国和睦相处,郑国也会慢慢溶入的,万望齐侯留下来吧!”

齐僖公无奈,只好说:“好吧,我留下来只是为了我们三国友好相聚,不参与订盟之事,以免激怒郑国,但求二位理解!”

宋殇公和卫宣公相继说:“这样也好。”

相会期间,宋殇公与卫宣公歃血订盟:互不侵犯,互为友好,互相救助。

这年秋,宛大夫先出使鲁国,再出使齐国。宛大夫在觐见鲁隐公之前,先送给鲁国公子翚许多财物,公子翚说:“这件事包在我身上,即使鲁公不同意联合,我也要参与联合。”

然后公子翚引宛大夫在殿下觐见鲁隐公,呈上国书。

鲁隐公看了国书,叫内臣当朝宣读:

寤生奉书拜鲁贤侯殿下:宋公长期不朝周王,肆意侵略邻国。为此,周王愤怒,令寤生征诸侯忠义之师讨伐宋公,以安天下。鲁、齐世为婚姻,关系紧密,还求鲁侯与之通融,促成伐宋联盟。所伐宋地,全由鲁、齐二国定夺,郑国不取一寸。万望幸会。

鲁隐公说:“既然郑伯如此大公无私,鲁国当义不容辞。”于是派公子翚落实与郑、齐联合伐宋的军政事务。

冬十二月初,颖考叔引陈国大夫公子佗来与郑庄公歃(shà)血订盟。订盟那天,在郑国太庙前面的坝子里,牵来一条健壮的牯牛,把牛结实地困住,蒙上眼睛,掀倒在地。祭师把牛耳朵割出一些鲜血滴在酒坛里,然后倒在两个酒碗里摆放好。郑庄公和陈国公子佗一起跪下,对着即将要宰杀的牛和酒碗歃血订盟。郑庄公先发誓说:“郑国寤生代表郑国,从此愿与陈国结为同盟,互不侵犯,互相救助,有难同当。若违斯言,就如此牛,不得好死!”

接着公子佗也作类似的发誓,最后两人各自端起血酒喝完。

按歃血规矩,喝血酒要先将碗里的血轻轻吹开再喝,可是郑庄公搞忘了,端起血酒就一饮而尽。陈国公子佗及随从没有注意到这个细节,但在场的郑国人多数都看到了。于是郑国许多人就私下议论说,郑庄公居然搞忘了吹血,是不是有不好的预兆。但多数又说不出究竟,只有郑国大夫洩驾悄悄说:“主公忘记吹血,预兆着陈国公子佗不堪使命,难免遭遇凶灾。”

可事情真是凑巧,过了九年,公子佗果然意外遭到蔡国人杀害。此是后话。

这年冬,在宛大夫和公子翚共同努力下,鲁隐公和齐僖公在东防(今山东费县东北)会晤,商议伐宋。因郑庄公忙于抵抗北戎入侵,没有前来会晤,特委托宛大夫大表他参与商议。商议结果:决定第二年chūn,三国开始联合伐宋。

不知伐宋如何,请看下回。

返回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