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柴棍是水土不服,在船上生龙活虎,cāo船挂帆那是一等一的好手,谁知到了青州就上吐下泻,全靠老参汤吊着命,回来之前五天的时候才缓过劲来。
大伙都怕他把命丢在青州,这不就把他运回来了,这家伙吃掉的那些老参,在青州至少能卖十几贯。
“十几贯?哈哈哈,不就是十亩肥田嘛,只要人没事,再多十亩又何妨。”公孙瓒一听十几贯钱就换回一条汉子的xìng命,高兴得大吼了一声。
众百姓一听,啧啧,这县令,人品真坚挺。
花钱了,就得让别人知道,要不这钱不白花了。
人参在汉代虽说还没完全吃开,不过长白山出的老山参那也是值钱的好货,公孙瓒高兴地是,第一次出航没有折损一人,这可是个好兆头。
人参被当成灵丹妙药那是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以后,山西南部、河北南部、河南、山东西部等地方的深山老林里都有。
东北人参也就是多点好点,另加年份长点有效成分高点,没别的太大优势。
大车的粮食、钱帛往县城运,附近十里八乡的人不光看热闹,还帮着推车子。把粮食运到仓库,万一以后遇上灾年,大家都好有个指望。
不防着有坏心眼的,这么多人看着呢,这俩月都知道新来的县令很不错,光为救条人命就搭上十亩肥田的县令,再差能差到哪里去?
好吧,做救人决定的王灿为人做嫁衣了。
那个柴棍出海一个月赚了三十亩地,刚才县令还亲自套了一辆牛车往家送人,牛车上挂上红布,还当场让人往牛车上放了三大包粮食,说是不能亏了英雄。
时势造英雄,出海的英雄被生生造出一个来,虽然英雄瘦的跟柴棍一样。
那又怎样,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看的其他出海的渔民眼热,这是衣锦还乡啊,咱肚子怎么没水土不服啊,好肚肠有时候也不是好事。
汤汤水水的个把月,灌不死你。光见贼吃肉没见贼挨打,一群啥人这是。
城里的外来商人接到信,都跑到城门口看,百姓是看热闹,他们是看商机。
“这个县令很得民心啊。”
“是啊,钱粮虽不多,但这是一条路。”
“对啊,现在不多,以后不会少,有了海路,恐怕附近的货物再也不会走陆路运往中原了。”
“至少乐浪一郡是这样。”
“嗯?”一群人听出话外有音,都用询问的眼光看向说这句话的沓氏县(今辽宁普兰店市铁西街道)王来。
“我来增地的时候,沓氏县几个商人也打算走海路去青州。”
名叫王来的年轻人话不多,但这一句话就让人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增地去青州,肯定要在沓氏补充补给,沓氏的商人听到信,肯定也会探索航路。
一旦沓氏探索航路成功,辽东郡除了番汗(今朝鲜平安北道博川)、西安平(今辽宁省宽甸县南鸭绿江北岸)两县之外,其他县的货物肯定要走沓氏,无他,距离尔。
公孙瓒扶着粮车,心里也在想这事情,增地海运探索成功,商人会像闻见血腥的鲨鱼一样,乐浪郡沿海的占蝉、遂城、讠冉邯、浑弥、海冥、列口、长岑七县可能也会有所行动。
老子嘴里的肥肉就是那么好抢的?
;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