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君笑大唐> 第二十六章 问策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六章 问策(1 / 1)

“老爷回来了。”正在萧衡发呆间,管家来报。随即一中年男子进了门来,他已经脱去朝服,大约四十岁模样,文生书生气质。

“小民萧衡,拜见张大人。”萧衡起身。

“不必多礼。”张均走了过来,坐下,道,“听下人说,客人是子源推荐来的?”

“正是。”萧衡递过书信,道,“兄长让我来拜访张大人。”

张均看过书信,放在了一边,道:“子源的意思我明白了,子冀先回去等候,本官自会找机会与殿下说起,子冀回去等候召见。”

“多谢张大人。”萧衡拜谢,然后就离开了张府,张均也不挽留,只是皱眉,刚才他一直暗暗观察萧衡,并没有见其特别之处,而且战战兢兢,非见过大场面的人,李泌推荐这样的人给太子殿下,是何用意,张均想不明白。

萧衡回了住处,一连三日逛长安,等候音讯。

第四日,有个下人模样的来找到他,说张府有请。萧衡赶紧随他去。

到了张府,却不是进客厅,而是随着下人来到了张均的书房。

“张大人只说见客人一人,客人自己进去,老奴得罪了。”管家施礼。

这么郑重,是有大人物?还是要讨论大事情,萧衡疑惑间,踏了进去。随即听到管家关上了房门。

里面出了张均,还有一个中年男子,男子发福,看上去颇为苍凉。

“子冀,还不见过太子殿下。”张均道。

啊,这就是太子李亨,未来的唐肃宗,萧衡一呆,忘了施礼。

“子冀。”张均不悦。

“无须见怪。”李亨打断他,却是问道,“你叫萧子冀?。”

“小民萧子冀,拜见太子殿下。”萧衡回过神来,但第一次见太子,难免手足无措了。

“无须多礼。”李亨道,萧衡表现太差了,他也皱起了眉,“子源可好?”

“回殿下,大哥一切安好。”萧衡回答,“大哥也托我向殿下问安。”萧衡说完,这才递上了李泌写给太子的信。

李亨非常郑重的接过来,然后才拆阅。可见李泌在李亨心中的地位。

信的大意是:臣一切安好,朝中之事,殿下大可放心。臣弟子冀,外观虽愚而内智,权变通谋,不下于子源,殿下可量才而用,臣盼望与殿下再聚之日。臣李泌顿首。

李亨看完信,良久不语,发起呆来。

萧衡偷偷打量李亨,发现这个男子,竟是一脸的沧桑,他不过如今才四十余岁啊。按理说,当朝太子,下任皇帝继承人,他该安于享乐,意气风发才是。然而,他李亨不是,他这个太子,如坐针毡。

他的母亲杨氏出身于弘农华阴杨家(今属陕西),为关陇地区名门望族。杨氏曾祖父杨士达在隋代任门下省纳言(宰相),父亲杨知庆以祖荫为官。值得一提者,武则天的生母就是杨士达的女儿。若从武则天的母亲这里算起来,杨氏要比李隆基高了一辈。

景云元年(710)八月与杨氏成婚前几天,李隆基刚被册立为太子。太宗时太子李承乾喜好声色,因特别宠爱一位太常乐人,招致太宗皇帝大怒,也终被废黜。正由于这种原因,李隆基内心焦虑,便让属下秘密弄来一些堕胎药,打算将这一小生命扼杀于母腹之中,但思来想去,最终没有施行。李亨这才得以出生。

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李亨被立为太子。这不不是他幸福生活的开始。从被推上政治前台的那一刻起,李亨就被显而易见的政治威胁所包围。威胁首先来自宰相李林甫,在开元末年之后的李林甫以及后来的杨国忠等宰相成员成为对太子威胁最大的政治势力。玄宗几乎不出面遏制或阻拦宰相李林甫对太子李亨的轮番冲击,任由大臣陷害太子,太子谨小慎微,忍辱负重,两次政治大案,两度休妻,后来得高力士多次在玄宗面前说好话,一次玄宗见到儿子,猛然发现本是三十几壮年的儿子,两鬓斑白,蓦然觉得苦涩。于是玄宗下诏让太子娶了自己姨母的孙女张氏,没有动更换太子的念头。

“子冀有何教孤?”良久,李亨转过神来,问道。

这是要问策了,既然李泌推荐他来,总要他考考他的才华。

萧衡想了一会,自己哪有什么可说的,这时候他知道李亨一定会成功当上皇帝的,就只好安慰道:“殿下英明神武,无须小民教殿下,殿下万般险阻已经过去,耐心等待时机,一定否极泰来。”

李亨眼睛一亮,仿佛生出了许多色彩。

“子冀,今日父皇商议要任安禄山为同平章事,孤正愁无人商量,子冀怎么看?”李亨马上就以国事相问了。

“殿下,小民以为不可,安禄山此人,居心不良,万万不可任相。”萧衡道。同平章事,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简称。平章是商量处理国事的意思。位高时,同平章事相当于宰相的官衔。要是安禄山当了宰相,然后造反,玄宗这个脸就被打得响了。

“子冀此言差矣,安大夫镇守边疆,屡屡与胡人开战,保卫我大唐安宁,劳苦功高,有功不赏,岂不是寒了将士的心?”这是张均忍不住了,出来职责萧衡。

这张均居然站在安禄山一边?萧衡苦恼,这就不好说了。不过也不奇怪,安禄山长相肥胖,体重达三百斤,每当走路只有用两个肩膀向上提起自己的身子,才能动脚。他拜比自己还小的杨贵妃为义母,深得玄宗喜欢,大家都看他是个活宝,并没觉得他有什么坏心思。

“殿下,安禄山为胡人,据小民所知,已经兼任三度节度使,权倾一时,殿下不得不察。”萧衡还能说什么,何况眼前的李亨虽然是太子,但是国事,他说不上什么话,一切还得玄宗决定。

“子冀所言,孤记下了。”李亨道,看不出他的态度。

“子冀既来,孤上奏子冀为中书舍人,如何?”李亨准备安排萧衡的身份。中书舍人在唐朝无品职,是国君或者太子的亲属官,参与机要,很容易飞黄腾达。

萧衡哪里知道这是什么官,只好低头询问。张均皱着眉头解释,越来越对萧衡失望。

听得解释,萧衡谢了太子好意,又道:“小民才疏学浅,当不得重任,小民愿以宾客身份从事。”萧衡有自己的打算,自己冒然踏入官场,恐怕被别人弄得渣都不剩,自己声名地位什么都没有,草根一枚,还是先当门客,管饱饭,再伺机而动。

“什么?”李亨以为听错了,这萧衡,能飞黄腾达的官不要,要做一个门客。不过今日的测试,他对萧衡并不是很满意,但是李泌推荐的人,相信也不会差。

“罢了,孤就如子源荐书上所说,卿先去广平王府上,待孤有事再询问卿家。”

“多谢太子殿下。”萧衡再拜。

“卿先下去,孤与张尚书还有要事相商。”

“领命。”萧衡领命退了出去。

“尚书以为如何?”待萧衡走后,太子询问。

“战战兢兢,冥然众人。”张尚书直接批判。

太子不语,一会儿才道:“子源不会欺骗孤,隔时再观察,卿还是说说安禄山之事。”

张尚书随即说出了原来的看法,太子一时犹豫,不能决断。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