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君笑大唐> 第二十四章 拜访李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四章 拜访李泌(1 / 2)

二老年迈,一路走走停停,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萧衡三人终于到了登封,来到了嵩山下。

时间已进入夏日,到处郁郁葱葱,刚过农忙时节。

安顿好了二老,萧衡漫无目的地走着,嵩山那么大,他怎么找人,何况只是根据书上的记载知道他在嵩山,书上有没有记载错,或者萧衡有没有记错,都是个问题。

嵩山,古称“外方”,夏商时称“崇高”、“崇山”,西周时称为“岳山”,以嵩山为中央左岱(泰山)右华(华山),定嵩山为中岳,始称中岳嵩山。嵩山位于河南省西部,地处登封市西北面,西邻古都洛阳,东临郑州。

望着人流往来,萧衡叹气,自己总不能一个道院一个道院去找吧,大海捞针,无从下手的感觉,打听了几个人,都说不知道这个人。

找了两天,萧衡失望了,也许,那个人根本就不在嵩山吧。萧衡正打算放弃,突然看到了一个人。

瓜子脸,柳眉。不同于王小姐的静如处子,这个女子一看就是雷厉风行的女子。此刻她着男装,带古色剑,英姿勃勃。

“冉女侠,冉女侠。”萧衡赶紧跑了过去,心想,她不是江湖侠客么,打听消息应该擅长吧,萧衡寄希望于她。

“你是?”冉女侠见有人来打招呼,却想不出在哪里见过。

尴尬了,对方不记得自己,萧衡赶忙自我介绍:“在下萧衡,之前在天桂山,还是女侠救了我呢。”

“哦,原来是你。”冉女侠想了起来。

“是在下,冉女侠救命之恩,没齿难忘。”

“不必在意,我也是受太守之托。”冉女侠摆摆手,道:“你不是在真定么?”

“后来发生了一些事,在下不得不离开真定到了此处,正准备经洛阳去长安。”

冉女侠点点头,没有说话。

“冉女侠,可否帮在下一个忙?”萧衡请求道。

原来是找自己要帮忙的,冉女侠一时好奇,皱眉道:“有什么事?且说来看看。”

“在下想找一个叫李泌的人,想请姑娘帮我打听一下。”

“李泌?”

“正是,听说最近被贬至蕲春郡,他脱离官府来嵩山修道了,在下想去拜访他。”萧衡说出了来意。

“你……你找他做甚?”冉女侠一脸古怪,怀疑地看着萧衡。

“是这样,在下久仰他大名,想去拜访拜访。”萧衡老实道。

“久仰大名,李泌很出名么,我怎么不知道?”冉女侠觉得更古怪了。

是了,李泌虽然少时连张九龄都刮目相看,但是毕竟现在才三十来岁,官职不高,并不出名。

李泌,字长源。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唐朝中期著名道家学者、政治家、谋臣,为南北朝西魏时“八柱国“李弼的六世孙。李泌历仕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为南岳第钦赐的隐士。李泌幼年便有神童的称誉,幼时就已粗通黄老列庄学说。在唐玄宗(明皇)政治最清明的开元时期,他只有七岁,已经受到玄宗与名相张说、张九龄的欣赏和奖爱。有一次,张九龄准备拔用一位才能不高,个性比较软弱,而且肯听话的高级巨僚,李泌虽然年少,跟在张九龄身边,便很率直地对张九龄说:“相公你自己也是平民出身,处理国家大事,素来便有正直无私的清誉,难道你也喜欢低声下气而缺乏节操和能力的软性人才吗?“张九龄听了他的话,非常惊讶,马上很慎重地认错,改口叫他小友。

李泌是唐朝历史上重要谋臣之一,其才能不下于唐朝建国功臣李绩。平定安史之乱,李泌运筹帷幄,他断定安禄山、史思明等人是一群没有宗旨的乌合之众,目的只在抢劫。“天下大计,非所知也。不出二年,无寇矣。陛下无欲速,夫王者之师,当务万全,图久安,使无后害。”因此,他拟定战略:使李光弼守太原,出井陉。郭子仪取冯诩,入河东,隔断盗魁四将,不敢南移一步。又密令郭子仪开放华阴一角,让叛军能通关中,使他们北守范阳,西救长安。奔命数千里,其精粹劲骑,不逾年而蔽。我常以逸待劳,来避其锋,去翦其疲。以所征各路之兵,会扶风,与太原朔方军互击之,并命建宁王李倓为范阳节度大使,北并塞,与李光弼相犄角以取范阳。贼失巢窟,当死河南诸将手。

肃宗统统照他的计划行事,后来都不出其所料。这便是李泌的“挫其锐,解其纷“的战略运用。后来最可惜的,是肃宗急功近利,没有听信李泌的建议,致使河北没有彻底肃清,仍然沦陷于盗贼之手,便自粉饰太平,因此而造成历史上晚唐与五代之际华夷战乱的后遗症。由此便有郭子仪借来回纥外兵,从元帅广平王等收复两京的一幕出现,后患无穷。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