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君笑大唐> 第十三章 再遇李白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三章 再遇李白(2 / 2)

“太白先生,你还在啊。”萧衡惊讶过后大喜过望,又遇上偶像了。

李白却自顾饮酒,缓缓吟道:“胡人吹玉笛,一半是秦声。十月吴山晓,梅花落敬亭。愁闻出塞曲,泪满逐臣缨。却望长安道,空怀恋主情。”

出口成章,李白的诗仙之名名不虚传。萧衡佩服不已,这些才子,肚里墨水咋这么多呢。但是,萧衡突然想了起来,安史之乱前两年的李白,似乎早被玄宗逐离庙堂了。

李白开始“仰天大笑出门去”的时候,遇上贵人,平步青云,颇为玄宗喜欢的。还有一次,让他非常得意了一次。那是渤海国使者呈入番书,文字非草非隶非篆,迹异形奇体变,满朝大臣,均不能识。玄宗怒道:“堂堂天朝,济济多官,如何一纸番书,竟无人能识其一字!不知书中是何言语,怎生批答?可不被小邦耻笑耶!”众皆汗颜,正为难间,玄宗想到李白,即召入宫,李白却识得番文,宣诵如流。玄宗大悦,即命李白亦用番字,草一副诏。李白欲借此机会奚落高力士,乞请高力士为他脱靴。玄宗笑诺,遂传入高力士。高力士一直是玄宗身边最亲近之人,官封冠军大将军、右监门卫大将军,渤海郡公,权势熏天,怎肯受此窘辱,只因玄宗有旨,不便违慢,没奈何忍气吞声,遵旨而行。李白非常欣慰,遂草就答书,遣归番使。

高力士对此事一直耿耿于怀,但李白正受玄宗所宠,他不好直接在玄宗面前抵毁李白,继而转向贵妃。一天,高力士与贵妃谈及诗歌,劝贵妃废去清平调。贵妃道:“太白清才,当代无二,奈何将他诗废去?”高力士冷笑道:“他把飞燕比拟娘娘,试想飞燕当日,所为何事?乃敢援引比附,究是何意?”贵妃立时变色。原来唐代妇女以丰满为美,贵妃亦不例外,而汉代妇女自皇后赵飞燕始,以纤瘦为美,汉成帝生怕大风把赵飞燕吹走,还专为她建了一座七宝避风台。玄宗尝戏语贵妃道:“似汝当便不畏风,任吹多少,也属无妨。”贵妃知玄宗有意讥嘲,未免介意。女人心胸狭窄,贵妃受高力士挑拨,认为李白作诗嘲讽自己体形偏胖,不由得忌恨起李白来。

自此贵妃入侍玄宗,屡说李白纵酒狂歌,失人臣礼。玄宗虽极爱李白,奈为贵妃所厌,也只得与他疏远,不复召入。李白知为高力士报复,亦对李林甫把持的朝廷失去信心,天宝三载,李白恳求还归故里。玄宗赐金放还,李白遂又浪迹四方去了。

李白政治示意,自诩为“奉天子之命作诗。”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不过,萧衡记得,李白还会干傻事,真正的断送了他的政治前途,就是安史之乱,他为了急于从政,施展报国政治理想,居然去当永王李璘的幕僚,当时李璘出师东巡,同在江南的萧颖士、孔巢文、刘晏也曾被永王所邀而拒不参加,以此免祸,李白在这点上显然不及他们。李璘是谁,志大才疏,安史之乱他没有才华平定,倒是先跟其哥哥肃宗李亨争夺地位,结果可想而知,没过几个月李璘就被平定了,李白自然成了阶下囚,被关浔阳狱,这时崔涣宣慰江南,收罗人才.李白上诗求救,夫人宗氏也为他啼泣求援.将吴兵三千军驻扎在浔阳的宋若思,把李白从监牢中解救出来,并让他参加了幕府。但是此后,李白不再受重用,反而被流放夜郎,而李白此时已届暮年,“夜郎万里道,西上令人老”。

要不要提点他一下呢,望着眼前自取娱乐却有愁绪的李白,萧衡如有所思。

“年轻人,惜取少年时,现正当春光正媚,何不赋诗一首呢。”李白意犹未尽,自己来了一首,不忘劝说萧衡也来赋诗。

“先生说笑了,在下大字不识得几个,如何能赋诗呢,充其量来句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了。”萧衡苦笑道。

李白一愣,仔细端量萧衡,见他确不是一个文人书生,摇头道:“奇哉,怪哉。”不读书的人,上次在酒楼还对自己说了那么多,倒让他觉得琢磨不透了。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白喃喃道,这首诗却不是他自己所作。

酒醉三分醒,李白多次政治失误,完全没有觉悟,还想着一腔热血报国呢。

“先生之志,在下略有耳闻,可否问先生一个问题?”萧衡觉得有必要提醒他一下,李白,你还是多去写文章吧。

“呃,哈。”李白没有料道萧衡会这样说,知道他的志向,一时来了兴趣,如同绝望之中抓住了一根稻草,即便是萧衡一文不名,道,“你尽管问来。”

“请问先生,如果一个县令贪污了,该如何处置。”萧衡问。

“当然是按罪论处了。”李白脱口而出,心想这么简单的问题,也想考他。三岁小孩也知道嘛。

“不是这样的。”萧衡却摇头。

“怎么,这些宵小,贪污受贿,搜刮钱财,不应该论罪么。”李白好奇起来,放下酒葫芦,望着萧衡。

萧衡正色道:“县令为一县之长,百姓父母官,贪污受贿,自然最不可恕,按罪论处,但是先生可知,国家历来反贪,但为何贪污屡禁不止呢。”

李白瞪大了眼睛,良久不语,这些问题,他可从来没有想过,他心中的报国,就是写文章,为国家办事,最多“斩获楼兰”,维持国家的主权而已。

“文臣不爱钱,武将不惜死,则国家发达,可是,这样的文臣武将,万中也无一,人是平凡的,人性弱点都存在,若是以道德准则来要求官员廉洁自守,那无异于痴人说梦。”萧衡发表意见道,古代的官员待遇都是很低的,管理监督体制又不严格,以至于朱元璋用“剥皮塞草”最严酷的刑罚都不能有效止贪。

李白怅然,显然这些,不是他所想过的问题。

“那么怎么做呢,我大概说一些,抱残守缺是没有用的,肯定要改革,提高官员待遇,至少俸禄要对得起工作吧,还有,完善财务监督体制,不能一个人管事管民生还管财,制定财务审核体制等,在制度上考核他们,比如贪多少革职或降职或者不得提拔等。还有制定长远稳定的措施,不要朝令夕改,经常折腾的政策,不但劳民伤财,更给贪着可乘之机。明法治,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恤孤老,养孤幼,发展经济,减少民役,做好基本工作,则国家不兴旺,那是不可能的。”

萧衡的说词,那可是空前的,李白可从来没有听到过,他只觉得脑袋嗡嗡,似乎一肚子才华,皆无用。但是,他却一句话也反驳不出来。

“先生可做这文章千古第一人。”萧衡最后道,李白的确不是适合从政,“张飞不能当军师,诸葛亮不能用来冲锋陷阵。”他已经说的很明白了。

李白默然,长叹一口气,按年龄,萧衡还不到他一半,但这见识,却让他自愧,想想前几年的遭遇,似乎是一段笑话。今天,被一个年轻人“教育”了。后生可畏啊。

“先生这是要去哪里。”李白一直不说话,萧衡也不打扰他,他知道这些话对李白冲击很大,李白自信才华横溢报国无门,本是怨天怨地怨不得明主,但这翻话却明确告诉他,兄弟,你不适合当官,还是去写文章吧。这让对政治热爱满腔热血的李白怎么能接受呢。李白发呆很久,摇摇晃晃站起来要走,萧衡赶忙扶住问。

“哈,小兄弟不是说郭子仪以后能够镇守海内,保民安僵,呃,哈,我去看看我徒弟有没有这个才能。”李白不怪罪萧衡今天悖逆的话,他也是爽朗豁达的人,倒是称呼萧衡为小兄弟了。

“徒弟?”萧衡发愣,郭子仪是李白的徒弟?这个他却不知道。

“斗酒十千恣欢谑……”李白没有回答萧衡,长剑飘飘,不负青莲居士之名,仰天倒酒,好一副潇洒的姿态。

但愿他安度晚年吧,萧衡叹息,一代综合千古诗文的李白,已是垂暮之年,时间无情流逝,他应该安享晚年逗儿孙的时候,然而,他还在想着铁马冰河入梦来吧。

李白的背影消失,只剩下苍茫的天空,河水东流,杨柳似乎在发芽了。

远远地看着才子佳人们,或吟诗,或嬉闹,春意正浓。

萧衡一时看得呆了。

返回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