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千七百年前,华夏大地进入了凡有血气,皆有争心的大争乱世,这就是华夏文明正源生成的战国时代……
悠悠岁月,尘封了那个金戈铁马,英雄辈出的时代,留给我们的是古老的历史斑痕与辉煌,而又沉重的梦想与野心。
公元前,秦起,六国并立,四野征战。
嬴政,十三岁即位。
采取了铁血手腕,初露锋芒,且铲除了异己,巩固了大秦内政,建立了大秦帝国。
后,信取下民,蒙天命之诏,继承华夏人皇之位,统一了六国,成为华夏文明的第一个大一统皇帝。
古有三皇五帝,及至于朕,命为制,令为诏,三公九卿,集权zhōng yāng,车同轨,书同文,度量衡颁制,百姓皆明一之。
自今以后,废溢法,以朕为始皇帝,后世则以数计:二世、三世,以至于万世,传之无尽!
公元前228年,南阳附近的一个古镇内,夜sè垂暮,人声少闻,整个小镇子寂静了下来。
天空划过一道青sè的闪电,小雨撒落落的下了起来,一座古sè圣香的宅子里忽然间传出了几声婴儿的啼哭声。
这时,一位专门负责接生的老妈子大喊了几声,高兴的跑到了屋外,对着屋外坐立不安的中年男子激动的说道,“恭喜啊,恭喜赵大员外,生个大胖小子,以后可有福了。“
赵员外听闻之后,立即钻进了屋子里,并快步跑到了床边,高兴的望着躺在母亲怀里的小家伙,“哎呀,还真是个大胖小子,没想到我也有儿子了,哈哈……”
说完,他试着将孩子抱进怀里,没想到小家伙居然不哭也不闹,赵员外更加地激动了。
突然间,他看到小家伙的后背上,有一条青sè的长纹,有点失望的叹了口气,随口说道,“这孩子的胎记怎么长在后背上啊,还是青sè的,这以后可怎么见人啊。”
躺在床上的夫人气息有点虚弱,小声地对赵员外说道,”老爷啊,赶紧给孩子起个名字吧。”
“嗯,既然有了这个胎记,那他的小名就叫青儿吧,大名的话得容我好好斟酌一番……如今正值乱世之秋,不如就叫兴邦吧,希望这小子以后能匡扶社稷,建功立业。”赵员外仔细地思考了一番后,对着夫人说道。
谁知,当天夜里,就在赵府上下还沉浸在喜庆中的时候,老宅里骤然间燃起了大火,赵员外和夫人双双葬身于火海之中,府宅里的下人们只救出了还在嘤嘤啼哭的赵兴邦。
众人望着这个可怜的孩子,商议了半天,最后决定将孩子交给他的远方叔父赵大锤抚养。
在叔父的jīng心照料下,青儿慢慢的长大了,在赵大锤的铁匠铺里整天摸摸这个,玩玩那个,对什么事物都非常的好奇。
为了让青儿有个更好的前途,在他五岁时被大锤送进了一家书院,学习四书五经和礼仪乐章。
因为自小没有父母,青儿懂事得非常早,比同龄的孩子学什么都要快,而且非常的认真刻苦,有不少的左邻街坊遇见他叔父便夸赞的说道,“这孩子怎么看也不像五岁啊,比大孩子都懂事的多,你可真是好福气啊。”
每逢有人夸赞,赵大锤都是听在耳中,乐在心中,发自内心的感到异常欣慰,觉得自己含辛茹苦地把他养大了十分的值得,说不定以后咱老赵家真能出息了,说不定青儿还能光宗耀祖呢。
自此之后,赵大锤将自己所会的东西全部教给了赵兴邦,多年行走草莽的武艺,炉火纯青的锻造手艺,还有粗略小成的医术。
在青儿十岁的那年,家乡遭遇了天灾和战乱,粮食颗粒无收,生活没有着落的叔侄二人,只得背井离乡的来到咸阳附近的秦阿县落脚。
叔侄二人常年以贩卖草药和打造农具为生,小rì子也随着安定的环境过得越来越好,手头上也有了点积蓄。
谁料,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好不容易走出灾害yīn影的赵家叔侄俩,没想到会再次遭遇横祸,在青儿十四岁的那一年,叔父为了给小药铺补点货,独自去山中采些草药,这一去就是半个多月。
数十天后,传来了噩耗,赵大锤为了多赚点钱,竟然去陡峭万分的断崖边去寻找珍贵草药,不慎滑落于悬崖之下,生死未卜。
只有半大的青儿,听闻这一消息,整个人如同遭受雷击一般,当场昏倒在地上。
醒来之后,他没有哭泣,也没有自暴自弃,而是独自一人苦苦支撑着草药和铁匠铺生意。
他坚信自己的叔父还活在世上,只要一天没有发现尸首,就一天都不会放弃这样的信念。
所以,他不想让叔父看到自己颓废的样子,必须要坚强起来,将店面的生意打理好,等着叔父回来。
可是,一直持续到年底,叔父仍旧下落不明,左邻右舍看着孩子那么辛苦,常常不忍的劝道,“孩子啊,你叔父不在了,不如去读书求个功名吧,你总不能不为以后的生活打算啊,卖草药卖一生?”
叔父的身亡给他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孤身冷清的过完了新年,决定开始计划起自己的人生。
十五岁的他,决定寒窗苦读,进京赶考,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完成叔父的遗愿,以告慰叔父的在天之灵。
幸得一位教书先生的帮助,每天只需采些草药去他的书院,先生便会教他读经习文。
整整一年的埋头苦读,天资聪慧的他读完了别人需要五年时间才能读完的书本。
“只要你好好读书,将来肯定会有一番成就的,”书院里的老先生也是惊为天人,称青儿为世间少有的奇才,三年的寒窗就可以抵别人的十年苦读,老先生见此奇才,便动了恻隐之心,一边鼓励他进京赶考,一边撮合着自己的女儿与他的姻缘。
“青哥哥,口渴吗?婉儿给你炖了糖心梨子水,喝一点吧,很甜的哦。”婉儿每天都遵从父亲的指示,来给青儿送糖水,可是榆木脑袋的青儿就是个典型的书呆子,一点不为所动。
这样的rì子过得很快,转眼间就到了举国筛选贤才的良辰吉rì,在老先生的叮嘱下,他踏上了进都投名的路程。
来到京都的rì子里,这里的繁华让赵兴邦瞠目结舌,犹如刘姥姥进大观园,一路上走马观花,一边欣赏着街上的美景,一边领略了京都的文化底蕴,整天流连忘返的穿梭于大街小巷之中,书院的老先生给其考试时贿赂宦官的银子,很快就被挥霍了大半。
幡然醒悟后的赵兴邦,悔恨不已的打断了酒sè温香的念头,下定决心复习待举。
开官国举的rì子慢慢临近,这也让京都变的比以往更加热闹,络绎不绝的赶举公子们,从秦国的四面八方向京都聚拢,熙熙攘攘的街道上,车水马龙般得过往着大小官员。
此时,赵兴邦回想起先生的期望与信任,心中没有了一丝的杂念,认真的备战应举,丝毫不受窗外花月的影响,沸沸扬扬的嘈杂声传来,只当充耳不闻,全身心的投入在书本之中。
“硄——“的一声锣响,三年一度的京都应举开始了,众多寒窗苦读的学子们,拿起了改变命运的纸笔,写起了充满期望的文章,此次的题目为“如何让帝国的人民安居乐业”,自幼就接触草药的他,很快就找到了构思,以救死扶伤为引子,医者救国为大任的报国之心,撰写了一篇叙述民间治病难,看病难,没钱治疗的境况,随后又在文章阐述了无论什么年代,什么情况下都离不开生老病死的道理,想通过此道理让当权者明白发展医疗的重要xìng,一腔热血让他奋笔疾书,很快就完成了此文,满意的交了答卷,回到住处,静候佳音。
涉世未深的孩子并不知道官场的黑暗,他的这篇文章确实写的不错,不但受到天子的赞誉,还被群臣争相传阅,当场就钦点了此文,幸运光环如愿的落在了此文作者的头上。
孰不知,此文已被万恶的贪官调包了,内容未变,署名却被狸猫换了太子,傻了吧唧的赵兴邦天天守在榜前,苦等着功名加身和光宗耀祖。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