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乱三国> 第四章贾诩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章贾诩(1 / 1)

第四章贾诩

果然,李泽的榜文一出,第一天便有上百个儒生,投到了李泽在荥阳临时的府门外。

见此盛况,李泽自然是十分欣喜,赶忙一一接见,但让李泽郁闷的事,这些儒生中,有的根本就是混吃的骗子,有的虽有些才华,但却根本无法解决目前,荥阳难民的问题。

这让忙碌一天的李泽,倍感失望,华雄和大熊见此,也只能口头劝他耐心点。

第二天前来投靠的人更多,甚至当中还有些,连字都不识几个,都公然前来骗吃骗喝。

因为李泽的告示中写有这么一条:那就是凡是前来应募者,皆管饱吃一顿,有才者将良才而用……

李泽无奈之余,只得派兵士先进行筛选,入选者方可进驻大堂,由李泽负责考问。

眼看两天将过,能为李泽解决眼前难局的人才,却依然没有出现,而李泽的粮食最多只能支撑这二十万人,再用上两天,如果再不能解决问题,到时候势必引起民变。

这样一来,他这些天辛苦营造出来的救济百姓的声名,也将付之东流。

夕阳的晚霞,映照在庭落的台阶上,李泽望着天边的彩霞,不由生出了无限的惆怅。

“大熊,给我拿坛酒来。”李泽大喝一声。

在接过大熊的酒坛后,李泽仰口便猛灌了口,甘甜的酒香,令他精神一震,当即仰天长歌道:“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哈哈……”

诵到此处,李泽不由仰天大笑,从前他虽然喜欢这首诗歌,但今天借酒诵来,顿悟其中深意,原来曹操当初写这首诗歌,更是表达出了他,当初那种强烈的渴求天下贤才,前来辅佐他的心愿。

豪迈的歌声,从庭院之中飘扬而出,院门外一个徘徊落魄儒生,顿感李泽此时的心境,同时也坚定了他前来应募的决心。

翌日清晨,宿醉的李泽刚醒,大熊便兴奋的冲了进来,大声嚷道:“李兄弟,门外有一儒生求见,还说他能解你心中愁闷,更知你内心所忧之事。”

李泽闻听此言,猛的从席上翻身而起,光着脚丫飞奔而出,跑到院门口时,只见一中年儒生,静立门外,衣着看起来有些落魄,但那种骨子里散发出的气度,使其有种卓然不同的气度。

“不知先生高姓大名?”李泽见其人,心中便已明了,慌忙作揖一拜,礼仪十足。

对方看着眼前的李泽,虽然衣冠不整,甚至还光着脚板,但李泽那炙热的目光,真诚的态度,却赢得儒生的暗赞,遂作揖道:“武威人氏贾诩,见过李将军。”

“莫非是姑藏贾文和不成?”李泽脑海里立即回忆了这组词语,当即扬眉问道。

“不才正是在下。”贾诩的答复,着实令李泽大喜,他实在没有想到三国时期的大谋士贾诩,竟然会前来应募,高兴之余,李泽赶忙谦和的请他入内。

双方分宾主入座后,李泽介绍了一旁的大熊后,再次作揖道:“不知道贾先生困在难民之中,多有怠慢,实是某的过错。”

贾诩却不以为意,淡淡的笑道:“李将军凭三百勇士,却一举冲散了董卓的数万军队,免除了数十万百姓的迁徙之苦,此等壮举,比起贾诩所受,又算的了什么呢?”

“昨日偶听将军仰天放歌,诩故知将军之忧,今日某前来,特为解李将军之难题,也算是报答李将军援救百姓与水火之恩。”贾诩此语,说明了他正是昨天听到歌声的儒生,也说明了他真实的听懂了,其中的含义。

“贾先生有何妙计,还望赐教。”李泽见他开门见意,自是分外欣喜,自是急忙请教。

贾诩点头道:“荥阳城小,又无险可守,附近又是强敌环视,不是久留之地,李将军要安顿百姓,此处并非恰当之所。”

“而李将军要离开此地,自是要顾及百姓,而如今军中粮食又不够,想来使将军陷入了两难之中,若要解决此难,将军可派人在百姓中散步谣言,就说关东联军即将攻来,到时候停留在城中混吃的一些百姓,和想另谋生路之人,势必四散而去。

“而真心留下来的人,自然是愿意追随李将军的,到时候李将军自是可用之,如此一来,不但解决众多难民坐吃山空的问题,同时也可以得到一批真心拥戴你的百姓,更不会使李将军丢失民心,可谓是一举数得,不知李将军认为可行否?”

“李兄弟,这位贾先生说的不错,这样一来,既不失民心,也可解决目前的大问题,我想华将军也会同意的。”大熊不等李泽回答,抢先说了起来。

李泽沉思会,再问:“贾先生,如今董卓胁迫天子去了长安,关东联军又各自回到自己的地盘去了,不知道贾先生认为李某,该何去何从呢?”

“李将军,大乱将至,群雄并起,如今能成气候者,实难预料,何不坐拥一地,储备实力,待天时而应变呢?”贾诩从容一笑,发表了他独到的看法,显然此时他谁也不看好,所以才会有此看法。

“那不知道贾先生,以为何地可暂住呢?”李泽其实也早有此想法,只是如今听贾诩这个古代人,竟然也有此眼光,自是兴趣大起。

“河东土地肥沃,又有黄河渭水为屏障,北可占并州,南可下洛阳,西可进长安,退可凭两河坚守,足可使将军放开手脚,奋力一博。”贾诩轻拂短须,从容的为李泽指点了一番江山。

“若先生不弃,泽愿意拜先生为师,学习排兵布阵之法,以解百姓与苦难之中。”李泽不容贾诩回答,便先跪拜在他的身前,诚心实意的磕了三个响头。

大熊向来敬重李泽,这会见他如此推崇贾诩,也慌忙跪倒在地,磕起了响头。

贾诩本只是前来报答李泽救济百姓的恩情,所以特来献计,这会见李泽竟然拜自己为师,虽然知道他这是想留住自己,所以施出的小诡计,但他想了想,却没有拒绝,反装着欣喜的接受了。

原因是因为贾诩并并不是个迂腐之人,此时他答应,一是觉的李泽确实是个可塑之材,二是他现在根本无处可去,如今有个安僧所,自然是求之不得。

既然留下来,他自然是决定先对李泽进行了解,若是觉的他确实可雕,他自然会真心留下,若是是块朽木,他自然会借机脱身而去。

李泽自不知贾诩所想,但见他愿意留下,早已经高兴的喊道:“先生,请上座,我这就给先生安排衣食。”

当天,李泽依贾诩之计,派人散布了荥阳的危急的谣言后,果然有大半百姓各自逃命而去,到第二天入夜时,留下的只有不到六万余人。

如此一来,就大大解决了李泽的危急,直到这时,李泽约来华雄,诉说了自己想去河东发展的想法。

华雄因感于李泽数次救命之恩,最后决定了随李泽,前往河东郡,李泽自知自己实力和威望不足,因此依然推举华雄,担任这支队伍的主将。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