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足以载入世界战争史册的大型特种军事行动终于在十多架搭载特种部队的各式运输机降落在北平南苑机场时胜利结束。
为了这一次后来被各国军事家称作毫无希望的特种战,“神鹰”出动了自己最精锐的“鹰眼”特工、空降兵“天鹰”特种部队、陆军“猎鹰”特种部队,“神鹰”七星中罗玉刚、高焕捷、赵俊、文川浩全部亲临作战。
两支特种部队在前方如同演戏一般顺利的背后,是“神鹰”年轻的空降兵战役规模的庞大调度。为保证此次行动,直接出动c47运输机二十四架(含电子干扰机),出动战斗机和轰炸机六十余架次(含前期骚扰性空袭),对地炮艇机两架,还用从美国驻华航空兵借来的十架c47运输机。
在这些看得见的装备和战斗人员背后,是“神鹰”参谋总部高效率和科学的运筹工作,无论是前期的情报、后勤和训练,还是战斗期间的通讯保障,“神鹰”参谋部在千里之外都当居首功。
一次成功的特种作战,无论它多么不显眼,情报的作用怎么高估都是不过分的。“鹰眼”特工不仅涉险潜入,在敌人重兵之中参与各种侦察、破坏等任务,而且还亲自参与了这一场堪称军事杰作的特战经典,为行动胜利立下汗马功劳。
当然,年轻的“鹰眼”虽然在保卫、侦听等方面渐渐成熟,比起国内前辈还很稚嫩。没有中国共产党在东北的情报网,特工们既无法有效潜伏,更无法携带武器装备,当然也就谈不上在短短时间内做出如此高效的行动,他们同样是行动胜利的英雄。
从起飞到北平这三个多小时时间里,文川浩一直都阴沉着脸,小飞和有根两人的熟悉的面容一次次浮现在脑海。他还记得第一次伏击日军后对他俩的严厉批评,他还记得两人一脸认真地听他讲解狙击步枪性能的情景,他甚至记得金锁加入后对他俩的冷淡。是的,文川浩是一名苛刻的教官,战场的残酷不允许他对属下有一丝一毫的宽容,他甚至无数次想到过两人死在敌人狙击手枪口下的情景,因为这两个家伙确实不是天才。
现在文川浩想起来了,他们真的很勤奋。战场就是一个竞技场,没有天赋的人能生存到今天,没有勤奋是不行的。作为跟他最早的徒弟,两个人都很怕他,远没有像金锁那样亲近,而文川浩自己执行任务时的首选助手也是金锁。
可是现在他们都不在了。
罗汉已经是泪流满面,赵俊在一旁劝慰,“都别难过了,接下来好好收拾石井四郎这帮畜生,才是对英雄最大的告慰。”
文川浩抬头看他一眼,手里的枪握的更紧了。
霍克上校满脸的轻松,心中不知已经划过多少次十字,看来上帝是真的保佑了他们。他不是一个懦弱的人,否则杜利特将军不会把这样重要的任务交给他,他只是不相信中国人能干成这么大的事情。可现在一切结束,一切都这么完美,太完美了,上帝啊,日本人怎么会惹上中国人的?
霍克上校和他的助手托尼知道地面上有人牺牲,这样的作战一定会有人死去的,但是中国人从此会让他刮目相看。
天已经亮了,陈际帆和参谋总部高级参谋们,还有连夜乘飞机赶来的钟鼎城和国军几位军长都已经在北平机场迎候归来的英雄。由于美国飞行员的参战,陈际帆专门邀请陈纳德和杜利特两位航空兵少将和济南领事馆的美国人前来观礼。当然,这种欢迎英雄凯旋的场景一定是少不了记者和他们手里的胶卷的。关于记者,陈际帆和胡云峰想了很久,决定公开一次,大战在即,需要用这样酣畅淋漓的胜利激励全国军民的士气,让所有人都明白,战争还没有结束,百万大军正枕戈待旦。
这里面属陈际帆最激动,因为他这个特种部队指挥官知道,经过这样一次高难度的作战,“神鹰”特种部队不仅昂首迈入世界顶尖特种部队行列,而且“神鹰”在多兵种联合作战、战场即时通讯、航空兵配合、地空复合火力攻击、参谋协调和指挥、后勤等方面已经得到了质的提高,随后大举进攻东北有了坚实的保障。
指挥塔台一路和飞机保持联系,直到飞机一架架降落在地面。
最先下来的记者们同样受到同行们最热烈的欢迎,这些报道别人的记者们,今天成了同行报道的对象,在同行的眼中,他们更是英雄。
但是英雄们似乎没有凯旋而归的兴奋,而是一个个带着愤怒的神情,下了飞机后,他们漠然地接过鲜花,一起走到陈际帆的面前,《时代》周刊白瑞德庄重地站在陈际帆等将军面前大声道:“尊敬的将军,我代表全体同行谢谢你,我代表全世界有良知的人谢谢你,你让我们亲眼目睹了一支魔鬼军队的罪恶,让我们知道了中国人所受的苦难,让我们理解了贵国在反抗侵略中表现出来的精神。我代表全体同仁向您和您英勇无畏的士兵们的保证,一定忠实地将日本人的罪恶揭露出来,相信我们!”
陈际帆和自己的军官们带头向记者们敬礼:“尊敬的先生们,你们冒着巨大的风险和战士们深入魔窟采访,这本身就是就证明了一种良知和勇气,看到你们平安归来,我很欣慰,请接受我们最崇高的敬礼!”
“将军,我们现在最希望的开始工作,您的英雄就在后面!他们是中国人的优秀代表!我们要在这里欢迎他们,我们手中的鲜花应该属于他们!”
记者们被保护起来,因为他们手中掌握着日本人的罪恶,陈际帆不希望他们出事。
紧接着下来的不是英雄,而是主角---石井四郎和他的十几个部下,这些畜生现在还在昏迷当中,一个特种兵排长快步走上前来:“报告总司令、参谋长,我们奉命抓捕日军731细菌战部队罪犯,现在罪犯已经顺利抓捕,请指示!”
排长的声音非常高亢,其他军长记者们听得目瞪口呆,抓捕?这个词真新鲜,真他娘的提气啊。记者们不顾卫兵阻拦,涌上前开始对准昏迷中的日本人拍照,这些家伙躺在担架上,滋润得很。
接下来是很多资料和仪器,这些东西没有被允许采访,而是直接上了卡车。
根据飞机上的要求,机场已经开来很多辆救护车,并且专门开辟专区让另一架运输机降落。面对记者们的疑问,胡云峰大声道:“他们是被日军用来进行惨无人道的细菌试验的被害者,因为感染严重,所以暂时不能采访,等到适当的时机,一定安排!”
有这句话已经够了!这意味着以后还有更多跟踪报道的机会。
伤员们下来了,陈际帆和将军们直接迎了上去,带头给伤员们抬一段担架,直到前面的救护车前。轻伤的伤员们泪流满面,吃力地抬起手庄严敬礼,这一切太煽情了,记者们开始后悔没有准备大幅胶卷了。不过,还好,世界各大媒体得知主流记者跟着“神鹰” 特种部队深入敌后,早准备好了号外、增刊,各大报纸的头版全部虚位以待,在战争中虽然可以报道的事情很多,但他们敏锐地感觉,没有一件值得这样大书特书。
后面的大型运输机开始一架接一架降落,从上面走下来全副武装的特种部队,这是他们第一次在这样公开的场合曝光。
记者们瞪大了眼睛,尽管很多人在这个国家采访过多次这样的场面,见过诸如什么“卫队”、“宪兵”之类的部队,可这回他们知道,这些人是货真价实的精锐,因为从他们略带疲惫而坚毅的神色上看出,这是世界一流的军人。记者们隐隐感觉到,他们发财了,因为这些新闻,将不止是供人们在茶余饭后的消遣,而是将走进世界各国政治家、军事家的办公桌,被元首、将军和参谋长们仔细研究。
关于保密的问题,也是经过了激烈辩论的,后来陈际帆和胡云峰达成一致,曝光就曝光吧,这样将会大大提升士气。而且别的国家有些东西是学不来的,山外有山,这样也可以激励这支部队不断攀登新的高峰。辩论结果,曝光利大于弊!
前面下飞机的士兵并没有乱动,而是在长官的口令下迅速站好,随着“立正!”,“向右看齐!”,“向前看!”的口令声中,远处的记者们看到了一支精锐部队整齐划一的身躯和眼神,不夸张地说,简直是一种享受。
飞机降落完毕,一边是慢慢集合的特种部队,一边是叼着雪茄的美国飞行员,他们当然也是英雄,所以下了飞机后这些家伙一手把头盔跨在腰上,另一只手要么潇洒地抽着雪茄,要么挥手向人群致意。美国记者们疯狂了,原来这里面还有美国军人啊,自豪感油然而生。
最自豪的当属几个将军,杜利特想起了当年轰炸东京的情景,陈纳德想起了在“飞虎队”时每次降落后的情景。美国领事看到他们的记者、飞行员和飞机完好无损后露出了轻松的神情。
可散漫的美国飞行员得意忘形了一阵,很快他们的长官霍克上校就要求列队,他们要在跑道上列队祝贺后面的中国勇士。
当几百人的队伍在文川浩、罗玉刚和赵俊三人的带领下迈着整齐的步伐一起走出跑道的时候,全场窒息了!
霍克上校大声喊道:“敬礼!”
美国飞行员们站得很整齐,表情非常庄严,这是对英雄的崇高敬意,因为只有他们才能体会到深入敌后的那种紧张。
杜利特等美国军官全部敬礼,陈际帆有些激动和他身后的军官们一起敬礼!
全场肃然!
只有闪光灯在闪烁。
远处的宋关虎一眼就看出了队列中没有自己熟悉的兄弟,他瞬间就明白了。这位快四十的年轻将军好像老了许多,他在山上带下来的人真的不多了。
陈际帆也看见了,尽管他现在身为百万大军统帅,可他还是能清楚记得当初伏击依田中队的三十多张面孔。他没有说什么,打仗就会有牺牲,这是军人的宿命,也许有一天,他们这穿越的七个也会牺牲。不过,只要能为祖国谋取最大利益,死,又算得了什么。
真正感到震撼的是孙蔚如(第六军)、于学忠(第七军)、萧健九(第八军,接替吴化文担任军长)、马法五(第十军)、孙立人(十一军)、戴安澜(十二军)、廖耀湘(十三军)、吉星文(十四军)、刘汝明(十五军)、王耀武(十六军)还有急急忙忙地从前线赶来的傅作义(十七军)和刚刚向参谋总部报道的吕正操(十八军)。他们都是陈际帆亲自下令赶过来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扬威,让这些以前吃蒋饭的军长们明白,他们跟着的是什么样的部队,让他们到各自的部队中去给军官们传扬。(以上都是“神鹰”番号)
很明显,这些人都来了,说明“神鹰”的战役准备要开始了。
这些人以前只能从报纸上当当事后诸葛亮,去欣赏人家的光辉战例,去分析战役得失,现在他们是以“神鹰”一份子的身份亲到现场迎接凯旋的英雄,更加感慨万分。他们不是外行,不用细想都知道要完成这样的任务有多艰难,绝不是不要命就可以的,这里面牵扯的东西恐怕复杂得令人难以想象。有这样的参谋部,有这样的总司令,恐怕不打胜仗都难了。
最令他们震撼的还是罗玉刚,人家年纪轻轻的就是第二坦克军中将军长,死在他面前的日军师团不计其数,可是人家照样拿着枪上前线开打,他们都不由自主第摇头,也不知是不赞成中将去厮杀还是觉得自己办不到。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