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抗日之神鹰天降> 第四百二十五章 激烈攻防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二十五章 激烈攻防(2 / 2)

从望远镜里看,最多一个小时,他们就会赶到。血战还要继续!

体能,是决定战斗准备的依据,队员们一面将鬼子的尸体扔出去,三三两两的摆放,以迟滞鬼子进攻速度,一面安排五挺通用机枪的位置。最幸运的是,机枪弹药还很充足,但是炮弹和火箭弹已经不多了。

所以此次防御,只能是步枪担任主角。

只要能压制对手的掷弹筒,鬼子要想凭借三八大盖攻上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如果是几百人,确实不太可能,可鬼子还有部队正在朝这里增援,如果全部到来,两千人都打不住。

最先赶到的鬼子越有三个步兵中队和一个重机枪中队500多人,他们本来是增援守军的,哪知道还是来晚了。

看见山坡上密密麻麻的工事,带队的少佐稍稍吸一口气。他和几个大尉中队长一样不会轻敌,可也不能畏敌。讨论了半天决定先进性一轮试探性攻击看看对手的深浅。

关东军的一个机枪中队有六挺重机枪,加上其余步兵中队的重机枪,一共是九挺,还有12具掷弹筒。这样的火力在以前收拾国军一个团都绰绰有余,可在“猎鹰”面前,有点丢人显眼了。

文川浩手里的迫击炮在刚刚的进攻中消耗有点大,所以这个时候只能节约着使用,如果炮弹充裕,鬼子根本没有机会从容集结,此刻也许已经遭到毁灭性的炮轰了。

不过鬼子也没有敢在山下集结,而是认真地开挖工事,并且把指挥部放在“猎鹰”迫击炮够不着的地方。

现在“猎鹰”的主要任务是防炮,还好,鬼子的工事修得不错,稍加改造后,形成了有效的防炮掩体,防不了榴弹炮,可对付鬼子的掷弹筒,够了。

说是试探性攻击,可鬼子上来不顾命地集结了六个小队三百多人,而且掷弹筒大手大脚地开始对准阵地猛轰。

掷弹筒主要是杀伤人体,对工事的破坏不大。只是鬼子可能会失望了,因为此刻的掷弹筒没有起到任何作用,造造声势还可以。

真正有威胁的,是鬼子的重机枪,九挺重机枪在不同的方位架设,旁边的弹药手干净利落地将一排排子弹往机枪上送。

榴弹的爆炸在延伸,鬼子的进攻开始了。速度非常快,首先是一队队步兵以最迅猛的速度向山前冲来,各自占领有利位置后,全体枪口向上警戒,随后就是所有的轻机枪手和掷弹筒猫着腰飞速向前,占领有利位置。

阵地上除了榴弹的爆炸就只能听到鬼子的靴子踩在泥水溅起的声音,还有枪栓的哗哗声。

文川浩的本意就是把鬼子放近了打,充分发挥自己火力密集的优势,至于通用机枪,一会等鬼子的重武器上来再收拾。

500米,阵地很近,400米也没有问题。鬼子就像在执行一次演习任务一样井然有序,步兵和机枪掷弹筒交替掩护着朝前。300多鬼子尽管身穿大衣,可行进如飞。从山上看去有点恐怖,下面密密麻麻的到处都是鬼子的感觉。

山顶上没有人露头,鬼子的指挥官们啥也看不见。特别令他失望的是,没有看见哪怕一架轻机枪的位置,这让重机枪有些无的放矢的感觉。

“猎鹰”已经有了打算,把鬼子放进100米,突击步枪解决冲锋的步兵,狙击手收拾后面的机枪,迫击炮对鬼子后方的所有支援火力进行精确打击。至于火箭筒,因为弹药不多,暂时不用。

狙击手全部就位,当然,他们的伪装绝对是一流的。至少在望远镜里暂时还发现不了。

鬼子攻击的速度很快,对距离的计算也很精确,果然,在他们跑到两百米距离的时候,已经有鬼子开枪压制。

这个时候千万不能露头,200米的距离鬼子都是神枪手,这是原则!再说现在也不是露头的时候,鬼子的掷弹筒居然还在零星发射。

鬼子见上面还没有人还击,胆子越发大了起来,速度也加快了许多。事实上只要进了100米,双方就是拼火力,拼勇气了。

鬼子终于冲到100米内,早已悄然进入战壕的士兵们猛然一齐侧身,依托着战壕前的工事“哒哒哒”的就是一阵排枪,枪声响处,前面的鬼子连续被打倒,后面侥幸未死鬼子连忙卧倒还击。

但是来不及了,埋伏在各处的狙击手们已经锁定各自的目标射出了第一颗子弹。十几个鬼子带着无尽的遗憾被打死在埋伏的地点。狙击手们开了一枪后趁鬼子还没有反应过来,接着又是一次射击。

鬼子付出了二十多条人命后发现有狙击手,掷弹筒马上冒着弹雨转移阵地,对准枪声的来源就是一阵猛轰。

这时候山上的突击步枪打得更欢,为了掩护狙击手顺利转移阵地,一半的队员将步枪迅速设为全自动状态朝着鬼子隐身的位置洒出一阵弹雨。不过,鬼子还是有掷弹筒发射出炮弹,炸得狙击手们刚刚隐身的地方一阵狼藉。

山下的日军指挥官见状不妙,挥挥手把重机枪全部调上去。因为对手火力太猛,重机枪必须发挥作用全力压制。

见鬼子的重机枪出现在视野里,文川浩喊道:“机枪压制!”

五挺通用机枪在十来个队员的招呼下猛地抬上来,毫不犹豫地朝着山下的重机枪来了个先发制人的打击。

这可不是鬼子三十发的弹排,而是200多发子弹的弹链,而且射速惊人,五挺机枪的火焰一开始就全部压制了敌人的所有重机枪,当场就让七八个射手和两个指挥官毙命。其余的鬼子被打得练枪都顾不上赶紧连滚带爬往后撤。

通用机枪压制鬼子重机枪成功,左右两挺开始掉准枪口对近处的鬼子形成交叉火力,打得鬼子和周围的土石乱飞。

山下的鬼子少佐和山上的中队长们目瞪口呆,这简直太恐怖了!撤!再不撤下来,半山腰上的三百多人都得交待在这里,可是现在上面怎么能撤?100米的距离不但是人家突击步枪的打击范围,而且还要被机枪左右封锁。

更恐怖的是手榴弹,根据标准,一般野战部队的投弹距离大约在四十米上下,特种部队最远的可以接近60米,一般都在50米左右。所以冲得最前的鬼子及时没有被打死,连二连三的手榴弹扔下来,基本上也差不多了。

三百多人的部队不到五分钟就死了40多人,还有十几人带着伤,可连个像样的还击都没有,在人家阵地前被死死地压着。

望着前面被手榴弹炸死的同伴,鬼子们心都碎了。鬼子决定先干掉威胁最大的机枪再说。

“猎鹰”的重机枪还在断断续续地担任着压制敌人的射击,但鬼子很猛,居然有人站起来用自己的身体挡子弹,给同伴制造射击的机会。

结果就是,鬼子用将近十个人的代价获得了一些射击机会,仅仅是一些射击机会,就造成了两名机枪手当即死亡,三名副射手受伤。

机枪赶紧后撤,鬼子见有机可趁,赶紧交替掩护着往下撤去。下面的重机枪此刻也冒着被压制的危险全力向上射击,以掩护同伴撤回。

当然,撤退也是有代价的,毕竟山上还有多名狙击手。收拾这些仓皇逃窜的鬼子基本上不用怎么瞄准。

鬼子也没忘记狙击手的存在,下面的指挥官们干脆蹲在掷弹筒旁边用望远镜仔细搜寻者对手的踪迹。狙击手只要开枪,就只能以最快的速度离开位置,否则必遭到鬼子掷弹筒的精确打击。

但是鬼子的撤退并不顺利,因为“猎鹰”的迫击炮还在等着他们。文川浩用两门迫击炮对远处的重机枪进行火力压制,另外两门瞄准鬼子撤退的路线就是一阵轰击。

对于鬼子而言,这个代价是没办法的,毕竟人家有远程曲射火力。60mm 炮弹在鬼子的人群中爆炸,每一次爆炸都会让几个鬼子丧命,捎带着几个人受伤。

400米左右的位置成了死亡之路,在迫击炮的压制下,重新找到位置的通用机枪又开始猛烈的射击,只见机枪的弹链以飞快的速度从这头进那头出,而枪口下的鬼子也都是应声而倒。

日军少佐缓缓闭上眼睛,太恐怖了,自己一次试探性攻击就损失了一百多人。而攻击对敌人一点威胁都没有。对手火力之强,战斗素质之高让他非常震撼。

其实,山上的文川浩也是这样的评价。他不是一个自满的人,他知道前面取得的战绩都是在鬼子毫无防备的情况下才有的。刚刚才这次小规模的战斗已经体现了关东军在攻防作战中一流的素质。可以说,在缅甸的英国人,战争初期的美国人都比不上。

文川浩开始为即将开打的第1军担心起来。但是他的两个副队长却担心鬼子的增援。因为刚刚才这一仗特种兵们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水平。也许是因为太累,也许是好久没有进行这种阵地攻防训练,打起仗来有些生疏了。

在文川浩打开电台报告的时候,两位队长开始了他们的工作,慰问受伤的队友,总结经验、重新布置火力,检查弹药等。

天快亮了!在东偏南的天际,晨曦映得天空通红通红的,煞是好看。

鬼子经此一战元气大伤,九挺重机枪有六挺彻底失去战斗力,掷弹筒虽然还有一些,但明显干不过迫击炮。所以只能退的远远的,监视山上。

各路增援的日军速度很快,乘车的赤藤庄次支队和各联队派出的骑兵正在压过来,赤藤和这个少佐取得联系后,让他们不要动,等部队增援再说。

这一个多小时,疲惫的“猎鹰”仍然不敢休息,而是抓紧时间构筑工事,他们现在最怕的就是,鬼子一旦让炮兵上场就完蛋了。

这也是胡云峰所担心的。此刻他正密切关注着航空兵的一举一动,此次航空兵一共出动一个战斗机中队护航,两个b17轰炸机中队共24架轰炸机满载弹药。还有六架空中炮艇机在后方待命。

第1军的进攻也将在上午九点开始,为了掩护第1军的攻击方向,九点整,热河的长城沿线各部队将奉命对日军实施佯攻,是敌人不敢轻易增援前线。

鬼子当然不会坐以待毙,从通辽方向集结的部队正在通过铁路和公路快速向赤峰方向增援。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增援部队绝不是新训练的番号,而是从太平洋战场返回的精锐。

第一批抵达的有,第2师团,第5师团,第7师团,第20师团,第30师团,这些部队从朝鲜登陆后秘密向吉林和辽宁集结,补充兵员和弹药装备后,休整了半个月,刚好在这段时间开赴前线。

这是日军的最高机密,为此日军不惜重新编制了另一套密码来执行调动任务。

为了对付“神鹰”,日军甲种师团的炮兵全部换上了105榴弹炮,部队的建制也恢复到原来的两旅团四联队建制。

而且,日军正在秘密集结战斗机和轰炸机,妄图趁“神鹰”不备一举夺回制空权。

“神鹰”进攻东北的第一仗,注定不是轻松的战斗。

下载本书最新的txt电子书请点击:

本书手机:

发表书评:

为了方便下次,你可以在点击下方的"收藏"记录本次(第四百二十五章 激烈攻防)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谢谢您的支持!!

返回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