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抗日之神鹰天降> 第四百十七章 如何善后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十七章 如何善后(1 / 2)

陈际帆是在4号下午来到锡林浩特的,他还带来了两百多人的工作组。这个工作组的任务就是以察哈尔为试点开展边疆地区的民族工作。

陈际帆深知,武力并不能保证这些地区永远向着中央政府,尤其是在这个军阀混战而后山河破碎的年代。只有真心实意的在少数民族地区施行善政,才能得到广大蒙古牧民的拥护,政权才能永固,也才能避免再一次分裂。

在察哈尔的工作还有一个更为伟大的意义,就是为将来光复蒙古搞一个试点。蒙古虽然名义上还是中华民国领土,可那已经是多年前的事了。自蒋介石的南京政府成立后,连周边的军阀和红军都搞不定,何况遥远的蒙古?而蒙古趁日军入侵之际,在苏联支持下已经成了事实上的独立王国,所欠缺的也就是一纸合法文书而已。很不幸的是,由于历史上中国各种原因,国民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都被迫承认了蒙古独立的合法性。

历史的遗憾绝对不能重演!这不但是陈际帆个人的看法,也是“神鹰”七星共同的目标,实际上陈际帆在包头所做的工作都是以对付关东军为幌子,本质是为了对付苏联干涉而做的准备。

陈际帆现在并不担心经济,因为他控制的虽然只有四个省,可这四个省却都是工农业发达的大省,日本人走后国统区也好,共产党的根据地也好,都是百废待兴。而冀鲁豫皖四省能够提供几乎所有的生产生活资料。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占领了技术的制高点,赚的是技术钱。

安徽的专家们现在已经绑在了陈际帆的战车上,让他们重新回到那个腐败无能的国民政府统治下是万万不能的了。在陈际帆军事上越来越强大的同时,专家们也在其他战线同国民政府展开了不依不饶的斗争。

首先是强化安徽金融的地位,虽然上海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可那里投机盛行,实业上没有任何起色,国内外资本都愿意投向安徽。以宋子文孔祥熙为首的国民政府财政界一直都在和安徽较劲,可随着法币越来越烂,在强大的“鹰元”面前如同废纸,最后国统区不得不接受“鹰元”流通的事实。

第二是通过物资贸易、税收等手段迫使国民政府签订知识产权协定,使四省科研和企业的知识产权能够在全国得到保护。当然,这一条是钟鼎城的主意,都是穿越人士,老钟虽口才不如陈际帆,可也知道后世知识产权的重要性。而老钟更绝,他建议发展委员会成立行业标准组织,抢先一步占领行业制高点,不但有效保护根据地企业的利益,同时也规范了各行业的生产。

第三是成立若干大型企业,与国民政府的垄断资本作斗争,这些企业涵盖了钢铁、冶金、石油、化工、采矿、机械制造、交通、土木建筑、电力、水利、航运、贸易、邮政、盐业、烟草、酿酒、饮料、纺织、印染、建材、造纸、印刷、出版、广播、电影等各个行业,而且个个资金雄厚,使官僚资本妄图通过资本手段进入的企图一次次破产。

第四是不断强化舆论,是全国人民相信,不但日本人还没有彻底从中国的土地上离开,而且北方的蒙古还没有回归中央政府。这些舆论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让国民相信,中国的抗战并没有结束,还不到政治上重新洗牌的时候。这一招是陈际帆的注意,这样既避免了冀鲁豫皖四省的尴尬地位,又能迟缓国共两党之间内战的爆发。

很不幸的是,蒋介石政府在国计民生上丝毫不见起色,大资本、大地主根本无心搞什么建设,只想的是通过进出口和贸易投机等手段大发横财,上海的金融证券交易所每天都人满为患,但是所谓的证券市场仍然是赢家通吃的社会。

为了防止资金向上海投机领域流动,特区制定了严格的资金监管制度,几乎每一笔进出特区的巨额资金都会受到严格的监控,而企业的资金受到各地银行的严密监管。

当然,搞投机固然有望大收益,风险也很大,远不如搞实业来得实在,只要购买一些专利并生产出产品,很快就能获得巨额商业利润,所以资金还是源源不断地涌入。

也许是时代的差距,很多学者在惊叹特区取得惊人成就之余,一直找不到答案。其实他们不知道,特区几乎将国内所有知识界精英全部网罗进来,简单说就是,这一切的背后,都是因为人才!掌握了大量知识的人才!

当然,此时的陈际帆没有任何胜利的喜悦,其实进军察哈尔也算不得什么军事上的胜利,为了让军长们都明白这个道理,陈际帆首先以演习总结的名义召开了一次会议。

会议上陈际帆也不绕弯子了,第一个问题并没有指向演习中出现的问题,而是介绍起演习来。

“正如诸位所想,我们此次演习确实是为进攻关东军打基础,但这个答案并不全面。”

陈际帆话音刚落,几个军长们就开始猜测。其实也不难猜测,陈际帆多次提出要开疆拓土,现在部队就在蒙古边上,这句话再明白不过了。

但是陈际帆没有说出答案,而是鼓起勇气在这些将军们面前掀开了底牌。

“在座的都是抗日名将,我只想问一句,你们可以不回答。在同日寇的战争中,你们有没有想过,作为一名中国军人,是打内战痛快,还是抵抗外侮更爽一些?”

孙立人想都不用想,当即回答:“身为中国军人理当战斗在保家卫国的战场!”

傅作义和戴安澜两人没有说话,倒不是因为他们想打内战或是搞不清答案,而是这个问题很敏感。

陈际帆冲孙立人点点头,“说实在的,要不是我们中国人内讧得厉害,日本人又怎么能趁虚而入?过去我们都在骂张学良,说他忘记国仇家恨,不抵抗,致使日军不费一枪一弹占领了东三省。对了,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诸位,日本人要没有东北的资源,就是借给他们十个胆子,也不敢全面入侵中国。现在想起来,这件事并不是张学良一个人的错,错就错在军阀制度,试问,张学良一方面要在关内打内战,另一方面还要和日本一个国家相抗衡,说不想保存实力是假的。”

傅作义和张学良打过仗,涿州之战张学良动用了飞机大炮坦克,居然没有撼动傅作义守住的一个小小城池,此战让年轻的傅作义一战成名。

但是傅作义道:“将军,这就是民国的现实,手里没有枪就没有人地位,委员长说白了也是一个大军阀,身为一国领袖任人唯亲排斥异己……”

“宜生将军,积点口德,委员长是我的校长。”见傅作义毫不留情地批评蒋介石,戴安澜不乐意了。

“海鸥将军不要生气,我之所以厚颜从蒋委员长手里把诸位调过来,其实是挽救诸位。”

这话过了,你可以说是帮助我们,或者说提携我们都行,怎么就扯到“挽救”这个词上来了?

见大家都有疑问,陈际帆干脆对罗玉刚说:“罗汉,干脆你来说说,这是为什么?”

罗玉刚给这几个军长的印象并不深,因为他从未涉足政治,只知道他的这个军是国内最强悍的装甲部队。

罗玉刚心想傻了吧,老子虽是军人,懂得比你们多,因为老子穿越的,怎么了?不服啊!

“这个道理又不深奥,还有啥可说的?这不明摆着的事吗?鬼子完了,如果你们几个还在南方,打内战是迟早的事。咱头说是挽救大家一点都不假,大伙都想想,别看国民政府军事上很强大,可没有民心啊。一旦打内战,败给共产党是迟早的事!”罗玉刚的东北口音不重,可听起来好像就是板上钉钉一般。

戴安澜摇头,“罗将军这话我不太同意,就算八路军新四军有所发展,也不过百万,但是他们装备怎能和国军正规军相比?我虽不主张武力解决,但从纯军事角度分析,共产党能够自保就不错了,怎能说战胜国军呢?”

“您这就扯犊子了。”罗玉刚道,“人家那边有组织有信仰,无论那支部队都一条心,哪像这边,派系五花八门,互相倾扎。人家只要一搞土改,立刻就能得到大部分老百姓的响应,这就是民心!知道不?到时候士兵不想打仗,就是开坦克也得投降。头的意思,如果你们能避免参与内战,以后还能保住抗日名将的名声,否则,一切都付诸东流喽。”

罗玉刚的话让几个将军很惊讶,首先惊讶的是原来这个看上去虎背熊腰的家伙居然对政治看得这么透,其次是他作为一个拥有最先进装备的军长,竟然丝毫不看好装备在战争中的优势,而是强调民心。不管他说的是否正确,光这份政治眼光就不得了。

最佩服的还是孙立人,他一直以为自己之所以没能登上更高的位置是时运不济,现在看来自己的洋墨水实在读得不怎样。原来“神鹰”之所以有这样大的成就,是因为人家有一个优秀的团队。

不过,傅作义、孙立人都不信,更不用说老蒋的得意弟子戴安澜了。其实就是共产党那边此刻也许都不相信一旦内战爆发,他们会迅速取得胜利。

陈际帆摆摆手,“不管内战谁胜吧,中国人互相残杀很好玩吗?为什么不趁我们在世界大战中的大好机遇,效法卫青霍去病,为国家谋取最大利益呢?我现在给诸位表个态,我是不参加内战的,没空,因为打完关东军后,还要登陆日本,还要出兵占领琉球群岛,济州岛,还要把一只脚已经踏出去的蒙古收回来。”

“等等,”傅作义道,“总司令,你说登陆日本也好,占领什么岛屿也罢,这些我都相信。但是我不得不提醒你,蒙古人的背后是苏联,这老毛子的实力我不说您也知道,不要说这点人马不够,就算把百万‘神鹰’劲旅都填进来,恐怕也不够。”

“宜生将军提醒的是,但事在人为,国与国之间不仅要靠实力说话,还要抓时机。现在老毛子无暇东顾,如果我们能在最短的时间解决关东军,就会有机会。所以请宜生将军一定要协助我们搞好包头,这是为将来做准备的。”

戴安澜不解地问道:“既然总司令说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关东军,为什么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没有动静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海鸥将军莫急,我说的这个短时间,不是说提前,而是说要以最小的代价。关东军战斗力强大,我们如果不做好充分准备,肯定会损失惨重,到时候拿什么和老毛子说话?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收拾关东军,不战则已,一战而定!”

傅作义问道:“既然这样,又为何要费时费力地跑到这儿来,难道就为了干掉几座蒙古包?”

“宜生将军问道正题了,我们先总结此次战役得失,您和德王这些蒙古人打交道较多,待会会议结束我还想请教请教呢。”

傅作义赶紧谦虚,“不敢当,但有疑惑,卑职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一说到总结,几个机械化部队的军长就大倒苦水,争相发言。

陈际帆制止了,“这些问题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不用泄气,你们分别提出来,大家互相交流,你们自己能解决的,下去自己想办法,自己不能解决,需要我解决的,我来。有一条,既然提出问题,就要认真分析问题,切实有效地找到解决办法。说一句不爱听的,如果搞不好,今后在战场上,死的是士兵,担责任的是诸位。”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