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际帆急匆匆去的时候,小蒋并不在宾馆。
这位刚刚担任三民主义青年团江西分部负责人的年轻人并不想让别人认为他是靠父亲的照顾才上来的,所以他的工作很卖力。小王庄参加婚礼后,小蒋便要求到淮南去住,理由是那里有蓬勃发展的工业,他想去看看。
省主席钟鼎城专门给小蒋配了安保人员和汽车,所以小蒋的行动还是很自由的。正是因为自由,他才能随心所欲去了解这个被誉为世外桃源的地方。
感触良深啊!
不比不知道,一比才真是吓一跳。他父亲治下的国民政府比起这里简直就是地狱!是普通民众的地狱!而这里的社会管理很有成效,工业门类齐全,不用猜都知道经济已经远远超过了国民政府直辖的各省。
所以他更加好奇,这一切是如何被一个独立于政府治下的军阀做到的。
陈际帆在宾馆等了两个多小时,才看见风尘仆仆一脸兴奋的蒋经国。
陈际帆正要客套几句,没想到蒋经国比他更谦虚,一连问了几个关于安徽治理的问题,而且希望陈际帆能指教一二。
“经国兄过谦了,陈某哪敢奢谈指教二字。”陈际帆不想和蒋经国多说,在出兵东北的关头,多说无益。
蒋经国尴尬地笑笑,知道陈际帆不愿与自己打交道,于是换个话题问道:“婚礼上陈将军公然说道,以后要为国家开疆拓土,不知此话怎讲?”
这一问陈际帆来了兴致,他不介意给蒋经国上上历史课。
“听说经国兄少年时曾在莫斯科中山大学读书,经国兄对苏联人怎么看?”
蒋经国生于1908年,而陈际帆从年龄算,应算着1910年生,所以这个比陈际帆还大两岁的公子自然不是啥都不懂的蠢材,对苏联也有自己的看法。他答道:“经国仰慕将军,所以愿意以个人名义回答将军的问题,对苏联这个国家,我和父亲一样,没什么好感。不过将军为何说起苏俄?”
“因为我们出兵东北,除了日本外,只有苏联人会牵动神经。”
蒋经国点点头,“这倒不假,自清末以来,无论是沙俄还是苏联,都把我国东北看成远东安全最敏感的地方,只可惜‘九一八’之后,东北九省富庶之地陷于敌手,日本人把东北看得甚至比本土还重要。将军出兵东北,一切要当心啊。”
陈际帆点点头,示意蒋经国继续。
“将军说苏联人会干预,我以为不然,首先中苏都是反法西斯盟国,是《联合国家宣言》的签字国,难道苏联敢帮日本人?要知道关东军就是为了对付苏联的,要说苏联会出兵帮我们打,我还相信。”
“苏联人凭什么帮我们?近百年来,他们哪一次不是趁火打劫落井下石?民国后苏联人还暗中支持蒙古独立,这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蒋经国一惊,难道陈际帆要考虑蒙古?他马上对陈际帆道:“苏联人对蒙古虎视眈眈不假,但是将军出兵东北,主要为了打日本人,切不可树敌过多。苏联军队的实力,绝非日本可比,还请将军三思。”
“这是你的意思,还是委员长的意思?”陈际帆问。
“我说过,此刻的谈话只代表个人。”
“那就请经国兄放心吧,我们自有分寸。但是有一点,我不会去招惹谁,属于中华民国的土地,别人也休想打歪主意,至于实力,我们会努力生产,以缩小这种差距。”
蒋经国忽然间站了起来,以一种很严肃的口气说道:“将军话中口口声声称‘我们’,是不是说,将军把北上光复东北的任务看成是‘神鹰’一家的事,置国民政府于不存在之境地,将军这样做,国民政府尊严何在?”
“尊严是自己挣来的,不是别人给的。”陈际帆淡淡地说,“看看南京、上海天天发生的丑剧,你以为光复东北的任务还能交给他们吗?你以为那些沉醉在发财美梦中的官僚会想着光复国土?换句话说,即使日本人投降,他们也会变本加厉,到东北各地恣意‘接收’,长江三角洲已经被搞得乌烟瘴气了,难道东北也要这样吗?”
蒋经国哑口无言。
陈际帆接着道:“反中国人,中国军队,都有光复国土之责任。我没有牵连政府军,是因为我希望政府军能真正在后方为百姓做点有益的事情。”
“将军这样做,又把领袖,也就是我父亲置于何地?”
这个话题敏感了,陈际帆此刻还不能得罪蒋介石,所以他还是耐心地解释:“如果委员长能像抗战一样,真正带领全国努力发展民生,建设国家,则‘神鹰’会一如既往支持他。政治上的事情我不懂,但是委员长是内行,如何顺应潮流,他应该知道怎么做。”
蒋经国见陈际帆说话似乎滴水不漏,便不再政治立场上纠缠,话题一转问起了安徽这边是如何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
陈际帆道:“说起来就几句话,缓和阶级矛盾,开创自由空气,尊重科学文化,严惩贪污腐败。反正我们只知道,老百姓才是这座大厦的基石,任何损害百姓利益的行为和政策,都是政治上的自杀行为。经国兄,看得出来,你希望为你父亲分忧,为这个国家做点事,那就请你在安徽带上一段时间,多听、多问、多看,你会有启发的。不过,我不能陪你了。”
“怎么?将军难道还有其他事情?”
“当然,军队现在正进行出征前的准备工作,我必须亲自过问。对了,你来之前,委员长有没有请你带什么话给我?”陈际帆忽然想起什么来。
蒋经国使劲回忆,“没有!父亲只是让我代表他参加将军的婚礼,顺便趁此机会在安徽多学学。”
蒋经国的回答令陈际帆大失所望,难道蒋介石没有收到罗斯福总统的邀请函?难道老蒋要食言,把自己给忘了?
老蒋怎敢忘记陈际帆?事实上当自己的嫡系部队攻陷广州的时候,党内的舆论就开始转风了,抗日似乎不再是主旋律,人人都在议论着战后中国的格局。本来一个共产党就令他们头疼的,又出了一个不尊号令我行我素的“神鹰”,政局变得非常复杂。这里面有很多人是真的希望国家能真正统一,也有少数人做着以前独裁的美梦。甚至还有些激进的,希望国民政府继续高举抗战大旗,调遣主力出兵东北。
关于出兵东北,蒋介石不是没有专门研究过,如果能调遣中央军主力北上,趁机进占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自然不错,可问题是这样一来很容易引起“神鹰”和共产党的恐慌,使他们结成同盟,如果那样就十分不妙了。所以老蒋思来想去,决定暂时不动,在合适的时间任命公开任命陈际帆为东北远征军总司令,让舆论看看自己在抗日上的态度,然后加紧在南方地区挤压共产党的力量,一步步压缩共产党的活动范围。
战争即将结束,蒋介石反而不太惧怕“神鹰”了,一来这支部队主要是远征,是去打更加强硬的关东军,甚至以后还可能惹上苏联,所以他们不大可能有精力管国内,而且打仗也不可能全身而退。一旦战事结束,如果国民政府能迅速剿灭共产党,那么剩下的事情完全可以通过慢慢的分化来解决。
总之一句话,现在陈际帆要打仗,就让他打个够。一直打到士兵不想打了,希望过日子了,国民政府的机会就来了。以前冯玉祥的西北军实力大不大?还不是被老蒋一夜之间搞得分崩离析。
老蒋搞这行,还是比较拿手的。
剩下的问题就是要不要按照美国人的要求,把陈际帆也带到开罗去的问题。其实美国人如果不再三强调,蒋介石确实是准备要把陈际帆带去的。无他,只因陈际帆的态度强硬,能够说些他不适合说的话。
但是美国人猴急猴急的要求陈际帆一定要来,这就不得不让蒋介石有所顾虑了。美国人想干什么?想另找合伙人?还是要在开罗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
所以美国人魏德迈来催促的时候,蒋介石推说人家陈际帆上将正在新婚中,按照中国的规矩,新婚的人是不好让人家远行的。
不过,蒋介石没能稳住几天就改变了主意。因为英国人的态度忽然强硬起来,完全无视中国远征军在缅甸付出的重大牺牲,要求中国军队让出曼德勒以北所有实际占领区。(此刻日本在缅甸的驻军已经很少,只占领了仰光周边的一些地方)
蒋介石对英国人是没有什么好感的,他本来不欲和英国人争一时之短长,但是英国佬实在是太嚣张,一连几天都给他发来外交照会,要求中国军队撤回国,要么就是要求中国军队继续向南攻击,配合英国人攻击仰光。
对于英国绅士的德行,蒋介石和国民政府算是领教了。出兵这种损兵折将的事蒋介石是不会再干的,撤军也不是不可以,只是就这样被人家一唬一诈的就撤,作为领袖,蒋介石十分没面子,再说这样会严重打击士气。
思来想去,蒋介石还是决定试探一下,把陈际帆叫到重庆来,顺便也了解一下出兵东北的事。
而新婚刚过的陈际帆却没这么娇气,他首先坐在淮南耐着性子等待小蒋离开,在此期间他也没闲着,开始询问后勤准备的事宜。
后勤没有令他失望。在山东济宁新建的弹药生产厂正在安装阶段,预计明年开春就能投入成规模的生产。而张家口、北平和济南成了三个主要的后勤物资储备地,在陈际帆回到安徽期间,参谋总部后勤处调集了机车、汽车等运输工具,没日没夜向这三个地方运输大量的粮食、食用油、蔬菜、棉衣、被褥、棉鞋和棉帽。
濮阳的炼油厂虽然产量不高,但也在加班加点生产坦克油料、润滑油等油料。淮南的各机械加工厂还在生产各种坦克备件、枪支、大炮配件甚至飞机上所用到的一些普通零部件。
各军用制药厂分了工,有的赶制纱布、绷带,有的赶制酒精,有的则在生产各种手术器械。
当然这里面最重要的还是药品,现在安徽可以生产磺胺类消炎药,青霉素等主要外科消炎药,还在生产大量的防冻、防化和防止霍乱、鼠疫、
大军出征,人才尤为重要。
军政大学山东分校正在培养大批地方干部,准备作为进占东北后巩固后方、建立政权的储备;而淮南工学院等正在加紧培养大批的机械维修、操作等方面的技工;滁县医学院、北边的齐鲁大学则在正常的上课之余,利用晚上时间加紧培训各种战场救护人员。
不仅如此,在各地的乡村,轰轰烈烈的献血宣传也在展开,并且在各村、镇、县都在登记未来的支前民工…….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