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1942年,是太平洋战争美军打得最辛苦的一年,他们的海军领略了日本海军航空兵飞行员超一流的攻舰技术,他们的海军陆战队在热带雨林中领教了日本陆军悍不畏死的武士道精神。
巨大的伤亡让美军上下头疼不已,美国人不是惧怕伤亡,而是觉得如果有什么办法能够减少伤亡的话,他们就会不遗余力地去做。比如说,以强大的工业能力制造出超越敌人的一切技术装备,比火力、比钢铁、比飞机、比舰船,再比如说,利用美国的援助说服盟友往他们的战线上逐步向前,而这方面,美国人的确更欣赏中国的“神鹰”军事集团。
美国人现在还不得空去研究中国政局的走向,他们现在最关心的是,什么力量能让源源不断南下的关东军呆在原地,结论很简单,只有“神鹰”,美国人希望“神鹰”能够走的更远。
可惜,陈际帆和他的战友不吃这一套,当美国人把上一批要求的设备、飞机和一些原材料和物资通过铁路运到徐州时,他很感谢。当美国人对着这些物资清单说了一大通若不恢复进攻就断绝援助的威胁时,陈际帆却不吃这一套。
陈际帆对美国来使淡淡地说了一句:“什么时候进攻,怎样进攻是我们自己的事,就像我不能干涉你们在太平洋和北非的战争一样,你们也不要干涉我们的战争。”
话是这么说,陈际帆还是很需要援助的,主要是坦克,实战证明,美国人这种过气坦克在战场上无法完成大纵深突击的作战任务,现在只能充当轻骑兵作为远程奔袭和迂回。
其实,这样使用坦克已经很让美国人吃惊了,他们不得不佩服陈际帆能够将武器性能和战术进行如此完美的结合,创造出如此令人惊叹的奇迹。
不管怎么说,至少在1943年春节前夕,“神鹰”都无法在进行向华北那样的大规模作战行动了。因为陈际帆和他的部队,必须全力经营河南。
几年下来储存的军粮基本用光,没有粮食,部队最多能维持现状,无法再扩大,再说现在下辖各省普遍需要劳动力,不可能为了招兵而影响地方生产。不过,粮食还是暂时不缺的,河北八路军和江苏新四军已经通过各种渠道支援了一批,可冬天到了,望着无事可做的河南农民,陈际帆束手无策。
他决定回到安徽去,因为他有一个比军事计划更加大胆的想法,不过,这种想法必须通过专家论证。
1942年11月,河南灾民得到了发到他们手中暖和的棉衣和厚重棉被,他们终于可以在吃饱肚子的基础上过一个温暖的冬天,可是他们还是穷,买不起需要的任何生产生活资料,所以这个冬天,他们看来只有揣着手在地里看着灰扑扑的红薯苗了。
陈际帆的计划很大胆,或者说他提出的理论让资源委员会以马寅初为首经济学家们都有些吃惊,要知道,曾任北京大学校长的马寅初在中国经济学界的威望是无人可比的,正是因为有他在,很多国内外的经济学者才齐聚安徽。
马寅初现在担任资源发展委员会主任委员兼财政金融委员会首席经济学家,管理安徽新货币的发行、利率调整、物价稳定、预算平衡等工作,可以说他和他的团队是不折不扣的幕后英雄。
可现在陈际帆忽然提出了一个听起来非常通俗,可实际上非常大胆的想法。陈际帆希望在救灾的同时加大对河南的投资,重点在交通、矿产、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上。这样一来可以拉动就业,让河南闲置下来的劳动力得到种田以外的工资,提高他们的收入,改善他们的生活,而大量基础设施的投资,不但在军事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而且在经济上能够切实改善民生,提高物资生产能力。
马寅初道:“将军,您这个想法是美国人在大萧条时期想到的经济对策,其理论基础是凯恩斯主义,这个政策好是好,但有一个缺陷,就是容易引起通货膨胀和政府财政赤字。不过,如果我们真能在工农业领域进行跨越式发展,通货膨胀的危险还是可以得到缓解的。”
陈际帆很认真地对所有经济学家们讲:“作为一个军人,我对经济是个门外汉,但是孙子兵法早就说过,战争不一定是万恶之源。那现在中国来说,我们确实正在进行一场史无前例的民族解放战争,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战争能刺激需求,让我们的工业、科技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我今天来找诸位,就是希望能得到一个答复,这个方案到底可不可行?”
“可以!”沉默了半晌,马寅初终于斩钉截铁地说了两个字。
实际上,几年的军工积累已经让来自国内各大学的工程师们熟悉了军工产业的各个链条,他们现在最需要的,除了钢铁以外就是诸如铜、锰、铬、钼、银、铌、钽等金属,而这些东西,河南都有。
战前很多专家就在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里干过,如果不是遇到抗战,也许他们真能说服国民政府在河南开矿,现在终于有了机会。
一份《河南省两年发展计划纲要》经过专家们紧急讨论出炉了。
纲要得到了河南知识界的大力拥护,以河南建设厅长张仲鲁(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曾任南京大学校长,中国矿业大学校长),先锋报主编李静之奔走相告,建言献策。
张仲鲁把自己在河南多年下来对矿藏的研究笔记献了出来,而安徽的发展委员会干脆以全票通过吸收张仲鲁先生和他的几个学生加入发展委员会。
纲要上首先强调加大对矿产资源,尤其是煤和稀有金属的开发,带动有色金属冶炼、优质钢铁工业等腾飞,计划第一期开发平顶山、焦作的煤矿、鹤壁的油田、郑州以西至三门峡的铝土矿、信阳周边的钼矿、豫西山区的各种稀有金属矿;计划在焦作兴建一座年发电量一百万千瓦的火电厂;在豫西栾川建立符合冶金工业体系、冶炼各种稀有金属、优质合金,分离伴生矿;建设一座中型硫铁矿,并以硫酸工业和炼铁作为中心体系;新建三座中型水泥厂。
陈际帆看着这份被视为极其大胆的建设计划不由苦笑,老蒋的黄金十年不知道都在干什么?缺人才吗?不是,陈际帆感觉这个时期民国的人才可以用车载斗量来形容,而且个个都有真才实学。缺资金吗?好像也不是,上海等地的证券交易所在三十年代号称亚洲最大,从这里筹措资金应该是不困难的,至于劳动力,开玩笑,中国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答案就是,老蒋这个国民政府没有搞明白,重工业体系对一个风雨飘摇的国家的重要性。
紧接着就是兴修公路,至少应该先修通各矿区至工业区的公路,修通河南各工业区至安徽淮南的公路。
河南一马平川,修建公路技术上比较容易,难于操作的是土地征用。陈际帆要求立法委员成立河南分会,制定相应的土地政策、地租、利息和其余的一些法规作为对原先法规的补充。
陈际帆目前还不能把河南看做是“神鹰”的地盘,必须尊重国民政府在河南的原有体系。为此陈际帆特地召集资源委员专家和河南省官员在开封召开了一次碰头会,陈际帆道:“按理说我不是河南省主席,没有对各位指手画脚的权利,今天我来也不是对个发号施令来了,我只是想牵个头请大家看看今日之河南。古人总说什么‘逐鹿中原’,可现在中原这个所谓的狩猎场成了什么样子,难道诸位作为河南父母官就没有一点感触?我是来救灾的,索性救到底,安徽准备在河南进行大规模投资,以改变靠天吃饭的窘境,这些投资所需的资金、技术、人才、物资都从安徽调来,我不想给河南父老增添负担,至于各位,只有一个请求,维持好地方秩序,处理好纠纷,抓紧生产自救。我想,不远的将来,至少河南人会永远记住诸位,诸位在任上所做的一切,都将名垂史册。”
陈际帆这话很直接,就是你们这帮父母官只需要搞好各自的行政工作就好了,建设的事情不需要你们负责。
河南这些官员现在终于知道了这位第一名将的厉害,汤恩伯这样的人物都被挤走,其他的算什么?更何况人家帮河南上缴了近两百万吨公粮,无论如何,人家在这里说上两句也是有资格的。
俨然如河南省主席的陈际帆不太懂经济,他这份计划虽好,就是短期内需要筹措大量资金,这下可把安徽上下忙够了。
主管经济的马寅初对物价非常敏感,在货币投放量方面小心翼翼,但这次他知道,以前保守的做法需要终止了。
随着山东、江苏(新四军根据地和国民党地方部队全部改用安徽新币)、河南、河北四个大省加入经济区,“神鹰”控制的这些地方经济总量已经跃居全国之首(伪满洲国不算),这几个省本身就是粮食大省,而且农村的政策合理,农业赋税公平、农业科技投入上升、农民积极性一直都很高,粮食、棉花、花生和其他作物已经不成问题,农业发展委员会还在山东、安徽等地试点规模化养殖,肉、蛋、禽等副食产量稳步上升。所有这些,都加速了货币的发行量。实际上,八路军、新四军的所有根据地现在已经改变了往日“穷、苦、难”的现象,因为华北日军对根据地的封锁已经崩溃、而华东新四军根本就是和安徽经济连为一体的,敌后抗日的共产党武装力量史无前例地得到了经济上的空前发展,就连一些日占区,安徽的新币也在民间得以流通。
轰轰烈烈的经济建设后面,是“神鹰”辖区内工农业、人才、资金和技术等的强力支持。
事实证明,陈际帆当初坚持专家治国的道路在抗战期间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短短几年下来,国外留学人员、国内知名大学的学者教授抛开政治成见,在建设国家的旗帜下聚拢在发展委员会这些本身就享有巨大威望的学者周围。人才涵盖地质、勘探、石油、钢铁、化工、机械、电子、电气、农业、交通、制药、医疗等工程领域,更有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科学、天文学等等基础学科领域。
在社会科学领域,哲学、社会学、经济学、文学、史学等为中心的人文科学体系全部形成,培养了大量的新闻、法律、金融、出版、翻译、贸易和商业人才。
陈际帆给发展委员会一封信中的一句话被镌刻在发展委员会大门前:“中国需要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推动国家强盛的最伟大力量!”
陈际帆希望专家们抛弃政治成见,发挥自己所长,为自己的祖国在战火中重新崛起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多少年了,一代代的留学生怀抱科学救国、教育救国、实业救国等梦想踏上祖国的土地,可是他们从清政府等到民国,从军阀混战等到抗战,祖国自始自终没有给他们提供一个发挥自己科学才能的空间,大量的科技人员要么怀才不遇,要么放弃专业做了官,要么投入政治,还有的带着无限的遗憾选择重新回到国外……,今天他们终于可以甩开肩膀,以巨大的热情投入到建设中去。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一旦被调动起来,中国的现代化之路还会远吗?
经济的发展,也使得发展委员会筹措资金成为可能,遍布各地的银行网点成了吸纳存款的最好终端。发展委员会针对各企业制定的严格财经制度保证了每一笔资金都能够在监控的范围内。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资金逐步到位,大量的机器设备运到河南,赋闲在家的民工被大量招收进劳动大军,挖开了修建公路和矿山的第一锄。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