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抗日之神鹰天降> 第三百十三章 远征凯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十三章 远征凯旋(1 / 2)

第三百十三章 远征凯旋

“神鹰”终于要离开了。

可陈纳德却不能和陈际帆一起到安徽,最起码现在不能走,“飞虎队”虽说是美国志愿人员组成的航空队,可是国民政府在其中投入不少金钱,陈纳德不是想走就能走的。美国政府也正是看到这一点,所以也没有特别指明让陈纳德担任援华教官。

蒋介石似乎也感觉到了一丝不妙,通过夫人将陈纳德和飞虎队暂时挽留下来,可是他无法影响民间的走向,西南交大的教授们被陈际帆挖走十几个,甚至报社主编、资深记者还有很多拿着文凭混日子的毕业生们都随着“神鹰”的队伍一起离开。这些人中很多都是对安徽模式心向往之的,这次好不容易抓住这个机会,怎肯放过?

面对数量如此众多、身份如此庞杂的形形色色的花名册,高焕捷愁得成天哭丧着脸,很明显他和他的安全部门将要面临更加繁重的甄别工作。陈际帆不以为意,他说这个节骨眼上各方的情报部门不往里面安插人员几乎是不可能的,水至清则无鱼,如果真的去查清每个人的来路,那咱们还不如不要他们,到了安徽以后,给核心部门多加几道防火墙不就行了?

“防火墙?呵呵,这个名词也穿越了?头,我总有一个担心,咱们这次回安徽可能要多在社会管理上下功夫,这时候的安徽已经不是当初的全椒巢县了,那时候咱们只需要振臂一呼,在抗日的大旗下就能把民众组织起来,那时候社会相对单纯,人们的需求很简单,只要能保障他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能够让他们有吃有穿就可以了。可现在不行,各种政治势力都在安徽寻求一席之地,从安徽发来的情报称,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现在的安徽已经开始重新走向两极分化,并且黑恶势力又有抬头的趋势,并且官员腐败已经开始。我感觉咱们回去后的安徽一定是相当复杂。”

陈际帆没有说话,他把自己的配枪掏出来仔细把玩,仔细听着高焕捷的汇报,其实陈际帆也没有天真到觉得只要有人振臂一呼,就会把社会治理的井井有条,他也没打算在安徽实施军事化独裁统治,这主要和性格有关。

半晌,陈际帆才对高焕捷说:“回去后,你亲自抓一件事,成立反贪部门,我会向那边的议会通报,不过,这个部门只有侦察权,没有审判权,你要听清楚了。”

“嗯,头,你是怕我这里变成锦衣卫是吧?”

“确切地说,权利太大对你,对我们大家都不是好事,我们将来要是不在了,任何一个继任者都容易被膨胀的权利迷住双眼,小高,你要记住,咱们来自未来,不敢说靠咱们几个军人能改变什么,可至少咱们应该具备那个时代最基本的法治精神,而中国最缺乏的就是这个。”

“头,你放任他们在安徽大搞民主试验,可这样子一盘散沙是不行的。这是战争时期,一个问题点点头就解决的,那帮知识分子要吵上一个星期,耽误事!”

“不说这个了,回去后,部队的事情有参谋长,情报、安全等很多工作就交给你和李涛他们,我要抽出手来看看安徽,要搞军工,搞工业、农业建设,咱们始终是军人,能够给国家,给后世子孙一个稳固的江山比什么都重要,至于搞政治这东西,不是我能说了算的。”

“神鹰”大张旗鼓地从昆明出发,云南省主席龙云、远征军诸将都前来送行,这里面和他有交情的人不多,像龙云等人简直就只是“久闻大名”,陈际帆事情很多,又不擅交际,所以和他们只是泛泛之交而已,可有几个人他就必须见见了。

无论是杜聿明、戴安澜,还是孙立人、廖耀湘,还有排在后面的马维骥,这几个原来的师长现在各个都升了官,都是拜陈际帆所赐。尤其是杜聿明,当年在昆仑关打完仗,国内很多人就拿他和陈际帆比,他很不服气,现在看来,人家就是高,不服不行。

“光亭兄,海鸥将军、建楚将军、兄长、马师长,诸位将军从前线赶来为我们送行,其实大可不必,来日方长,我们还能再聚的。”

“陈将军不用客气,咱们是缅甸战场上的生死之交,现在你老弟要带部队回去光复国土,我们来送送也是应该的。”

孙立人和陈际帆最熟,他道:“是啊老弟,现在你已经是我民国上将军了,为兄好生羡慕你,缅甸战场我们携手抗敌,这份情谊为兄我至死难忘,我们来,主要还是为一件事。”

“兄长请讲,弟时刻铭记当初兄在武汉的相助之情,但有事请讲无妨。”

“你小看为兄了,哈哈,我们此来是为公。”

杜聿明道:“此地无外人,我就不绕弯子了,这段时间我一直都在思考你在彬马那说的一席话,我等军人只有在国家民族危亡之际才找到那种醉卧沙场、马革裹尸的感觉,不瞒你说,之前我们的眼光都只放在守土上面,孰料老弟你居然还想在这场敌强我弱的战争中为国家开疆拓土,光这份魄力我就自愧不如。时间不多,我们就是想问问你,缅北地区现在由我军控制,你觉得我们最终的底线在哪儿?”

“呵呵,底线?要是实力允许,我把不得民国的疆界是整个印支半岛,不过,我想对诸位最后说说想法,和西方列强打交道,主要看实力,什么礼貌什么尊重都是假的,你比他强他才会尊重你。英国人跑了,但是鬼子一旦失败,他们还会回来,要想牢牢占据现在的土地,一方面是政府的外交,那个咱们管不着,另一方面是扶植当地人,什么克钦族、掸邦都可以,不能让他们拧成一股绳。”

“这是不是太不厚道了?”廖耀湘问道。

“中华民族的利益至高无上,没什么厚道不厚道的,再说我们只是把属于自己的土地拿回来,几位将军,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到东北去,去收回属于咱们自己的土地,有可能的话,我还要和老毛子打交道,阻止蒙古分裂,缅甸事关千秋万代,切切啊。”

“老弟,你军事上有一套,军事上难道就没有什么好交待的?“杜聿明道。

“光亭兄取笑了,军事上光亭兄应付得来,缅甸反攻只是时间问题,我们只需做好准备即可,没有英国人,仗还不是一样打?”

到最后,孙立人和戴安澜两人互相看了一眼,双双走上前来,拿出两个盒子,“这是我们对家乡人的一点心意,请将军代为收下。”

陈际帆疑惑地看着他俩打开盒子,乖乖,这哪是“一点”心意,这是金条啊。

“你们这是?”

“老弟不要误会,这几根金条来路光明,是我们攒下的家当,老弟在安徽当家不易,这算是我们这些安徽人的心意。”

“呵呵不用,现在安徽有吃有穿,武器装备有了着落,金条用不着,反倒是这边物价飞涨,你们还是留着吧,家人也需要是不是?真的不用了,回头我还要向这边运大米哩。”

陈际帆坚决不收他们的,要是两位兄长清廉,这几根金条说不定是人家的保命钱,如果他们吃空额、搞贪污,这几根金条来路不正就更不能要。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军人送别不过是互相多敬几个礼而已,可老百姓就不同了,从昆明出发这一路上,老百姓沿路围着陈际帆的队伍,有的敲锣打鼓,有的鲜花彩带,更多的是将家里装水的、装饭的都拿出来,为战士们送上几个鸡蛋,几个烤熟的洋芋。

“谢谢大嫂,我们不能收,谢谢!”

“大爷您的心意我们领了,我们有纪律,不能收!”

“几位大哥,你们也不宽裕,心领了,心领了。”

一路上都是战士们的推脱之词,不过,“神鹰”早就重新规范了纪律,来到大西南,绝对不能那群众的任何东西,违者枪毙,无论军功!

人民群众的眼睛永远是雪亮的,尽管他们很多大字不识,可是他们知道什么人才是他们的救星,陈际帆在车里一路看到衣衫褴褛的当地人,心情更加沉重,他也知道,国民政府在这个地方能坚持下来,真的很不容易。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