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抗日之神鹰天降> 第二百九十九章 上下同心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九十九章 上下同心(2 / 2)

陈际帆在同古指挥部队获得大胜的消息早就传遍了整个果敢地区,在当地汉族人心中激起阵阵波澜,有陈际帆的武器援助,又有新四军担任部队教官,果敢地区很快就扩充到近千人的抗日武装。

胡云峰的电报传来,新四军上下得知将有重大军事行动,一个个是摩拳擦掌。毕竟是军人,有机会打鬼子还是愿意一试的。

远在重庆的老蒋虽然同意了陈际帆的作战计划,可他万没想到,在缅甸,陈际帆能直接指挥的部队远远超过他的想象。

首先是林旭文的部队,由于这支上千人的部队长期在中缅边界的公路上维持交通,所以在短短一个月内不仅帮助安置了大量的缅甸流亡华侨,而且还从华侨里招收了大量的兵员,现在林旭文的这支部队已经是一个团的规模。

第二是王楚英少校的缅甸华侨志愿团,这支部队虽然开始是受国民政府指派,可在缅南的作战中不仅被“神鹰”特种部队救援,而且还在一起并肩战斗,现在这支部队虽维持在八九百人的规模,可现在已经完全受陈际帆指挥。

第三支是新四军特别纵队,这支部队现在已经完成换装,陈际帆早就从自己的储备中悄悄划拨出足够的美式装备给这部分新四军,他知道,这些擅长丛林游击战的精英一旦有了称手的武器,其战斗力绝对强悍。

第四是果敢地区的民族武装,这支部队的总司令是土司杨振材,可实际指挥者是其弟杨振声,杨振声虽然年龄不大,可受共产党影响很深。更重要的是,杨振声在果敢地区不仅有威望,而且此人极力主张回归祖国,愿意和新四军、“神鹰”一道参加对日军的作战。

胡云峰头都大了,没有兵发愁,可现在兵多了更发愁,如何有效整合这些信仰不同、战斗力参差不齐的部队成了当前一等一的大事。

胡云峰给陈际帆发电建议,不能把所有的部队全部放在腊戍以南。既然是打游击,就要让鬼子处于人民战争的包围之中,他建议,组成南北两个指挥部,北面由他指挥,辖林旭文的华侨团、新四军特别纵队和果敢武装,负责腊戍以北地区及果敢的防御;南面由陈际帆指挥,辖独一旅、神鹰特种部队和王楚英部,负责阻击来犯日军。

陈际帆此刻已经驱车离开腊戍一百多公里,在路上他除了考察地形之外,还在思考缅甸战事。很明显,他们呆在缅甸的时间不多了,安徽那边必须在今年开始反攻,至少应该牵制华北日军,使华北的八路军能够喘口气。还有就是装甲部队的使用,陈际帆一直认为装甲部队的使用必须拥有一定数量的制空权,而现在他的飞机八字都还没有一撇。老蒋不敢得罪史迪威,他更不敢。只有在缅甸取得一定胜利,保住缅北与印度的通道,自己的飞机等物资才有机会到手。到手还不行,还必须争取到美国援华航空队的合作,在安徽地区建立雷达站和机场,并帮助培训飞机员、维修师、导航员和地勤人员等技术兵种。

所以此战他不但得大胜,还要趁势反迂回日军后路,扭转战局,想想都艰难。

陈际帆同意胡云峰的意见,北面的多支武装必须有统一的指挥,而他除了要考虑在丛林里和鬼子干仗,还要考虑可能发生的腊戍保卫战,那才是重头戏。

陈际帆的预感没错,15军司令官原先的想法是派遣擅打山地战的56师团执行千里迂回的战略任务,可56师团在良礼彬被独立一旅重创,部队减员严重。他在近卫师团抵达仰光后,决定重新派遣另一支更加擅长山地作战的部队---鼎鼎大名的皇军“久留米”师团,日军18师团来执行此次艰巨任务。

18师团是侵华急先锋,淞沪会战就是这个师团率先登陆杭州湾,包抄中国军队后路从而造成中国军队的崩溃。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8师团隶属山下奉文的第25军,从北到南一路横扫,并首先攻占新加坡。

饭田祥二郎中将给18师团重新配属了上百辆战车和一百多门山炮,而且为了提高部队的机动力,部队大量配备了汽车、摩托车等机动车辆。部队在同古完成集结,待西线歼灭英军主力后,开始千里大迂回。

不过,日军的如意算盘出了点意外,他们根本没想到煮熟的鸭子还会飞,而破坏他们的计划的,正是新38师师长孙立人,孙立人请缨后指挥两个团以最快的速度沿公路经乔巴克当(勃皎东)直扑腊戍。其中113团经过几昼夜激战,从17日一直打到21日,终于将被围英军全部解救。此役,孙立人以一个团的兵力(另一个团守后路),不畏强敌主动攻击,解救英军达七千余人,一度占领仁安羌油田。

不过,卑鄙的英国人不顾盟友死活,不顾仁安羌正在激战,居然在曼德勒下令擅自撤退,甚至在曼德勒北面大桥上安装了炸药。杜聿明长叹一口气,向罗卓英象征性地打了个报告,命令部队从彬马那、央米丁逐次抵抗后撤。

杜聿明念念不忘的是他的作战计划,他的校长临走时已经向他说明情况,命令他在英军后撤之时将主力带到东面的棠吉(东枝),全力守住这个腊戍的南方门户。

杜聿明一路上和陈际帆的电报你来我往,坚定了守住棠吉的信心。

可是史迪威不干,孙立人在仁安羌艰苦奋战的时候,他和杜聿明彻底翻了脸。史迪威坚持命令主力西进乔巴克当,杜聿明根本不理睬他,率领部队向东进发。两人争执不下,请示重庆的蒋介石,老蒋毫不犹豫回电,“坚守腊戍!”并且修改了史迪威的曼德勒会战计划,改为依托曼德勒实施纵深防御。

自此,驻缅盟军彻底分道扬镳,史迪威的会战计划流产,他无力改变中英军队之间分裂的事实,只好带着一帮参谋人员到处布置所谓的“纵深防御”计划。

日子难过的是孙立人,他本来在六十六军就不受待见,军长张轸根本瞧不起他,可没想到他率领的新38师现在陈际帆指挥下参与了同古歼灭战,后又独立解救英军冲出包围,一举成为中国远征军的英雄人物,虽然亚历山大和斯科特两位英国将军先后以私人名义发来感谢信,可依然无法排遣孙立人心中没有根的郁闷。

六十六军他是不想去了,自己的兄弟陈际帆现在下落不明,杜聿明长官又独自率领自己的第五军去了棠吉,可他干什么呢?他的部队在乔巴克当已经和追上来的33师团主力激战数日,虽然歼敌不少,可全师从他以下,团长营长们都不知道这仗打起来的意义何在。

陈际帆怎么可能忘了这位仁兄,在老蒋将重点防守腊戍的命令发到陈际帆手里的时候,陈际帆斗胆建议,让老蒋调新38师从曼德勒沿另一根公路北上,直抵缅北重镇密支那。

蒋介石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倒不是因为他对陈际帆有多么的信任,而是同古歼灭战的胜利让老蒋看到了中国军队独立在缅甸作战的可能。一个多月前西方人不顾中国远征军十万余人,而英缅老爷兵不到一半的事实,任命亚历山大为驻缅盟军总司令的事实,让老蒋倍感羞辱,老蒋认为英国人美国人还是瞧不起他的部队,既然现在翻了脸,那就让自己的部队独自唱一两台好戏看看,即使不行,部队也可依托缅北退回国内拱卫云南,陈际帆的计划比起史迪威的不知要好多少倍。所以,陈际帆的建议很快被通过。而且老蒋授权陈际帆指挥孙立人的部队,反正六十六军现在也是散沙一盘。

孙立人心情大好,不仅因为委员长的调令。他居然和陈际帆重新取得了联系,而且得知了陈际帆关于实施东线战役的计划后更是激动万分,当即向陈际帆请战。

陈际帆回电劝慰孙立人,在密支那休整部队,从国内补充弹药和兵员,在密支那以南建立纵深防御,他告诉孙立人,守住密支那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日军没有给中英盟军多少时间,杜聿明还在眼巴巴地往东赶的时候,收到了驻守棠吉的第六军55师师长陈勉吾的求援电报,电报上说大约一个联队的日军抵达棠吉以西,他的部队损失惨重。

杜聿明大惊,给陈勉吾下了死命令:丢了棠吉,立刻枪毙!

自此,由中国远征军独立支撑的缅甸东线战役拉开了序幕。

下载本书最新的txt电子书请点击:

本书手机:

发表书评:

为了方便下次,你可以在点击下方的"收藏"记录本次(第二百九十九章 上下同心)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谢谢您的支持!!

返回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