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抗日之神鹰天降> 第二百七十五章 虚与委蛇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七十五章 虚与委蛇(1 / 2)

看得出来,当老蒋说道他这个学生的时候,他的神情很是遗憾,甚至是有一点难过的。陈际帆使劲在脑海里搜寻着黄埔军校的精英们。

只听蒋介石继续说道:“黄埔三杰中,居然有两个人是共产党,年轻人为什么都那么倔强啊。”

七个人默默地不吱声,良久,还是胡云峰率先打破尴尬:“委员长说的是蒋先云吧。我们只知道这位蒋先云先生在黄埔时期是一代奇才,后来在斗争中壮烈牺牲。这样优秀的前辈,我们无缘得见,实乃憾事。”

“是的,蒋先云是我最得意的学生,尽管他和我的信仰不同,我还是对他委以重任,共产党那边不爱惜人才,蒋先云、曾中生这些好学生,哪一个有好下场?他们非要铁了心跟共产党,难道在我身边就不能救国?如果蒋先云、陈赓在,战区司令都是他们的,想打日本人?可以,我这个当校长的给他们当好后勤,给他们提供发挥的平台;想从政?也可以,行政院各部随他们挑,可惜啊。”

陈际帆等人开始还觉得老蒋是个有情有义的人,可听到后来觉得不大对劲,怎么这话像是给自己这边说的,

“介石,当着年轻人的面,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你对蒋先云的感情世人皆知,他牺牲后你不也授意国民政府追赠中将军衔吗?还是往前看吧,我看啊,这七个精英未尝就不如你那些黄埔弟子。”

陈际帆心想你们夫妇一唱一和的,当我们真是傻瓜啊,想拉拢就直说,拐那么多弯子干什么。

果然,老蒋忍不住说道:“江山代有才人出,过去的总要过去,现在见到你们,我的心情好多了。当初我在黄埔就曾对学生们讲过,国家的希望在于青年,如果青年们能够少一些内斗,多一些团结,则国运复兴指日可待。共产党那边有我很多好学生,像陈赓,他还救过我的命。我的要求其实不高,只要能跟着我,一切既往不咎。”

陈际帆听到老蒋总在这个话题上打转,知道他既怀念过去的情谊,又想借此试探自己。陈际帆只得应付道:“委员长说的是,要是中国人都能团结起来,两党以及两党之外的很多仁人志士共同在一面旗帜下为中国富强而奋斗,则我泱泱中华可早日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是地是地,”蒋介石也不知是不是发自内心,连赞道:“可是党内党外总有这么一部分人,要和政府唱对台戏,搞得国家把主要精力都放在这上面,才让日本人有机可趁。”

和老蒋说话真累啊,这是陈际帆胡云峰等人的感觉,说了一大通,双方总是在兜圈子,而且老蒋的话绵里藏针,逼得人不得不表态。陈际帆不想在政治问题上纠缠,老蒋的脉他摸不准,也不敢在人家的地盘上乱说,只得把话题渐渐引向抗日战争。

“委员长,英美盟国已经对德日法西斯宣战,保卫滇缅交通成了当务之急,不知委员长急召我等前来,有什么吩咐?”

老蒋何等人精,听陈际帆的口气,就好像没听明白自己的意思一样。他敢肯定,以陈际帆等人的政治水平,是一定听得出自己的话外音的,只是陈际帆没表态,老蒋也不好再说什么,加上远征的事情是他现在最大的心病,所以陈际帆既然转了话题,老蒋也就跟着走了。

蒋介石很为难地说:“政府偏居西南一隅,为抗战已经耗尽了人力物力。现在军队的主力基本集中在长沙,西南地区的部队数量不多。去缅甸作战,从上到下心里都没有底,际帆将军,你有什么好建议?”

陈际帆心道我能有什么好建议?我又不掌握指挥权。他向胡云峰看一眼,意思是该你了。

胡云峰坐得笔直,见头悄悄使眼色,只好硬着头皮答道:“回委员长。远征缅甸是大事。我等不自量力,有几点看法,不知当不当讲?”

“讲,讲。我知道你们对远征作战筹划很久了,你们的意见一定是很好地。”

“是,委员长。日军现在正横扫东南亚,英美联合舰队已经无法挡住日军在太平洋、印度洋和东南亚的步伐,在这种情况下,日军必然进攻缅甸。即可切断我西南援助渠道,又可开辟第二战线,使我两面受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决不能坐等盟军邀请,必须考虑早日开赴缅甸做好迎敌准备。”

老蒋打断道:“我何尝不想这样,数万大军在滇缅边境枕戈待旦,杜光亭等人的请战书隔三差五就送过来。可是英国人不愿意政府军这么早进入缅甸,美国人的态度也是模棱两可。”

“委员长,盟国中最不能信任的就是英国人。其一、他们自持是昔日的强国,根本不把我们放在眼里,看不到我们对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巨大贡献;其二、英国人长期殖民缅甸,搞得天怒人怨。大战来临,他们恐怕在加紧搜刮,此时自然是不愿意别国军队去打扰的;其三,也是最重要的,请委员长务必记得,战争一旦来临,养尊处优英国佬一无制海权,二无殊死一搏的勇气,一旦与日军交火,肯定是溃败之局。到那时英国人会三番五次催促我军入缅,让我军给他们当炮灰,掩护他们撤往印度。这点我敢拿脑袋保证。”

“是地,”老蒋意味深长地说,“部队进入缅甸,语言不通,所有补给全部依赖后方,而这些交通线都在英国人手中,这就等于把自己的命脉掌握在别人手中。委员长,您已经独立领导中国抗战了四年,此中艰难我们这些当下属的真的很理解,所以委员长务必要清楚,自己的命运还是掌握在自己手里比较靠谱。”

胡云峰这话一语双关,既对老蒋点明远征作战不要过多指望别人,又隐隐对老蒋说他们七个的命运不愿交给别人。

老蒋没听出来话里的另一层意思,不过胡云峰的话他不太同意,“胡将军,你是干参谋长的,你应该明白,没有英国人的飞机军舰掩护,我军到缅甸,取胜的希望不大。他们不愿意士兵流血,我们可以,所以双方一个出飞机,一个出人,这样的合作不是很好吗?把英国人得罪了,远征部队的命运堪忧啊。”

胡云峰还要辩驳,老蒋说道:“我已经和史迪威、亚历山大等人谈过了,三方达成一致,这个时候是不好更改的。再说胡将军方才所言也只是建立在猜测的基础上,是不能作为决策依据的。”

陈际帆一听,心道:“老蒋,难道你天生就是打败仗的材料?你也不想想,没有十足的把握胡云峰敢拿脑袋担保吗?您老人家对国际社会实在是太不了解了。”

陈际帆说:“我等并非要左右军委会既定策略,委员长,既然我们来了,说什么也要为国家分忧,作为军团长,我在这里郑重向委员长申请,将我军团特种部队提前秘密进入缅甸,为大部队打前站。请您特批!”

在老蒋的印象中,“神鹰”军团特种部队曾经奇袭过南京,奔袭过上海,还在多次战役中立下奇功,他对这支部队的战斗力毫不怀疑。只是这支部队并不直接听命于他,这多少有些令他嫉妒,听到陈际帆这么说,老蒋犹豫了一下,答应了。

“好,回头我让军政部下一道命令就好。”

“不不,委员长,”陈际帆赶忙制止,“特种部队先期入缅,一定要在非常秘密的情况下进行,既不能让英国人知道,更不能让日本人闻出味道,等将来大部队入缅,特种部队讲和远征军司令部建立单线联系,不仅为主力部队作战源源不断提供情报,还可以袭击日军重要的后勤补给、交通要道,甚至还可以对日军高级将领实施‘斩首’。”

“斩首”,老蒋对这个新名词感到很好奇,“就是刺杀日军高级指挥官,就像在上海那样?唔,好,好,你们送来的日军13军司令官泽田茂的中将军刀还挂在书房,好!你们想要我怎么做?”

“我们只请求委员长一纸手令,再提供一定数量的电台即可。”陈际帆没敢狮子大开口。

“这是不够地,”老蒋手一挥,“国家虽然困难,可也不能委屈了这些勇士,这样,晚一点孔院长过来,我让他特批一些经费给你,电台、装备,你们可以到军政部战备库去找。重庆找不到,就到昆明找。我希望你们能为国家建立功勋,你们七个人都要去吗?”

“卑职感谢委员长的支持和信任,此去缅甸如不能为国建功,我等誓不回还!特种部队由我、胡参谋长和高处长指挥,钟将军和罗将军在开完军事会议后将赶回安徽,我们向委员长申请再调一个旅到昆明作为远征军战略总预备队,不知您以下如何?”

宋美龄半天没开口,因为他们商议的都是军国大事,她不好插话,可现在她也忍不住了,重庆经常有人吹风造谣,说“神鹰”妄图自立门户,甚至和共产党打得火热等等。开始她也是相信的,因为她知道自己的丈夫连人家一面都没见过,根本就谈不上直接指挥,丈夫这个委员长除了给政策和偶尔一些援助支持,对人家部队的影响简直就是零。国内这种事她见得太多了。

宋美龄插话道:“你们委员长这些年又要指挥对日作战,又要领导国家的经济建设,还要独自面对来自共产党和其他人士的责难,他很不容易,对你们照顾不周,你们还要多多谅解才是。”

“夫人言重了,”陈际帆马上起立,“说实在的,我等七人当初回国,原本只是想凭一腔热血杀敌报国,不料委员长日理万机中竟然能对我们这样一支小部队多次关照,我等内心实是感激不尽的,知遇之恩,当涌泉相报,没有为委员长的支持,我们不会有今天。”

陈际帆说的是实话,没有老蒋的政策,他就算是能凭武力拿下安徽,也守不住。就算能守得住安徽,也不会有这么多人才聚集过来。在这一点,他要感谢老蒋。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