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抗日之神鹰天降> 第二百六十章 战火桃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六十章 战火桃源(1 / 2)

发展委员会的成立,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专家的鼎力支持,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有过留洋学习的经历,曾亲眼目睹了中国的孱弱和帝国主义列强的盛气凌人。回国后本是抱着“科技强国”、“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理想,无奈国内先是军阀混战,后又逢官僚主义、贪污腐败横行。

直到抗日战争爆发,他们才总算找到了救国的门路,可是在达官贵人蜂拥而至的重庆、在纸醉金迷的重庆,专家们迎来的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

是陈际帆给他们创造了这个机会!

陈际帆没有在发展委员会里安排军队背景的任何一个人,人事权和财政权全部下放,他只提要求,按照发展委员会提供的预算提供资金和其他力所能及的方便,在这种充分信任的基础上,专家们压抑已久的热情终于爆发了!

首先是白湖农场,可耕作面积增加了百分之五十,粮食总产量增长了一倍,农村卫生事业,农民教育,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和科技推广辅导得到切实有力的加强。由于农业产品在战时的特殊性,发展委员会虽然对粮食、棉花、猪鬃等物资实行统购统销,但是价格很公道,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土地改革试点开始运作,从白湖农场到枞阳、无为、舒城等南方富庶地区到宿县、灵璧、蒙城等皖北平原,大量的无主土地实行承包租种然后挂牌售卖的形式,安置了大量的原佃户和外来难民。

尽管有专家认为制订禁止土地流通的法律迫在眉睫,但陈际帆坚持认为,法律不应该由政府制订,而应该有辖区人民选出的代表进行立法。在此期间,只能暂时允许这种现象存在。

农业的稳定,带来的是人口的增加,商业贸易的繁荣,以前极具垄断性质的供销合作总社被改组为大型股份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彻底分离。而除了煤炭、电力、矿山、铁路、邮政、盐业、粮食等行业暂时由政府垄断经营外,其余行业都向民间资本放开。

当然,事关未来战略的冶金、机械、钢铁等行业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其资金来源是由安徽发展银行(“神鹰”军团出资)为媒介,通过向社会募集债券的形式筹集而来。

由于全国各沦陷区生产水平下降,物资匮乏,物价飞涨、失业严重、土地荒芜,所以安徽成了全国的香饽饽,商人们络绎不绝地来到安徽,从这里买进大量物资到各地高价出售,所以,安徽的资金显得非常充裕。有了钱,投资的项目得以顺利进行,在专家的精心规划下,在工人们日夜不停的工作下,基础工业开始萌芽。

几个月之内,就建成中型铁矿6座,铜矿一座,其他金属矿一座,淮南地区的煤矿产量翻番。从安庆到淮南的公路全线得到修缮,安庆码头、合肥、巢县水运码头容量增加,合肥火车站的机车编组站建成,大型货场即将完工。

建成高炉一座,焦炭厂开始生产。水泥厂、硫酸厂、合成氨综合工厂、炼钢转炉等正在淮南筹建;蚌埠、巢湖地区的民营工厂开始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冒出,缫丝,棉纺、面粉、制碱、火柴、印染、皮货加工、成衣、制鞋、印刷等民族工业成体系地集中,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产业链。

工业的旺盛投资,自然会让商业变得更加红火,街面上每天都会有新的铺面开张,公司注册登记的速度越来越快,私人承包的运输公司、建筑公司开始运营,各种小作坊不计其数,游走于乡村城市的游商每天都会有山货、农产品收上来……

与工商业热火朝天相比,文人们也不甘示弱,几个月内,在新闻出版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报纸、刊物新增十几家,各大媒体在淮南、安庆、蚌埠等地纷纷设立记者站、办事处。

“饱暖思淫欲”,各种茶馆酒楼,西餐厅、咖啡馆争相开业,甚至舞厅夜总会等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之中。

社会一下子变得复杂起来,不但超过了陈际帆个人的控制力,也超过了专家们的道德底线。[. 超多好]思想相对单纯的专家们对这种现象要么是深恶痛绝,喝令禁止,要么是一声叹息,充耳不闻。可是社会治安、民间各种纠纷也有越演越烈的趋势。

有报纸甚至撰文说道:“这个曾被誉为战火之中的世外桃源正在以不可思议的速度退化为第二个重庆,无政府状态下的安徽,将从底层看不见的地方开始腐蚀,进而蔓延到商界、政界,最后是军队。战无不胜的‘神鹰’军团会毁灭在温柔乡中吗?”

陈际帆有幸看到了这份报纸,对腐败他是感同身受的,这个东西一旦蔓延开来,就会想传染病一样从表层迅速侵蚀到肌体,最后积重难返。靠杀鸡儆猴的办法不但止不住这些前贪后继的家伙不断往前的脚步,而且会牵扯大量的精力。陈际帆知道,现在单单靠喊几句振兴中华的口号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定期的学习也不会长久。唯一的办法只能是建立比较完善的法制体系,让司法系统彻底独立,让人民也有说话和监督的权利。

他感觉,必须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保障刚刚开始的经济振兴,这个政权不能复制重庆模式,由上而下指派官员,然后由军队作为强制力量保证其平稳运行,这种模式看起来效率很高,实则蕴藏着巨大危机。

走访很多专家的结果,大都认为美国模式比较适合此时的情形。就是首先建立议会,由各政党、团体和人民代表选出代表召开议会制定法律,然后是一个强有力的政权在法律的框架下执政。

“三权分立”?这个词在陈际帆读中学的时候还是政治书上一个遥远而有点万恶的词汇,可是来到这个时代,亲眼目睹国民政府的腐败和独裁,亲眼目睹底层百姓所受的种种不公平,善于总结和思考的陈际帆开始倾向于这种模式。对陈际帆而言,他的理想就是:在安徽,国民党也好、共产党也好,其他如民主政团同盟等组织都是平等的,都可以在议会里通过选举占有合法席位,都可以用提案的形式通过对自己代表的阶层的法律。允许人民重新有游行示威、集会结社和出版等自由,土地、地租、工资、利息等最敏感的领域,将有切实可行的法律作为保障。

思考完这些框架后,陈际帆站起来伸了一个懒腰,这玩意儿比打仗难多了。可是陈际帆知道,他们打仗到底是为了什么。只是单纯地为了杀日本人报仇泄愤?还是通过不断扩张的武力去朝着一个虚无缥缈的世界大国奋斗?都不是,归根结底,是要让中国的同胞都能过上安全、健康、富裕、尊严的日子,这才是军人奋斗的最终目的。不然,和军阀又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陈际帆相信,单靠武力不但不能说服蒋委员长和毛主席领导的共产党之间的内战,甚至最后还要被迫卷进去,战争,中国人难道在抗日战争之后还要再来一场规模更加巨大的战争?到时候这支抗日英雄部队是转向进攻国民党还是向共产党开枪?

这么大的事,陈际帆决定首先给自己的六个战友通报。紧急把大家找来后,陈际帆把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大家先是一阵沉默。他们知道头心里想的是什么,在他们那个时代腐败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头想做一次勇敢的尝试。

钟鼎城说道:“老陈,你可要好了,这条路一旦走下去就没有回头路了,按照咱们刚来时候的想法,部队到时候还是要回到党和主席的领导之下的,后来你说为避免参加内战,部队会登陆动东京,作为占领军。今天我们一旦这样走下去,后果如何都无法预料啊。”

其他几个军官比较年轻,对政治不讨敏感,所以没说话。陈际帆说道:“我们这些当兵的,在和平时代听党指挥,只考虑怎么去完成党交给的任务。可是今天的情况完全不同了,要知道,我们身处的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时代,不夸张地说,除了我们这几个人还是原来的样子,我们吃的、穿的、住的,认识的,消灭的都是这个时代的。打仗的时候我们义无反顾,纵然会有牺牲也毫不犹豫,如今,为了国家的长远利益,我愿意带着大家再次踏入未知的领域,一如当初我们组建‘神鹰’一样。军事上,我是你们的领导,可我们实际上已经是亲人,是兄弟,我们在这个时代,注定要把命运连在一起,分不开了。所以,我需要你们的支持,让我们像当初热血豪情打鬼子那样,重新学习如何保证这条船平稳驶下去,纵然有一天我们不在了,也能给后人留下一些可资借鉴的东西。”

“同意!”“同意!”沉默之后大家再次表态。

得到战友的支持,陈际帆开始实现他的庞大计划。

首先是把想法和发展委员会的专家们做了沟通,他一针见血地指出,社会的良性循环不能建立在某个领袖或是团体自律的基础上,全体中国人都有权利参与和自己利益相关的事务,享受国家发达带来的幸福,没有人能够代表人民做主,政权的建立需要各阶层人民的广泛参与,这样他们才会从内心认同这个政权,在保卫家园,抵抗外来侵略的时候爆发出强大力量。

陈际帆的讲话得到了激动万分的知识分子们一致的鼓掌和赞扬,甚至有人把他比作是孙先生和华盛顿。他们感到最难得的不是这番讲话,而是一个手握军权的将军居然一点也不迷恋权力,要在自己的辖区进行民主试点。这不正是辛亥革命以来无数中国人为之努力奋斗终身的目标吗?

“特区议会”这个新名词迅速传遍安徽“神鹰”辖区和周边国民党、共产党占领区,各方对这个事件都高度重视,决定要在“特区议会”里展开争夺。

特区议会分为参、众两个议院,参议院议院由各县平等间接选举产生,每县九名,任期三年,每年换选其中三分之一,众议院议员由各县按人口比例直接选举,每3万人有一个众议员,并随着人口的增加,众议员代表的人数相应增加。

至于议会组织等事情自然不用陈际帆操心,知识分子们不乏对美国民主制度、宪政制度有过深入研究的人,在民主的召唤下纷纷出谋划策,最终规定参议院和众议院工作范畴、权限和两院互相制衡机制,虽然由于时间紧迫,很多地方还显得粗糙,可架子毕竟搭起来了。

有了“特区议会”,紧接着就是“特区执政官”,这个概念当然是陈际帆提出来的,这个新鲜词立刻大家的认同,“特区执政官”由各县参考美国选举人制度选举,是特区最高行政机关。

特区综合法院,独立检察院等为代表的机构也相应成立,标志着陈际帆试点的三权分立正式开始运作。

随着首届议会开会日期的临近,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出现了,专家们不傻,这种试点其实就是未来中国政权形式的一个尝试,这个尝试首先必须有一份极具权威的宪法保障,可“军事特区”只是一个地方,根本无权颁布任何形式的宪法文件,否则这和分裂国家有什么区别?到时候日本人不来,中央军可就要来了。没有宪法文件,以后怎么保证这些东西不被人为破坏?

没想到这个棘手的问题到了陈际帆这里,他只说了一个词:特区基本法。

代表们叹服,这个陈际帆是一个绝世天才,是不是孙中山在天有灵,感动了上苍派下这么个天才来拯救中华。当然这只是一个玩笑,在陈际帆强力推动下,基本法起草会议如期举行。

194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胜利三十周年纪念日,这是一个能够被再一次载入中国近代史和世界历史的日子,各党派、团体和各县民选代表受邀、报名来到淮南礼堂,在这里就未来特区政权的组织形式进行激烈讨论。 本来会议第一个重要议程是请陈际帆讲话,他拒绝了。这有什么好讲的,代表们来不是吃喝玩乐,不是听自己废话的,而是来办正事的,是办他们自己的正事,会议选举安徽大学新闻学院院长闻一多为议长,沈宗翰教授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主任,开始了长达一个月的会议。(美国制宪会议长达半年)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