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抗日之神鹰天降> 第二百五十八章 不卑不亢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五十八章 不卑不亢(2 / 2)

胡云峰当然不会客气,“西方社会对战争的认识还是很肤浅的,一般来说他们只看到实力,或者说只相信实力。所以在战争初期,他们不会看好实力稍弱的一方,当初全世界都不看好中国,认为中国甚至不能坚持三个月,后来又说中国坚持不了一年,可是现在,我们依然在坚持。敌后的八路军现在已经有几十万,新四军发展到十万人,政府军依然能集结数十万部队和日军进行会战,日军还是之占领中国少数交通线和大城市……”

“胡将军,德国不是日本,德国有全世界最精锐的装甲部队,他们有全世界一流的参谋体系和职业军人,他们的军事工业的先进程度就连美国也比不了。”

“可是苏联也不是中国啊,”胡云峰说,“大家也许忘了,苏联有上亿的人口,两千万平方公里的国土纵深,更重要的是,他们有仅次于美国的工业实力,德国人能造的东西苏联人也能造,德国人有优秀的军官,难道苏联人就没有吗?拿破仑当年在莫斯科是怎们败的?还有,就连我们蒋委员长都不会投降,凭什么斯大林会放弃抵抗呢?希特勒也好,你们西方政治家们也好,都低估了苏联人的抵抗意志,要知道,苏联是一个高度集权的国家,它可以在短时间内动员起强大的国防力量,它可以在短时间内将国家转入战时体制。2200万平方公里啊,就是放任德国的坦克自由驰骋,也要花不少时间吧?”

史迪威彻底服气了,怨不得眼前这位看上去一脸稚气的军人能够担任中国最强悍部队的参谋长,光这份战略眼光就可以让许多自诩为战略分析家的西方人惭愧的自杀。

他正要说话,不料胡云峰又接着说道:“我们多次跟您谈到中国的《孙子兵法》,这本书多次提到战争中的双方强弱是不断变化的,今天强并不代表永远强。”

史迪威一头雾水,要知道,那个时候由于中国很弱,外国人很少去重视中国古代的这本兵家盛典,就连中国人自身,不也是也学习外国为荣吗?全然忘记了老祖宗留下的宝贵财富。史迪威不明白很正常,中国古代动则几十万上百万的作战,以弱胜强的例子比比皆是。

“中国历史上有一次著名的战役,是两个军事实力集团之间在黄河边的战争,一方的军队有八十万,”胡云峰心想吓死你们这些老外,你们西方一个什么亚历山大的家伙带着几万人占了屁大个地方就称作是什么第一军事家,让你听听也好,“而另一方不足十万,用你们西方人的眼光来看,战争不用打了,可以投降了。可是结果呢?弱的一方烧掉了对方的粮食和马料,就是毁掉了对方的后勤,这下子强势的一方迅速土崩瓦解,弱势的一方取得战役的全胜,最后灭亡了当初强的一方。”

陈际帆和高焕捷肚子里这个想笑啊,参谋长居然拿官渡之战来忽悠美国人,要知道在他们还在读小学的时候就知道这个战例的,一个初中生就可以说出这个简单的道理来。

史迪威这回真是彻底服了,他似乎明白了,是什么让眼前这些年轻的中国军人具均有如此自信,是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啊;他还明白了为什么在西方很多人看起来很费解的事情,在他们的嘴里是如此的轻松,原来他们在战争的研究上,早就超过了时代。如果这个国家真的有一天,重新回到世界强国的大圆桌上,史迪威不敢想象后果。

“可是我们不明白了,既然你们认为德国人不一定能打赢,为什么还要支持德国人呢?你们就不怕苏联人将来的报复吗?”

这回该陈际帆回答了:“第一,从民族感情上讲,德国毕竟在中国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帮助过我们,我们中国人是讲‘有恩报恩,有仇报仇’的,尽管这种帮助并不是无偿的;第二,从地缘政治的角度上讲,一个太强大的苏联并不符合中国的利益,当然也不符合美国的利益,更不符合英国的利益,在这一点上我们是一致的;第三,苏联人在这次世界大战中并不令人同情,它为了自身的利益和德国签订过互不侵犯条约,它趁人之危伙同德国瓜分波兰,它恃强凌弱侵略芬兰,吞并波罗的海三国。这些行径在我们看来,与希特勒并没有什么不同。说白了,都是国家利益,不是吗?”

史迪威无话可说。不过他没想到陈际帆随后会抛出一个近乎疯狂的提议。

陈际帆说道:“德国人胜利了对你们自然没有好处,可是德国人不会胜利!我可以负责人地告诉您和您的总统阁下,将来第一个反攻柏林的,一定是苏联红军!既然德国不会赢,那么一个战胜国苏联,一个更加强大的战胜国苏联对美国又有什么好处呢?它会在欧洲与美国分庭抗礼,他强大的军队甚至会成为战后欧洲所有国家的噩梦,他会把势力伸进地中海、中东、太平洋、甚至是,古巴。”

其实陈际帆还有句话没有说,苏联会把手伸进中国东北。谈判嘛,当然是要找对手的需求点了。

史迪威和他的同僚们能够被总统委以重任,在战略上自然不会是一无是处,陈际帆胡云峰说的这些,他们没有办法反驳。尤其是关于苏联的问题,总统曾委托国内战略研究专家做过详细研究,很不幸,总统花费重金得到的结论在这几个中国军人看来就像是背历史书那样简单。

“陈将军说了这么多,我可不可以理解为,你们并不希望我们干涉与德国的来往?”

“确切地说,不但不希望,而且我们希望美国提供帮助,对德国援助中国的物资商船给予适当保护!”

“这太荒谬了!难道说我们的海军要给希特勒的船队护航?就是因为船上装载了你们所需要的物资?美国人不可能这么做,我们的盟友英国不会允许我们这么做,苏联更不会同意,你以为小胡子元首会希望自己的商船受到美利坚合众国的保护吗?美国人不会同意的。”

史迪威情绪激动,他的书记员正在旁边专心致志地记录着,生怕漏掉一句话。

“你们会的!首先,德国人的商船会悬挂中立国瑞士国旗;其次,德国人的援助是帮助我们战胜日本,这一点上,希特勒算是为美国省钱了;最后,也是最秘密的一点,请在座各位一定要严格保密,我们如果在盟国的帮助下迅速强大起来,那么我们就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收复东北四省,甚至更多,一个军事上强大的中国军队在远东牵制苏联,这很符合美国的利益。请将军给总统带一句话,战后,一个被迫偏向苏联的中国和一个与美国保持友好的中国,哪一种更符合美国利益?美国愿意失去中国吗?”

“好吧,我会如实转达,陈将军,您几位是我见过的最好的外交家,你们睿智、自信,具有超一流政治家都不具备的战略眼光。可是,贵方刚才所说完全是建立在推理的基础上,就算是我个人愿意相信,可总统呢?他拿什么说服国会?拿什么说服军方?”

“正如您所说,我们对世界格局看得很清晰,我们曾预言德国人会席卷欧洲,结果怎样?我们曾预言德国人会攻击苏联,结果怎样?我还不止一次提醒您和您的同胞,日本人一定会在今年冬天发动对太平洋舰队的突然袭击,尽管我不希望这样的悲剧发生,可是,这完全是有可能的。而且我还不得不遗憾地告诉您,就算是贵国相信并有所准备,损失也是一样惨重。”

“这又是为什么?”史迪威好奇地问道。

“除非你们像老鼠一样躲起来,否则,你们打不过日本海军,现代海战根本就不是靠舰船吨位和舰炮口径决定胜负,而是海军航空兵,没有制空权就没有制海权。这一点上日本海军的飞行员和飞机要远远强于你们,相信我!”

“不过最后的胜利依然属于美利坚合众国,因为决定战争胜负的,还有综合国力!美国可以自己世界一流的工业实力弥补这些差距,而日本不行,我们可以用广阔的战略纵深来弥补差距,而日本也不行。所以,先生们,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陈际帆话都说到这个份上,就看史迪威和他的总统开不开窍了。面对自以为高人一等的美国人,陈际帆除了靠历史知识作为谈判的唯一筹码外,他实在没有什么可以再拿出来的了,“神鹰”的战绩?笑话,不要说部队不到十万人,就是中央军上百万人,人家也没放在眼里,一个连步枪都要靠外援的部队,在人家眼中啥都不是,人家之所以肯来是因为未来自己能拖住日本人,可这点优势并不足以让美国人改变对中国的看法。

陈际帆其实没想到,他们已经背得滚瓜烂熟的这些所谓历史知识,在当时看来,每一句话都是极具价值的东西,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无价之宝。而且陈际帆他们这些受过军校教育的职业军人,分析得合情合理,绝不是像巫师般信口胡诌。

最令史迪威惊讶的,是这些年轻军人发自内心的自信,他发誓就连重庆那个自居领袖的蒋委员长和他的那些官僚都不会由此自信,西方强国的法则他们看得很透,他们会很娴熟地将这些全部用于谈判桌而不会感到有什么难堪,他们不会被中国所谓的‘道德’束缚,他们不但能打仗,而且还精于谈判技巧。史迪威在重庆政府那里的自信在这里荡然无存。

镇服史迪威之后,谈判变得异常顺利。陈际帆要求在10月底能够从美国得到三十万套单兵装具和药品,含钢盔、夏冬作训服、内衣、袜子和军靴以及武装带、军用水壶饭盒、背包、军毯、子弹袋等。要求按照现在部队的迷彩样式除印上青天白日徽章外,钢盔和肩章一律有“神鹰”标志,此外美军参战后,向“神鹰”提供不少于三个师的轻型坦克、自行火炮、大口径榴弹炮和加农炮,以及相应的油料和备件,提供侦察机100架,p-40歼击机100架、b-25中型轰炸机20架、运输机5架和至少一个旅的空降兵部队装备,大功率雷达一部和相应的航炮、弹药和航空炸弹油料备件。

并请史迪威以私人方式帮助联系陈纳德上校,帮助“神鹰”训练飞行员或是进一步加强双方合作事宜。

面对陈际帆的狮子大开口,史迪威只作记录,如果真如他们所说,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那这点装备对于转入战时体制的美国根本不算什么,如果美国没有参战,那么,史迪威和总统能做的除了给他们订做单兵装具外,就只有祈祷上帝保佑了。

双方会谈算是圆满,结束后,美国代表团依然像德国人之前所做的那样,在“神鹰”驻地观摩了这支部队从征兵、训练到合成战术演习,还参观了军政大学和已经开始建造的粗糙的钢铁厂和冶金厂。

美国代表团的一举一动自然牵动着各方面的神经,日本间谍苦于无法刺探到更有价值的情报,而德国人的情报也很灵敏,重庆和南京方面的驻华使领馆立刻得到了消息,称美国人拿着一批巨额装备从“神鹰”军团换走了很多有价值的资料。

其实德国人之所以会这么灵通,完全是陈际帆授意情报人员向德国人透的风声,目的就是提醒德国人,你们再不来做生意,我就转投别人了。

德国人在苏德战争的初期尝到了甜头,然而战争越往苏联领土深入,受到的抵抗就越强烈,马上就到冬天,德国人上上下下都在猜测,到底能不能在寒冬之前让元首站在红场上检阅部队。

德国驻华大使在得到希特勒授权后,也派出精干的谈判代表来到安徽,准备探探口风,看看“神鹰”军团还有没有利用价值。

外交部早就打过招呼,元首之所以允许向“神鹰”输送少量武器,是基于第三帝国的利益,并不是要和中国人重新修订关系,所以一再嘱咐大使馆,不用给中国人什么承诺,一切听元首的。

送走史迪威,陈际帆没想到又要再打一次口水仗,磨嘴皮子的事儿真累啊!

下载本书最新的txt电子书请点击:

本书手机:

发表书评:

为了方便下次,你可以在点击下方的"收藏"记录本次(第二百五十八章 不卑不亢)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谢谢您的支持!!

返回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