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社的“讲用先进分子表彰大会”结束以后,陈秀丽和马红学又被推选为出席旗“活学活用”的积极分子了。
一时间,陈秀丽和马红学成了响当当的人物,尤其是陈秀丽。
她在各级“讲用会”上的发言成了广播站的主要内容,公社乃至旗里的旮旮旯旯,到处传播着那个“仨学生智擒反动老师”的事迹。
第二年春天,陈秀丽光荣地出席了盟里的“活学活用积代会”,会后又被选为出席自治区的代表了。
陈秀丽占有别的代表们无法竞争的优势:烈士家属,女的,年轻。
马红学到盟里就“到此为止”了,回村接茬儿当他的民兵排长了。
陈秀丽的大和娘见自己的闺女每天都是兴高采烈,忙忙碌碌,说不定自治区的“积代会”之后,还要上北京,还要见毛主席,怕是也难说咧!
“唉,这闺女整天这样疯,到底是好还是坏呢?”
这对老实巴交的老夫妇也拿不准章程了。
不管父母如何的吃不准,当女儿的依然如故,依然高歌猛进。
她参加各级“活学活用讲用会”,从公社走到旗,又从旗政府所在地走到盟委所在的城市,后来又被盟委选入巡回“讲用团”成员,到处去现身说法。
到底去过多少城市,多少乡镇,多少工厂,多少学校,已经记不清楚了。
笼统的印象是,所到之处,锣鼓,鞭炮,红旗和大幅标语,一处比一处欢迎的场面更热烈,更隆重,像暗中比赛着似的。
所到之处,热烈的掌声,满台的笑脸,大段的欢迎词,热情而又激昂。
所到之处,七大碟八大碗,荤的素的,蒸的煮的,面的油的,肥的瘦的……一齐涌上餐桌,也像暗中比赛着似的。
“唉,以前真是白活了。”
陈秀丽感叹着,想想还在沙窝坑儿里猫着的的父母,想想自己以前的生活,真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地下,没法比,再比就没法活了。
头二十来年只去过河北公社,白城一次都没去过,这回可是大开眼界,见到了没见过的大世面,受到许多有头有脸的领导人的欢迎和尊敬,尝腻了从来没尝过的美味佳肴……她的心胸也变得开阔了,没有必要和顽固脑袋的大和娘计较了,那些小沙窝坑儿里的人才见识过啥呀,这几天吃的饺子都比他们一辈子吃的多!
好一场风风光光的转悠,可还是要回家的。
走在四十八顷村的“长安街”上,街巷太脏了,怎么到处是粪坑和灰堆、柴垛呀。
“革命的新农村搞得这样脏,五类分子干什么去了呢?一定要像先进地区学习哟,要给他们制定每天早晨清扫街道的制度。不学习真的不行哟,不学习真的落后哟!一定要找干部和民兵排长们谈谈,到家马上就去找,必须马上展开学习才中啊!”
陈秀丽一边走着,一边在心里想着,看到了不足,就要勇挑重担。
“回来啦,上屋吧,你娘正在做饭!“走到家门口时,正坐在灰堆旁那个老榆木疙瘩上抽烟的大跟她说了一句,没滋没味儿的。
“回来啦,上屋吧,饭马上就做中了!”
走到屋门口,正要到房后抱柴草烧火做饭的娘跟她说了一句,没滋没味儿的。
“唉,怎么会这样呢?怎么感觉这样不对劲儿呢?”
陈秀丽有些纳了闷儿了,像她这样高规格的“讲用团”成员回村,怎么没有人搞个欢迎仪式呢?最起码也得笑脸相迎吧!
“唉,真是个小地方,太没有政治觉悟与政治敏感性了!”
陈秀丽把这一切都归罪于四十八顷村的政治思想工作搞得不到位,更准备要勇挑重担了。
“要不要去见见村支部书记呢?要不要去见见生产队长呢?”
陈秀丽坐在炕上盘算着,盘算的结果是不去,最起码是不必刚一回来就去找他们,主动找他们是一种没有身份的表示。再怎么说咱也是和盟委书记握过手,照过相,吃过饭的大代表,再怎么说盟委书记还给咱碟子里夹过菜咧!再怎么说旗委书记跟咱坐过同一辆小汽车咧!这两个村干部算什么大瓣蒜哟,本该在咱一进到村里时,就要敲锣打鼓地欢迎咱,再主动向咱汇报工作才对。虽然他们是支书和生产队长,可咱是自治区级的“积代会”代表哟,别说四十八顷村了,就是整个河北公社咱也是“蝎子拉屎独一份”吧。
“到村子里去转转去。”
决定刚刚浮现在脑海里,她就暗暗地为自己叫起好来,这绝对是一个聪明而又英明的决定哟。
村巷里的树木房舍、粪堆、灰堆和草垛,既熟识而又显得陌生。
村人们看见她,有的离得远远地就拐进了别的胡同,有的实在无路可躲了,就硬着头皮走过来,打声招呼,没精打采地走过去了。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