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废目> 第七十节 悲伤的“糊饽饽”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十节 悲伤的“糊饽饽”(2 / 2)

连着“泡子头”的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沟子,它直通向老哈河。

到了雨季,泡子里的水会溢出来,顺着这小河沟流到老哈河里去。

每到这个时候,便是费凡最快乐的季节。

他和他的小伙伴儿们到小河沟子边把那简陋的衣服――褂衩和裤衩一撸就跳进河水里,相互扬着水,甚至抠一把臭泥向对方的身上打去。

打累了,闹累了,往河沟边的河滩上一躺,没抽一根烟的工夫,就又投入了“战斗”。

有时候,小伙伴儿们也会搞些合作,用水草绑成一个长长的粗粗的捆子,沿着河沟推鱼。

推到一段河岸边比较平缓的地方,一头停住不动,另一头加快推进的速度,一齐用力推到岸上。

那些鲶鱼、鲫鱼、鲢鱼随势冲到岸上,成了费凡和小伙伴儿们的战利品。

还有一种捕鱼的办法就是各自为战了。

流水把河沟子的两岸冲出了许多窝窝儿,特别是树根下,会冲涮出一个很深的洞子。

费凡和小伙伴儿们就一拉溜地摸过去。

他们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把手伸进那些窝窝儿或小洞里,又想摸到鱼,又怕摸到水长虫,摸到“割鱼”也是挺惨的。

“割鱼”没有鳞片,样子有点儿像鲶鱼,身上也有黏液,背鳍坚硬得像是一把小刀子,很锋利,能把手割出血来。

“割鱼”由此而得名。

只是,费目在这里想说明的是,老哈河的人们总是把“割”读作“嘎”,所以这种鱼应当读成“嘎鱼”的。

尽管可能有危险,可当手伸进有鱼的窝窝儿或小洞里时,那颗心还是会高兴得快要跳到嗓子眼儿的。

鱼儿也不是个大傻瓜,它们不会坐以待毙的,会使劲儿地往洞的深处“扑楞”,只能用手把它们死死地掐住,再将它们捧出来或者是抱出来。

不管是推草捆子还是用手摸,捉的鱼都要放到一起,最后统一分配。

这一点,可是比“独生子女”们强多了!

有时,费璋会找到沟子边来,还是绷着脸儿,不给儿子一个沟通的机会。

八岁那年,费凡有了小弟弟,该上学去了,在家里太淘气了。

老师就是父亲。

费璋每天都非常紧张地盯着这几个学生的一举一动,上课要背着手,放学回家要排队。

有一次,费目和小伙伴儿们正在河沟子里洗澡,他们的费老师突然驾到,站在了岸边。

这些上学不久的孩子刚刚进行完礼貌教育,见着老师不要下跪磕头,要鞠躬。

于是乎,这些学生就光着腚跑上岸向老师行了一个鞠躬礼。

“以后不穿衣服不许行礼!”

说完,这位老师气乎乎地转身走了。

一天放晚学,费目、马驹子、丫丫、胡芳等十几个孩子排着队,唱着“嘿啦啦,嘿啦啦,天空出彩霞,地上开红花”的歌,过小桥,回家。

“啊啊,你们看,那是不是‘糊饽饽’呀!”

费凡眼尖,突然间看到有一只刚长翎儿的小鸟儿“扑扑啦啦”地钻到附近的树丛中去了。

它对孩子们的诱惑太大了,那棕色带有黑白花纹的羽毛,那伞状的羽冠,以及那细长的略带钩状的嘴和“糊饽饽”、“糊饽饽”的奇怪叫声,很早就引起了费凡的注意。

小村传说: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可怜的童养媳在做饭时把饽饽给蒸糊了,就被狠心的恶婆婆给打死了。这个童养媳化成了一只好看的小鸟儿,整天在哭诉着“糊饽饽”这样的一宗冤案,这只小鸟儿也就叫做“糊饽饽”了。

费目认为,这种叫做“糊饽饽”的小鸟儿,应当就是布谷鸟儿吧,因为没有亲见过,只能算是猜想了。

费凡被这只鸟儿迷住了,回头一看,身后没有跟着父亲,就从队伍里冲出去,钻进树丛里,把那鸟儿摁住,抱在怀里。

费凡不顾小伙伴儿们的想看一看的请求,撒开丫子,飞也似地奔回家。

可是,跑回家的费凡还没有来得及仔细地把这个小宝贝儿端详一番的时候,父亲已经“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推开了家门,推着儿子就往外走,把那鸟儿又放回了树丛。

第二天,费凡自然是被点名批评了。

打那以后,费凡真的规矩多了,用翠儿的话说就是“我的这个小马驹子刚刚截上笼头了”。

返回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