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安得令,身先士卒,率200名锦衣卫痛殴群臣,几名大臣被打死,大部分被打,只有少数人见势不妙,撒丫子逃跑才得以幸免。
215名朝臣罢朝请愿,这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事情,也是历朝历代发生在金銮殿上最大的血案之一。所以,年轻的嘉靖皇帝非常冲动。他令人将杨慎绑上金銮殿,大骂:“杨慎,狗东西!你竟然扇动群臣搅闹皇宫!令朕是可忍而孰不可忍!”
杨慎气昂昂,一副宁死不屈的样子:“我父于国家有功,皇上这么对待他,是在羞辱他,臣不服!”
嘉靖皇帝:“你父于国有功,首先要感谢大明朝廷给了他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他有功,大明王朝没有亏负他,让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还要怎么样?他奏请告老还乡,朕准其所请,如何是在羞辱他?”
杨慎:“朝廷惯例,对国家有卓著功勋的朝廷首辅,告老还乡时,赏银应是20万两。我父挽大明江山于狂澜,有济世宰相之誉,皇上何故仅赏父臣票银5万两?这不是在羞辱臣父,蔑视大臣是什么?”
嘉靖皇帝:“你父杨廷和无君无父,灭绝人伦,他的功再大,能抵消险些逼疯一个太后、逼疯一个母亲的大罪吗?”
杨慎:“臣父着眼大局,为了大明王朝的江山社稷,反对皇上重新后考,皇上不思臣父用心良苦,反骂他无君无父,灭绝人伦。天理何在?”
嘉靖皇帝气懵了:“杨慎,枉你为一代名士。你父有没有母亲?你有没有母亲?”
杨慎理直气壮:“如果是面对这种情况,臣的母亲一定会深明大义!”
嘉靖皇帝拍案而起:“好,杨慎,朕现在就令你回去把你母亲的坟给挖了!”
杨慎气愤地回答:“臣的母亲上敬老,下抚小,无一丝过错,皇上凭什么要将她的坟挖了?”
嘉靖皇帝:“你只要将你母亲的坟挖了,朕就封你为朝廷首辅。为了光宗耀祖,为了你能当朝廷首辅,你的母亲肯定深明大义,愿意让你去挖!就是她不愿意让你挖,为了光宗耀祖,你也必须去挖!”
杨慎气昂昂的:“可微臣没有想当首辅的意思!”
嘉靖皇帝暴怒地:“那朕也告诉你,朕爱自己的母亲,为了母亲,朕也可以不要所谓的江山社稷,甚至不惜粉身碎骨!”
杨慎呆了。
嘉靖皇帝:“朕现在给你三条路,一是回去挖你母亲的坟,然后回来当朝廷首辅。二是朕派人去挖,你不得有任何怨言,这样朕只当你是畜生,不夺你的官。第三,你不是当今名士嘛,如果你爱你的母亲没错,那么别人爱自己的母亲又错在了什么地方?你给朕写个理由,如果天下人都服,那么朕也服。如果天下人不服,那你就按搅闹金銮殿的罪名,给自己定个罪吧!朕给你三天时间,好好选择吧。”
嘉靖皇帝的换位思考终于让杨慎认识了自己的罪过,他自判发配岭南(YN境内)充军,以此来向嘉靖皇帝认罪。
杨慎(1487—1559),明代文学家,24岁以状元及进士第。“大礼议”中,以扇动百官罢朝获罪。因反省到自己的错误,所以,被发配到YN后并无大的怨言,而是发愤著书立说,在当地扬善风,行善事,最终成为当地人民崇拜的三个偶像之一:观音、诸葛亮、杨慎。
杨慎活了72岁,临终前20余天写下了《六月十四日病中感怀》:
七十余生已白头,明明律例许归休。
归休已作巴陵叟,重到翻为滇海囚。
迁谪本非明主意,网罗巧中细人谋。
故园先陇痴儿女,泉下伤心也泪流。
“迁谪本非明主意”,深刻反应了杨慎的忏悔心情。或许他天天都在盼望着嘉靖皇帝能够原谅他,重新召回自己,但“左顺门请愿案”实在影响太大了,它深深刺伤了嘉靖皇帝的心,为了从这段阴影走出来,嘉靖皇帝早把他的名字从心里抹去了。
杨慎,一个在中国历史上本该有所作为的人,因为一念这差,让嘉靖皇帝背了骂名,也毁了自己的一生。
;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