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征古进士及第出身,现职枢密副使兼吏部侍郎。李征古这个人,别看是深受孔孟之道教育出的一个人,处事却是非常之圆滑。是真正能够做到媚上欺下的一个人。
一方面他利用烈祖皇帝希望南唐能够文人治国,武人拓土的心里。积极卖弄自己的学问,并得到了烈祖的认可,取得了现在的位置。
对于朝廷中跟他级别一般同僚们,李征古在历史上也不像是宋齐丘与五鬼一般的,排除异己,而引人痛恨。他的策略就是同级别的人谁都不得罪,所以南唐的各方势力对他都没有太多的敌意,使李征古也能在现在的这个官职上坐的比较稳定。
另一方面,李征古为自己谋利,却是一点儿也没有比那些贪官们的**少的。
只不过,更聪明的李征古的做法却不是明面上的勒索治下的百姓,靠增加赋税来捞钱。
他走的路子,类似于周宗一般,但是行事的方法又比周宗来的龌蹉了点。干的都是利用自己的身份,和手上的权利,以权谋私的事。
比如说在做袁州刺史时,利用国家梳理河道,身为刺史的他能够事先知道梳理路线之机。先低价买下沿线原本灌溉不好,又贫瘠的土地。待河道梳理完毕,这些土地就变成了,被肥沃的河底淤泥覆盖,而又能得到疏通后的河道良好灌溉的良田了。这一进一出的价格差而获得的财富,就可以想象了。
像这种类似于后世的,先在地铁修建前就低价买下沿线的地皮。待地铁建成后,靠地价成倍猛翻,而赚取暴利的事,李征古这一生都没有少干。
而李征古在枢密副使的位置上,利用战时枢密院统管出兵钱粮物资的相关事宜,而特别指定物资的供应商家,而从中捞取钱财对他来说,也只是小钱而已。
因为毕竟是国家大事,在烈祖皇帝这么强势的皇帝手下做事,以他的小心谨慎,断不会为了钱财而断送了自己的前程和性命的。所以质量上一般不会搞得太不可收拾,故而捞的钱财也是有限。
李征古一生利用权力捞够了钱财,在历史上元宗上台后的一年。
因为连年面对
(本章未完,请翻页)中原后周的攻伐,元宗李璟的国库见底。
为了获得大量用兵所需巨额的钱粮,以及要送给周世宗柴荣大量财货,以祈求能够得到喘息之机。南唐官府就对治下的百姓增发了大量的赋税,最后到了就连谁家里的母鸡下蛋,柳树发芽都得交税的地步。南唐的百姓们是痛苦不堪,就希望后周的军队能够打过南唐来,解救自己了。
这个时候李征古的家乡父老也在缴税之列,乡老们面对凶恶的税吏,倾尽了家财也是不够缴税的。所以都求到了当时为朝廷重臣的李征古家。李征古倒是一个满护家的人,他就自己掏出了财货百万,为自己家乡的人缴纳了赋税,可见其财力之深厚。
不过后来李征古还是在元宗晚期剿灭五鬼一党的时候,顺手给铲除掉了。他可以说虽荣华了半生,最后也是没得到一个好结果的。
话说回来,李煜现在遇到的柴克宏与李征古之间发生的这一段,在历史上同样的发生过。只不过是在原历史轨迹上的好几年后,柴克宏率军反击吴越军的入侵的时候的事。
时间虽然提前了,不过在李煜看来,发生的情节似乎是一样的。命运中该有接触的这两个人,还是接触上了。
前面也说了,东征军的三员统军大将,分别为孟坚、柴克宏、赵仁泽。
虽然三人被任命的官职不同,是以招讨使孟坚为主,都监使赵仁泽、先锋使柴克宏为辅。
不过在李煜打算中,却是要让三人各领一军,分三个攻击群,互为犄角的一同对付吴越。
这样一来可以更大的发挥了这三人各自的主观能动性,互不统属的三人,就可以不受限制的发挥各自的才能。另一方面算是解李煜内心深处,对这三人在历史上忠心耿耿的为南唐与吴越作战,而未有什么好结果的郁结的心结。
让这三人分别统兵,问题就来了。孟坚原来是周邺的副将,一直跟随周邺左右,虽从未有独自领兵镇守一方的履历,但是在军中也是很有资历的。而且本来这次灭闽的封赏过后,他也很有可能会得到一州的防御使的位置干干。
这次统兵,南唐打算出兵三万,三个人一分,也就是一人带兵一万。孟坚这次回金陵献捷也是带有自己的原班人马的,再加上李煜的引荐,他一路跟何敬洙的关系处的也比较好。所以就算枢密院不从别处拨付人马给他,他的本部人马再加上从何敬洙那里借点人,也是足够了。
至于何敬洙的手下兵马的调配需要兵部的许可手续,现在的兵部尚书,烈祖李昪的女婿老好人严续,也不会冒着得罪周邺和何敬洙这两位烈祖皇帝现在都高看一眼的节度使面子,而为难这件事的。
常州团练使赵仁泽的一万兵马就是他手下现在正带着的常州兵,也是不需要重新调配的。
只有身为龙武都虞候,其实一直都待在家中赋闲的柴克宏是没有直属手下的。至于他老爹原来的手下,虽不说是人走茶凉,但是也是都各自有了自己的新位置,跟这个原来的少帅的联系也并不是太多了。现在柴克宏能够动用的也只是家中的几个家丁护卫而已。所以柴克宏统领的那一万人,以及所需军械物资都是需要枢密院给其配置的。
(本章完)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