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很久以前,最远可以追溯到周朝之时,古人取名之外会另取一字。
《礼记·檀弓》称:“幼名,冠字。”
这句话的解释就是:“始生,三月而加名,故云幼名;年二十有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故冠而加字。”
当然,“年二十有为父之道”时加字,只说的是男子;对于女子,则是“许嫁笄而字”,到了出嫁之时(15岁)加“字”。
人一出生就要起名,是为了分别彼此,否则便无法以独立身份进入既有的社会秩序系统之中。
对小孩直呼其名,不会有什么顾忌,但同样对已经成年者,便显得不够尊重,取字,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所以,古人的名,主要用于自称;古人的字,主要用于他称。
当然,也不是说所有的情况下都必须对人称字不称名,这要依对话双方的相互地位而定。
彼此地位相当者,尊称别人用字不用名,谦称自己用名不用字;而长辈对晚辈、老师对学生、上级对下级,也可以称名而不称字,这样显得更亲切。
如果说起名是为了分彼此,那么取字就是为了明尊卑。这是名与字功能的基本区别。
另外,在大中国男子取字多为寄情怀。
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说:“字所以表其人之德。”正如言为心声一样,字也是人们抒情怀的手段。
近代维新运动的领袖人物康有为,字广厦,意在表达自己为黑暗****下的国人争得一个开明、自由的生存“广厦”的宽阔胸怀。
今日吕父亲自给吕岩取字为“任之”也有它特有的含义。
文学大宗师黄炎溪曾解释过这个词;“任之”何解?对得起良心,对得起国家的事情就大胆的做。无所谓之事、无聊的流言,这些事不要管他,由它而去,任之。
任之,这是吕父对儿子衷心的祝愿。他代表了吕父原谅了吕岩为了梦想离家出走的事情。他站在父亲的角度支持这个儿子。
看着这两个字,吕岩真切的明白父亲的心!父爱如山,父亲的爱让吕岩感到心里更加沉甸甸。这爱让他羞愧,让他难受想哭。
而且这取字之事在大明也有一些改变。
首先男子加“字”之年龄在于二十有二。
其次,在大明朝男子取字除了是传统习俗,长辈寄托愿望之外,另有一个重要的作用,身份认证。
大明多豪门。
虽说人人平等,自由平等的口号也喊了一百多年。但是门第之见深入人心,所以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字”。
如今的取字之事只是一些有身份、有地位、有文化的人专属之事。
贫苦的老百姓不可能有“字”,只有名。
“字”,成为豪门贵族的专有权利,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取字也渐渐成为了名门子弟彰显身份的一种表现。
而在吕家,《吕氏族规第三十六条规定》,吕氏第一继承者得以由长者取字·······
所以在吕家更只有家主继承人才有字。
比如吕父,吕继业,字伯泰。而吕岩二叔却没有字。
有字很重要!这一张纸上的两个字有和无代表着这个人大不相同。
看着这包牛皮纸里的两三张字,吕岩若有所思,他好像明白了一些事情。
······
“怎样,你父亲还好吧?”吕锦衣施施然走进书房,身后跟着两个随从。
环绕书房,像主人一般打量。
“你父亲?”
“呵呵”,吕岩心里对二叔的不满愈加深重。
这可是你的亲大哥。而且即使是父亲要求的要住在书房里,你也不能真的就把他放在书房吧?
一个病人住在书房,怎会好?
一个病人只有一个女孩照看,怎会好?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