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室:即剑鞘。汉·扬雄《方言》:“剑鞘自河而北,燕、赵之间,谓之室。”
剑廓:剑梢的别称。汉·扬《方言》:“剑梢自关而东或谓之廓”。
剑珥:即剑格。又名剑镡。《庄子·说剑篇》释文引司马云:“镡,剑珥也。”
剑穗:剑柄后缚的装饰品。近现代剑术套路有长穗与短穗之分别。
剑袍:即剑穗。有文武之说,文剑佩带剑袍,武剑则无。
剑术的套路有:七星剑、青萍剑、昆仑剑、八卦剑、武当剑、达摩剑、三才剑、盘龙剑、峨嵋剑、八仙剑、醉剑、对练剑等。
折叠编辑本段中国古代名剑
轩辕剑: 黄帝所铸,首山之铜,天文古字,广黄帝东行,纪云帝崩,葬乔山,五百年後山崩室空,惟剑在焉,一旦亦失去画影。
腾空剑:颛顼所有曰,拾遗记曰:“颛顼高阳氏有此剑,若四方有兵;此剑飞赴指其方,则克在匣中常如龙吟虎啸”。
禹剑: 夏禹所铸,腹上刻二十八宿,面文明星晨,背记山川,藏之会稽山
启剑: 夏王启铸,铜,三尺九寸,後藏之秦望山。
太康剑: 夏王太康铸,铜,三尺二寸,太康在位二十九年辛卯三日铸。
夹剑: 夏王孔甲铸,牛首山之铁,铭曰“夹”,孔甲在位三十一年以九年甲辰铸
定光: 殷太甲铸,文曰“定光”,太甲在位三十二年以四年甲子铸。
照胆: 殷武丁铸,铭曰“照胆”,武丁在位五十九年以元年戊午铸。
含光剑: 殷代,列子曰:“卫周孔其得殷之宝剑,童子服之却三军之众。一曰含光,二曰承景,三曰脊练,承景脊练”。
镇岳尚方剑: 周昭王铸,铭曰“镇岳尚方”,昭王在位五十一年以二年壬年铸五剑各投五岳。
昆吾剑: 周穆王时西戎献,链钢,长欠有咫,用之切玉如泥。
骏剑: 周简王铸:铭曰“骏”,简王在位十四年以元年癸酉铸。
干将,莫邪: 吴人干将,莫邪所造。《吴越春秋》载:“吴王闯庐使干将作二剑,其妻莫邪断发翦爪投炉中,剑成,雄号“干将”,雌号“莫邪”。
越五剑: 越,欧冶子造,铜锡,越绝书载:“欧冶因天之精神,悉其伎巧,铸成五剑,一曰“湛卢”,二曰“纯钧”,三曰“胜邪”,四曰“鱼肠”, 五曰“巨阙”。
越八剑: 越王使工人所铸,采金。拾遗记载:“越王以白牛白马祀昆吾之神,以成八剑,名曰“掩日”“断水”“转魄”“悬翦”“惊鲵”“灭 魂”“却邪”“真刚”。
龙渊: 楚命欧冶干将所造,铁英,越绝书载:“楚王闻吴有干将,越有欧冶子,命风胡子往见之,使作铁剑因成龙渊”
泰阿工布: 铁剑,秦昭王铸。铭曰“泰阿”,昭王在位五十二年以元年丙午铸。
定秦剑: 秦始皇铸,采北祗铜。铭曰“定秦”,皇在位三十七年以三年丁巳铸
神剑: 汉太公所得,命诀载:“太公微时有冶为天子铸剑指太公腰间佩刀曰:‘若得杂冶即成神剑,可以克天下’太公解投冶中剑成授太公”。
赤霄: 汉高帝所得,铁。铭曰“赤霄”,高帝以秦始皇三十四年得於南山及贵常服之斩蛇即此剑。
神龟: 汉文帝铸,三尺六寸,同时铸三剑刻龟形故名,帝崩命入剑玄武宫。
八服: 汉武帝铸,铭曰“八服”,以元光五年铸凡八剑五岳皆埋之
茂陵剑: 汉昭帝所得,上铭“直千金寿万岁”昭帝时茂陵人献一宝剑故名。
毛贵:汉宣帝铸,“以本始四年铸,一曰毛二曰贵以足下有毛故为之贵”。
衍: 汉平帝所得,上有帝名,平帝在位五年以元始元年辛酉掘得上有帝名衍因服之。
乘胜万里伏: 王莽铸,铭曰“乘胜万里伏”,莽造威斗及神剑皆链五色石为之。
更国: 更始刘圣公铸,铭曰“更国”。
秀霸: 汉光武所得,铭曰“秀霸”,未贵时在南阳鄂山得之。
玉具剑: 光武以赐冯异,七尺,冯异传赤眉暴乱三辅,以冯异为征西将军,讨之车驾送至河南,赐以乘舆七尺玉具。
剑龙彩: 汉明帝铸,永平元年铸,上 作龙形,沉之洛水中,水清时,常有见之者。
金剑: 汉章帝铸,金质,建初八年铸投入伊水中。
安汉: 汉顺帝铸,铭曰“安汉”,永建元年铸。
中兴剑: 汉灵帝铸,文曰“中兴”,建宁三年铸,同时铸四剑铭文皆同後一剑无故自失。
孟德: 曹操所得,上有金字铭曰“孟德”,献帝建安二十年操於幽谷得之
思召剑: 袁绍所得,上铭曰“思召”解思召为绍字,古今注:“袁绍在黎阳梦神人授一宝剑,及觉果在卧所。”。
蜀八剑: 蜀昭烈帝铸,采金牛山铁,三尺六寸,一备自服,余赐太子禅,梁王理,鲁王永,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各一。
镇山剑: 蜀後帝禅造,一丈二尺,廷熙二年造此巨剑以镇剑口山,故名。
倚天: 其利断铁如泥,操自佩。
青釭: 操赐夏侯恩持之,后被蜀将赵云在长坂坡夺得。
三剑: 魏太子丕造,一曰“飞星”,一曰“流采”,一曰“华铤”。
文士剑: 杨修献魏文帝,文士传杨修以宝剑与魏文帝帝佩之语,人曰此杨修剑也。
吴六剑: 吴大帝所有,古今注载:“吴大皇帝有宝剑六,一曰“白虹”,二曰“紫电”,三曰“辟邪”,四曰“流星”,五曰“青冥”,六曰“百里”。
大吴: 吴大帝孙权铸,采武昌铜铁,文曰“大吴”,黄武五年共作剑千口。
流光: 吴王孙高铸,文曰“流光”,建兴二年铸。
皇帝吴王: 吴主孙皓铸,文曰“皇帝吴王”,建衡元年铸。
步光: 晋怀帝铸,铭曰“步光”,永嘉元年铸。
五方单符: 晋穆帝铸,铭曰“五方单符”。
隶书: 晋孝帝铸,铭曰“神剑隶书”,以太元元年埋此於华山顶。
定国: 宋武帝铸,铭曰“定国”,永初元年铸此剑後入于梁。
永昌: 宋废帝昱造,铭曰“永昌”,元徽二年造於蒋山之巅。
梁神剑: 陶弘景造,金银铜锡铁五色合为之,文曰“服之者永治四方”,长短各依剑术法,梁武帝依普通中庚子命弘景造神剑十三口。
镇山: 北魏道武帝造,登国元年帝於嵩阿铸。
太常: 北魏明元帝造,铭背曰“太常”。
四尺千金剑: 唐晋公王铎所有,剑侠传唐晋公有千金剑,以获李龟寿。
火精剑: 唐德宗所有,杜阳杂绵载:“夜见数尺光明斫铁即碎”。
酉蕃宝剑: 宋监载:“右相都督张浚请御前降西蕃,宝剑给赐有功将士以为激劝”。
古铜剑: 宋苏轼所得,东坡集载:“郭祥正遗古铜剑,东坡谢以诗”。
楚铜剑: 宋郑文所得,方舆志载:“宋奉官郑文尝官楚武昌江岸裂出古铜剑,文得之冶铸精巧,非人工所能成者”。
安定剑: 明初安定王所贡,咸宾集载:“洪武甲寅安定王遣使贯异剑赐以织金文绮命其酋长立”。
折叠编辑本段更多古代名剑
干将: 古代名剑名。干将,本人名,相传他与其妻莫邪铸有名剑二枚,因以名其剑。《吴越春秋·阖闾内传》:“请干将作名剑二枝。干将者,吴人也;莫邪,干将之妻也。干将作剑,金铁之精不流,于是干将夫妻,乃断发剪爪,投于炉中,金铁乃濡,遂以成剑,阳曰干将,阴曰莫邪。”一说干将、莫邪铸剑,铁汁不流,莫邪投身于炉而成剑。参见“莫邪”。
古代剑名。与“莫邪”剑齐名。②人名。是战国越人欧冶子之徒。《吴越春秋》:“吴王阖闾,使干将铸剑,铁计不下,莫邪(干将之妻)断发剪爪投入炉中,金铁乃濡,遂以成剑。阳曰“干将”,阴曰“莫邪”,命其名以记之。”
莫邪: 古代宝剑名。或作“镆邪”、“镆铘”、“莫铘”。唐·陆广微《吴地记·院门》载:吴王阖闾使干将铸剑,铁汁不流。干将妻莫邪问该如何办,干将说:从前先师欧冶子铸剑时,曾以女子配炉神,即得。莫邪闻言即投身炉中,铁汁出,铸成二剑。雄剑叫“干将”,雌剑叫“莫邪”。一说莫邪断发剪爪.投于炉中,而后剑成。参见“干将”。
古代名剑。②春秋时期吴国铸师干将之妻。《吴地记》:“匠门之名干将门。吴王使干将于此铸剑,……其妻莫邪……跃入炉中,铁汁遂出。成二剑,雄号干将,作龟纹;雌号莫邪,鳗文。”参见“干将”条。
吴干: 指春秋时期吴国名剑“干将”。《战国策·赵策》:“夫吴干之剑,肉试则断牛,金试则截盘义。”《吕氏春秋·疑似》高诱注:“吴干,吴之干将者也。”参见“干将”条
干胜: 古代名剑。《广雅·释器》:“断蛇、鱼肠、纯钩、燕支、蔡愉、属镂、干胜、墨阳,并称名剑。”
雌雄剑: 古代名剑。晋·王嘉《拾遗记》载:昔吴国武库之中,兵刃铁器,俱被物食尽,而封署依然。王令检其库穴,猎得双兔,一白一黄。杀之,开其腹,而有铁胆肾,方知兵之铁为兔所食。王乃召其剑工,令铸其胆肾为剑,一雌一雄。号“干将”者雄,号“莫邪”者雌。其剑可以切玉断犀,王深宝之,遂霸其国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