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的春秋,诸侯林立,战事迭起,越来越多的百姓流离失所,却依旧不能唤起统治者丝毫的怜悯。
灵御看着满地疮痍的百姓,心中万千思绪:难道自己所要做的便是让这些贫苦百姓的生活再雪上加霜吗?
一怒之下,灵御一把火烧了密函,又下令将城中各家官员储备的三千担粮食尽数散给了百姓,这才使整个晏城免于一场劫难。
开仓放粮,让灵御尽得满城的赞誉。
可有百姓称赞他,便有人记恨他,被迫交出了自己粮食的各户官员联名上书,说灵御不但违抗军令,而且假传皇命,一时间灵御又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越王爱之惜之,终没有杀他。
可即便再惜才,却也要顾及天下官声,悠悠之口。所以责令他三日之人收缴五万军粮,否则以军法论处。
五万军粮,莫说给他三日,纵使给他三十日也万万收缴不来,况且面对那些凄苦的百姓,他又于心何安?
第一天,城中缴粮的士兵前倨后恭的问他是否征粮时,灵沽浮愣了一下,随即又淡淡道:“我在,绝不征粮!”
第二天,城中缴粮的士兵有些怯懦的问他是否征粮时被灵御一双如炬的眸子眸子狠狠瞪了回去。
第三天,缴粮的士兵尚未进门,就被灵御一支从他耳畔射过的冷箭封住了所有的话。
前去向越王复命的那天晚上,灵御想了很多,但对自己私自违抗皇命一时却没有半点的后悔,以自己一人的性命换下芸芸众生,这笔帐他不觉得吃亏。
一连三天,晃晃而不可终日的百姓终于放下了一颗悬着的心,没有征粮,日子总还算能过下去。众人一面感慨灵御的心怀气度,一面又为他捏了把汗,两度违抗皇命,恐怕不死也难。
一场征粮,搞得惊天动地。
第四天清早天还未亮,灵御暂住的官府门口却已堆满了城中的百姓高呼:“忠孝节义,何罪其实!”
一时间官兵与百姓之间因为灵御的生死剑拔弩张,王位上的越王坐不住了,几次派人来镇压却是扬汤止沸。
灵御有心一死保全忠义,无奈却只险自己于更加艰难的处境,一时间晏城的情况成了一个死局。
是怜曦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
怜曦-----也就是灵沽浮的亲娘。
那天,一身流紫衣衫的她坐着四轮马车湮没在高呼请命的人群中,将这城中的种种事由看的清楚。
灵御……
一个素昧平生的将军,却因固守忠义的气节,就这样悄悄隐入她的内心。
当即她便吩咐了随行的管家,捐粮五万。
忘了说,怜曦是富甲一方的赵祈的独女,五万担粮食不过是她的一句话。
都说英雄可以为佳人一掷天下,可谁又能想到佳人也可以为英雄抛下万金。
那日怜曦乘车将五万担粮食送到灵御面前时,两人只不过对视了一眼,便已此生此世不负相离。
……
渐渐地,一向寡言的族长竟也断断续续的讲了许多,以晴看着那瞳孔泛起的点点泪光,心里也满满都是敬意。
等不及要更多去了解一点,以晴又问:“那后来呢?”
“后来……”族长的喉结动了动,脸上欣慰的笑容也渐变得僵硬,以晴看着他骤然发生的变化心里一沉。
后来灵御在晏城用一顶大红的花轿把怜曦娶进了门,本是天作之合的一对璧人,却因战乱而误尽了一生的年华。
那年灵沽浮尚不足五岁之中,灵御却忽然得了带兵征战的旨意挥军南下,临行前一晚怜曦将一枚平安佩放进他的战袍,为的便是佑其康健,可是没想到,第二天领兵出发之时,玉佩却在他飞身上马的那一瞬间上,碎了。
怜曦慌忙的去拾破碎的玉片,却不小心割伤了手,看着鲜红的血液一滴一滴展在碎落的玉上,怜曦的脸霎时没了血色。
都说玉通灵,此话不假。
此一战,灵御果然没能如约回来。
那是一场恶战,其惨烈程度用触目惊心来形容有过之而无不及,越晋两国的大将均以身殉国,也算将精忠报国四个字演示到了极致。
有坟无骨,怜曦就这样连他最后一丝的念想也没能握住。
待侥幸回还的士兵将灵御的衣物送到怜曦手中时,她已哭的几近气绝。
那一夜她将年幼的灵沽浮交托给自己的丫头,又遣散了府中所有的下人,等到月上中天,换上灵御初见她时的流紫衣裙,最后跳了一次他最喜欢的越舞,之后便点燃了自己房中的纱蔓,给以她若梦浮生年华最后一笔做了了结。
不离不弃,生死相依。
那是火光冲天里,怜曦留给整座城最后的记忆。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