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从萧何VS刘邦看职场厚黑学(上)
萧何和刘邦都是沛县的人,萧何在沛主吏掾,就是沛县组织部人事部的处长,负责沛县官员的选拔和任用。反正不知道什么原因他就特别看重刘邦,并且一直在各方面照顾和支持刘邦。就像一个处长老是去拍一个科长的马屁,多少还是有些奇怪的。
后来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秦末天下大乱,萧何也就推举刘邦在沛县斩白蛇起义,并且一直帮助刘邦到最后打败项羽,平定天下,这些都是大家所熟悉的故事了。
刘邦也还算给萧何面子,在大封功臣的时候,除了几个被封异姓王的以外,在集团内部把萧何评为功劳第一。其他武将们很不服气,说都是我们在披坚执锐、冲锋陷阵去拼命,萧何他就是坐在家里种种地,收收租凭什么功劳第一。刘邦当时给了一个后来成为著名的典故的分析,你们这些去拼命冲锋的都是“功狗”(有功劳的猎狗),萧何是发现猎物,指挥猎狗的“功人”(有功劳的猎人),打猎成功了,当然是功人的功劳要比功狗大。不管那些武将们服不服气,对于刘邦来说萧何所领导的稳定的大后方,是他们刘汉集团获得楚汉战争胜利最主要的原因。刘邦还特许萧何剑履上殿,要知道在汉朝后来只有王莽、霍光、董卓、曹操这些大权臣才做到的剑履上殿。
刘邦和萧何也成了自古以来君臣之间良好关系的典范。
【初疑萧何】
如果事情就是那么简单,那么也没有什么可以多讲的了。事实上,刘邦对于萧何还是非常不放心的。原因很简单,萧何所领导的关中平原地区是当时经济和农业最发达的地区,生产力最高。而且四面都是要塞,易守难攻。如果哪天萧何叛乱,自立为王的话,萧何只要派一支部队把函谷关一堵,那么他刘亭长,别说统一天下,连个亭长都别想了。一旦前方战事吃紧,想要逃命的地方都没有,马上就会变成孤魂野鬼。而且如果萧何叛乱,只怕马上韩信等人也会马上拥兵自重,那么很可能刘邦将会比项羽更早地听到四面楚歌声了。
这个就是中国家族式企业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企业中的老大是创立企业,打天下的人,他们总喜欢自己冲锋在第一线,去处理最艰苦的问题,把企业内部的管理交给二把手。虽然老大和二把手共同打拼,但是很多时候他们的关系并不像外人看起来的那么铁。老大基本上是不想把企业传给二把手的,他们更多是想把企业给不成器的富二代儿子们来接班,这时候他们最担心的事情是二把手收买了团队、客户、供应商,哪天二把手自立山头的话,最忠诚的战友就会变成最强大的敌人。
刘邦当时就是这种心态,所以早在汉三年,楚汉还在胶着拉锯战的时候,汉王就多次派遣使者去慰问丞相萧何。一开始萧何还蛮开心,以为老乡关心他。这时候一个姓鲍的儒生提醒萧何说:“丞相,您别天真了。我们老大在前线打得那么艰苦,没赢了几场仗,自顾不暇,还等着别人慰劳呢。他现在一直派人来慰劳您,是对您有疑心了,您还是把亲戚孩子中能打仗的全派到汉王边上,这样可以试试是否可以消除老大对您的疑心啊。”萧何一听觉得有道理,就按照鲍生所说的做了,刘邦看到萧何把后代都送来了,很开心,对萧何就放心了。
这就是二把手解决老大疑心的第一招,就是留把柄给大佬。当老大手中有二把手足够多的把柄的时候,他自然就会放心,危机也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这是刘邦和萧何间的第一次交锋,虽然没有什么真正的冲突,但是我们似乎闻到了点空气中的杀气了。
【再疑萧何】
高祖十一年,陈豨叛乱,高祖亲自带兵平叛。战事还没有结束,韩信在关中叛乱,吕后和萧何一起用计杀了淮阴侯韩信,这就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典故。高祖听说了萧何平定的韩信的叛乱,就拜萧何为相国,并且加封了五千户的封地,增加了他的私人卫队五百人。
当时很多人都来道贺,但有个叫召平的人却来表示哀悼:“皇上在外作战,风餐露宿。您老在京城可以吃香的喝辣的,还不用冒生命危险。就这样皇上还要给您加封食邑、设置卫队,这是因为韩信刚刚谋反,皇上对您也不放心。加封食邑是为了稳定你,设置卫队实际上是来监视你的。希望您辞让封赏,然后把家产拿出来赞助军队。这样皇上就会高兴了。”萧何听从了召平的建议,高祖果然很高心。
高祖十二年,秋天,淮南王英布叛乱。楚汉相争时期,英布是刘邦用反间计从项羽那里策反的大将,是当初项羽手下第一能打仗的将领,他为刘邦平定天下也立了很大的功劳。由于看到韩信、彭越被杀,英布一直担心有一天刘邦会对他下手,所以就干脆主动起兵反叛。刘邦虽然年纪大了,也只能自己率军亲自征讨。
每次一离开长安,刘邦的疑心病就会起来,他生怕哪天被萧何堵在关外回不去,所以又多次派遣使者去询问萧相国在忙些什么。得到的回答是:“萧相国在长安处理朝政,明察秋毫、安抚百姓,并且仗义疏财,慰劳百姓和军队。”刘邦一听到这新消息,心里就开始打鼓了。他担心的正是萧何的威望太大,人气太高。虽然这时候自己手下还有萧何的子侄作为人质,可是在这个逃命的时候连自己儿子都可以踢下车的汉高祖心中,人质是不值钱的;更何况不像楚汉战争时期刘邦的子女在身边,这时候是去平叛,刘邦自己的老婆孩子都在京城,如果萧何叛乱的话,他手中的筹码未必比自己少,与其担心一个人心里不踏实,还不如想办法让自己踏实。这时候刘邦的心中已经起了杀萧何之心。空气中开始弥漫血腥气了,萧何却还蒙在鼓里。
总算萧何手下还是有些能人的,一个幕僚看出了其中的蹊跷,就向萧何说:“相国,不久您就会向淮阴侯一样被灭族了,您还不知道么?”萧何大惊失色,连忙问原因。那个幕僚说:“您的地位是相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您的功劳第一,封地最多,还能怎么再给您加官进爵?而且从汉王入关开始您就在关中治理,得到百姓的拥护,十多年了,百姓都一心向着您,您这时候还在勤勉办事,努力获取百姓的好感,树立威望,这是很危险的。皇上的疑心病很重,所以一直派人来问您的情况,是怕您利用自己的威望在关中反叛啊。”
萧何听了以后浑身冷汗直流,忙问:“那我该怎么办啊?”
这就在很多企业或者机构里面,痛苦的二把手的心态。第一他们需要为整个公司所有的决策负责,很多时候需要为大当家的背黑锅;而成功、出风头的机会却只能让给老大;但是同时他们由于已经没有了政治上上升的空间,经济上也已经什么都不缺了,老大们已经不知道该怎么鼓励激励二把手了,这时候他们想要获得老大的信任是不容易的。
那个幕僚说:“您现在唯一的方法是毁坏自己的名声。建议您在关中地区强买强卖,低买高卖,强行赊购,强行借贷来玷污自己的名声。(《史记萧相国世家》‘今君胡不多买田地,贱贳贷以自污?’)如果您这么受人痛恨的话,皇上就对您放心了。”于是萧何听从了那个幕僚的方案,干了很多亏心事情,百姓们怨声载道,刘邦听说了以后很开心。(“上乃大悦”)
刘邦搞定英布以后带兵回到京城。很多百姓拦下刘邦的车架,状告相国萧何强买强卖百姓土地房屋价值几千万钱(估计在现在也价值好几亿了,绝对是应该要枪毙的大贪官了)。刘邦听说了这件事情以后,没有生气,反而内心很暗爽。
到了长安,萧何去拜见刘邦,刘邦笑着对萧何说(“上笑曰”):“您老一堂堂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相国,居然也会鱼肉百姓啊?”这个笑实际上就把刘邦的底细给暴露了,照道理说老大知道手下的人在自己的地盘贪赃枉法,影响集团统治的稳定,应该是大怒,而且应该要送去法办的。可是在刘邦的内心他知道,第一,萧何不是赵高,不是那种会把他的帝国搞得一团糟的大奸大恶之人,刘邦一定知道萧何是爱民如子的好官,所以萧何是坏不出什么水平的;第二,刘邦是很聪明的人,根据萧何一贯的表现,他一定知道这个鱼肉百姓的行为实际上是萧何自损名望来表示忠心,把这个做好人的机会让给刘邦;第三,通过这件事情,刘邦知道了萧何是很怕他的,对于一把手来知道说手下最主要的助手畏惧自己,内心绝对是值得暗爽的。
所以刘邦也没有难为萧何,很开心的把揭发萧何的信全部丢给了萧何,对他说:“这是你自己造的孽,你自己去和百姓认错处理把,我不来追究了。”
这个故事《史记》中有记载,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面却没有记载。司马老先生实在是不知道该怎么解释分析这个事件,因为这件事反映的正是人内心非常阴暗、肮脏、不可告人的部分。
刘邦没有错,他的天性就是狡猾,他的内心就是要怀疑人的,任何决心跟着他的人必须要接受这个事实。而这个特质,是在他在乱世,布衣称帝获得成功的基本政治能力。刘邦刚刚打进关中,他的手下司马曹无伤就到项羽那里出卖他,如果不是项伯这个二百五,那一次刘邦就会被项羽大卸八块了。打败项羽以后,不管是不是事实,至少刘邦认为淮阴侯韩信,韩王信,赵王张敖的家臣贯高,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相国陈豨这些人都或者反了或者准备造反。在刘邦眼里只要有政治实力的人都是危险的,都有可能要造反。
汉初三杰中的千古一将的韩信已经被杀;运筹帷幄的张良自从项羽被灭以后就天天装神弄鬼,求仙练道,不和其他政治人物往来,只求自保;就剩下那个立下万世之功的萧何还活跃在政治舞台上,刘邦怀疑的对象轮也要轮到萧何了。
萧何就更没有错了,他勤勤恳恳地为老刘家当了几十年的二把手,镇国家、抚百姓、供军需、给粮饷,把个根据地治理的井井有条,到老了六十来岁了,老大还要怀疑自己。萧何是知道刘邦的手段的,被老大惦记的人是不会有好下场的。萧何又没有政治野心,也没有政治实力和老狐狸刘邦斗上一斗,为了保全一家人的性命,他就只能违心的去欺压那些平时都很尊重他的劳苦百姓。所以萧何为了自己活命做得是没错的。
两个人都没错,可是一个老大怀疑老二,老二只能靠贪赃枉法来逃命的故事,怎么向后人解释啊?这不是为奸臣找理由么,如果奸臣们都说鱼肉百姓的目的是“自污名节,以释君疑”,谁来为这个局面来买单呢?没办法,我们这个唐宋第九家的司马光老先生也只好放弃了,投降了,鸵鸟了,他选择了逃避、忽略了这个故事。
我们不能忽视,这个故事给我们当代人什么启示呢?我想他的核心只不过是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企业的一把手是非常强势的人的话,那么作为二把手唯一的方式就是把自己隐藏起来,不能把自己表现得太完美,等到时机成熟了再表现也还来的及。
就像苹果公司,SteveJobs绝对是个狠角色,但凡他只要有一口气在,这个号称世界上最值钱的公司能抛头露面的就只有他一个人。很多苹果产品的粉丝,他们同时上也是乔帮主的个人粉丝。这时候苹果公司的首席营运官(COO)蒂姆·库克(TimCook)他就把自己隐藏得很好,非常的低调,我们几乎不会在任何的媒体和公开场合看到他的身影。包括之前媒体在猜测乔帮主百年之后,苹果帮的帮主的时候,COO库克也只是作为一个普通的候选人,并没有被大力的吹捧。
到了2004年乔帮主因癌症手术恢复的两个月的时间里,库克曾暂行苹果CEO一职。虽然这时候他被推到了风头浪尖,库克还对外说:“取代史蒂夫?别开玩笑了,他是无可替代的。这是人们必须要接受的现实。即便在我退休很久之后,我仍会在苹果看到满头灰发、年逾七旬的乔布斯。”
多么死忠和没有野心的二把手啊!
(摘自通讯世界网::.cn/news/html/2011/8/25/201182585651504.htm)
直到那一天,乔帮主油尽灯枯,彻底倒下,实在干不下去了,这时候他才想起了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他的库克,当然在美国社会,库克的支持还是需要通过苹果公司的董事会。就这样千年老二库克就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成功上位,媳妇熬成了婆,成为了这个天下一帮的新帮主。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