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如何用好你的李广
根据前两章的介绍,我们先总结一下李广这个人:
第一,李广是整个社会都需要的业务能力非常强的顶尖技术人才。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当时的社会对于华夏民族来说最大的威胁就是北方的游牧民族,对于当时国家和社会来说最需要的人才就是可以领兵打仗,骑马射箭的战士,在这方面李广绝对是第一流的。
第二,李广是个好领导。他廉洁,仁爱部下,有个人魅力,凝聚力强,可以和部下同甘共苦。加班熬夜他坚持到最晚,工程抢险他冲在第一个;分配赏赐他先给部下,好吃好喝的也先想着部下;当了军部级干部四十来年,连套房子都没给自己留下,所以他的部队非常有凝聚力,手下们都喜欢给李广卖命。
第三,李广喜欢冒险,不喜欢风险评估。所以经常会让自己身陷绝境。这样的例子很多,上一篇已经写得很详细了。这样的人他经常领导团队去干他自己觉得对的事情,由于他的凝聚力和他的技能他可以带队冲得很远,但是有时候方向错误的话,冲得越远就越危险。
第四,他不喜欢严格的工作流程,不喜欢复杂的书面报告流程,喜欢自由的管理方式。这个在前面和程不识的比较中我们已经谈到了,李广喜欢行军没有严格的队列和阵势,幕府简化各种文书和簿册工作,这个在现代就是公司就是:他不喜欢企业管理中复杂的报表和书面报告流程。无论如何李广是不适合在软件行业工作的,不管他的技术有多强,他不喜欢文档和规范化的流程,如果作为程序员的话,看他的代码的人会发疯的。
第五,李广没有政治敏锐度。这个在前文也已经说得很详细了,从出道时他接受了汉景帝政治对手的将军印;到他死前还是要坚持打头阵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执着于自己的事业和自己的向往,但是不去考虑领导想法的人。话又说回来了,中国历史上名将大部分政治敏锐度都是低的。因为那种业务水平又高,政治觉悟又高的人,大部分人就会另起炉灶当老板了,另外一部分就跑到国有企业或者大公司混金饭碗去了。真正执着在事业的第一线,努力追求,不离不弃的都是那种不在意领导想法,只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奋斗的人。
第六,李广睚眦必报,报复心理强,不适合TeamWork。李广对部下是好的,但是他对于不是自己团队的人,是有很强的报复心理的,这种性格这会造成他的敌人越来越多,合作伙伴越来越少,非常不适合团队协作。就像他杀霸陵尉这样的例子,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白白让他在汉朝内部树立的敌人。所以我们从李广的生平可以看到,他除了在早年的时候有外交部长帮他说过好话,在后来那些大将卫青、霍去病都不待见他,历史记载中也没有多少人为他说过好话。从之前讲到的各个战役中我们也能看到,李广但凡是自己独挡一面镇守关隘的,可以说是百战不殆;但是一旦要出现协同作战,需要多路出击的团队协作,那么他要么是无功而返,要么就是身陷险境寡不敌众。
太史公司马迁对李广更多的是赞赏和同情,没有更多的评论。但是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对于像李广这样的人有非常冷静和独到的评论,我个人觉得他对于我们如何使用像李广这样的人才是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的:
臣光曰:“《易》曰:‘师出以律,否(pi)臧(zang)凶。’”司马先生这里先引用的是《易经》易经》六十四卦中的第七卦,师卦中的一段话,我先保留原文,因为这个还是比较有意思的。否(pi),是不好的意思,成语否极泰来。臧(zang),是“好”的意思。否臧,就是“不好”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军队一出动就要有严格的军纪,如果做得不好的话,(不论胜败)都是凶。”
司马光接着说道:“李广这家伙带兵打仗,使人人自便。凭着李广的奇才,是可以的,但是,他这种方式绝对不值得推广,也不能作为楷模来效法。为什么呢?第一,他的继任者会很困难,第二,和他同时代为将的人会更困难。因为,喜欢安逸是每个普通人的天性(这里司马光用了‘小人之情’一词,意思是指普通人的天性),但是他们很愚昧,不知道安逸可能会带来危险和祸害。(‘乐于安肆而昧于近祸’。)那些士兵们既然觉得程不识当领导严格,跟着他混痛苦,而愿意跟着李广,势必他们会讨厌自己的领导,而不服从指挥(‘仇其上而不服’)。这样说来,无组织无纪律的危害,就不仅仅只是李广军队无法防御敌人的突然袭击了,对其他的部队也会有危害!所以说‘军队的事情要始终严格’。这样的话,效仿程不识,即便是大不了胜仗,但至少也大不了败仗;而学李广的,很少能避免全军覆没的结局啊!(‘效李广,鲜不覆亡哉!’)”
我这里基本上愿意整理了司马光的意思,司马光的态度还是很鲜明的。李广的那套自由的管理方法,由于李广是个奇才,所以还能适用于李广个人的团队。但是这种管理方式是不能推广的,因为一旦推广了,由于没有足够的纪律和文档的管理,一方面没有办法让继任者继续管理;另一方面还会影响其他团队的士气和指挥,一旦弄不好就会全军覆没。而程不识的方法,就值得推广,因为他不会受到管理者个人的能力所限制,只要遵守这个法度就可以达到最稳定的效果。要知道程不识也不是武将出生,他在汉景帝时期因为屡次直言进谏被封为太中大夫,这是相当于四品左右的文官,他当文官的时候就为人清廉,谨守朝廷的文书法令。当了武将以后,他用同样严谨的工作方式在当时也成为了和李广一样齐名的边关名将。
司马光的见解还是非常独到的,他这里有几层意思值得我们推敲。
第一,对于非奇才来说纪律化的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严格的纪律可以保证我们立于不败之地。
第二,对于团队合作来说如果一个公司的几个团队管理方式不同,那是非常不利的。有的团队管理比较自由,有的团队管理严格,那么由于普通人自由散漫的天性他们会不自觉的向自由的团队靠拢,会大大增加整个公司的管理难度。这也能解释,为什么最后一仗,卫青宁愿带没用的公孙敖也不愿带李广去打头阵;也能解释为什么每每在多军团协同作战的时候李广的表现就不如自己单打独斗了。毕竟太史公司马迁更多是从一个史官的角度去记录和表述历史,而司马光是从一个培养领导人,培养管理能力的角度出发去分析,所以分析的会更加深刻一些。
我们现实工作中也是一样,大部分老板都喜欢那种守纪律的,工作严谨的,按时写工作小结报告的程不识这样的经理;而不喜欢那种自由散漫的李广式的经理。
话又说回来,对于当今纷繁复杂的社会,人才难求,难道我们都需要按司马光的方式来去限制和放弃我们的人才吗?我觉得我们大可以从几个方面去学习领悟。
第一,对于像李广这样有能力,有技术,有个人魅力的特殊人才来说,我们可以尽量安排他去做有难度的,不拘一格的,需要自由创意的,需要独挡一面的,结果未知的事情。比方说新产品策划、设计;比方说独挡一面去投标新项目;或者策划全新的解决方案。因为他会不顾风险地勇往直前,即使撞得头破血流,他们还是会勇敢的前进。而且把这样的人放到这样特殊的岗位上,也能激起他的积极性,因为坚持、执着是他们的个性。
第二,这样的人最好再辅一个可以帮他文案、纪律管理的助手。助手可以帮他分析前面的风险;帮他记录工作中的要点;帮他向公司汇报工作的总体进度;也帮他做和其他团队的协调管理工作。
第三,避免李广式的团队参与需要大量团队协作、团队之间耦合度过高的工作。因为其他团队会跟不上李广的工作方式,到头来可能影响大局。
最后,我们像之前一样,从另外一个角度,从一个普通职场员工的角度来分析一下是李广这样的领导好,还是程不识这样的领导好。我个人的建议是,每个职场新人首先需要了解自己的将来发展的方向。是希望成为像李广那样的技术骨干,甚至因为特长而名垂千古呢?如果这样那么找一个李广那样的领导绝对在技术上,能力上都会给你很多帮助。
如果你是想人生按部就班,一步一步往上爬,从普通员工做到小组长、主管、经理、总监甚至是高级管理的话,那么跟着程不识从一开始就接受严格的企业纪律和管理规范的熏陶,并且学会处理好和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就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因为如果你学会严谨的管理方式的话,无论在什么行业,什么领域都可以适用的。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