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资治通鉴>那些道儿> 第十三章 一个活生生的飞将军李广 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三章 一个活生生的飞将军李广 上(2 / 2)

司马迁和李广是同时代的人,所以他对于李广生平的记载应该是最准确的。《史记》单独有一篇《李将军列传》。

李将军是独立列传的!!!!

要知道,就连大名鼎鼎的卫青、霍去病都是两个人一起挤在《卫将军骠骑列传》里的。从这里我们可以感觉到我们的司马迁先生是有多么爱我们的李将军啊。

李将军的祖先是秦朝的名将李信。李信就是带了几千人追获燕太子丹的那位,也是自认为通过二十万人就能灭掉楚,没想到被楚国打得大败的那位。总之也是个青史留名的著名将领。

【汉文帝时期--老爷子领导期】

李广家里世代祖传骑马射箭的本领,在汉文帝时期参军抗击匈奴,因为他善于骑射,斩杀了很多敌人的首级。李广出道以后曾经随从汉文帝出行,经常可以冲锋陷阵、抵御敌人、格杀猛兽。(汉文帝好像从来没有去边关打仗,看来在汉文帝身边的敌人就是猛兽。)文帝曾经说:“可惜啊,小伙子!我这儿打仗的机会少,最多也就打打些小动物,如果你早生个几十年可以跟着我老爸汉高祖混的话,封个万户侯不是小菜一碟啊!”

【汉景帝时期--跟着老爸干革命】

到了汉景帝时期,李广到陇西一代担任都尉(相当于陇西一代的公安局长),后来担任骑郎将(这是一千石的中高级将领,估计差不多相当于师长级别吧)。后来吴楚七国叛乱的时候,李广担任骁骑都尉(相当于骑兵师师长吧),跟随总司令周亚夫参与平灭吴楚七国叛乱的战斗,在昌邑大战的时候,夺了敌军的军旗,军功卓著,名震军旅,我相信以这时候李广的军功已经可以封侯了。

但是由于曾经私自接受梁王的将军印,所以在回京汇报的时候就没有得到封赏。各位要知道,这个梁王刘武可不是一般的藩王,他是汉景帝的亲弟弟。汉景帝的老妈窦太后一直想让这个弟弟接汉景帝的班,所以汉景帝实际上对梁王是一直有防范之心的。虽然在吴楚七国叛乱的时候,梁王是站在中央一边,成为全力抵抗七国进军的前沿阵地,但是弟弟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比儿子亲,更何况梁王仗着有窦太后撑腰,经常派人刺杀汉景帝边上的助手,所以一直以来梁王就是汉景帝心中的一个块大心病。

汉景帝刘启,虽然可以算得上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比较英明的君主,但是骨子里他是一个善于使用权术、并且睚眦必报的狠角色。汉景帝在当太子的时候曾经和吴王的世子下棋,估计是下棋输了,刘启居然拿棋盘就把吴王刘濞的儿子给砍死了。当然他是太子别人只是个藩王的儿子被砍也只能白死,但是仇恨的种子就此埋下,后来景帝上台以后就采取老师晁错的主意,开始准备削除以吴王为首的藩王的势力。

新仇加旧恨于是吴王挑头发动吴楚七国叛乱,而叛乱初期的势力很大,汉景帝为了和叛军妥协,居然昧着良心把他的老师晁错给杀了来讨好叛军。面对对于这么一个权术心思很重的君主,作为中央正规军中高级将领之一的李广居然敢私自接受政敌的将军印,居然还敢被别人知道,所以说李广是一个完全没有政治立场,没有政治敏锐的,没有政治觉悟的人。

其实中国历史上那些优秀的帝王大部分是很懂权术,很有政治手腕和手段的狠角色。西汉前期的汉文帝逼死了自己的母舅;汉景帝逼死了唯一同父同母的弟弟刘武、又杀了老师晁错;都是玩政治的老手。就连被称为千古一帝的唐太宗李世民,他弑兄、杀弟、屠侄、胁父、废太子、霸占弟妻,如果他没有后世被传唱千古的“贞观之治”的话,那么他的历史形象估计和被他打败的暴君隋炀帝杨广也不会差很多。

明君和昏君们的本质的区别是,明君的政治手腕都是有目的,是为了加强自己的集权统治,对于那些会对他们的集权统治有危险的人和事情,他们是绝对不会手软的,对于没有政治威胁的人他们还不会滥杀无辜。

现代的社会也是这样的,我们需要对领导有深刻的认识:越是开明英明的领导,他们就更聪明,更喜欢权力控制,也更懂权术的;他们在很多时候是很随和开明的,但是一旦你触及到了他的权力底线的话,他们的反击将会很有手段的。

当然从总体上来说汉景帝还是一个不错皇帝,他没有因为个人不爽就把李广给干掉,而是想了一个借刀杀人的主意:把李广派到了最前线,担任上谷太守,让他成天到晚和匈奴打仗。估计就算李广战死疆场汉景帝也不会流一滴眼泪。

但是汉景帝不流眼泪,还是有人流眼泪的,典属国公孙昆邪(这个人叫公孙昆邪,典属国是他的职务,相当于外交部长,是九卿之一的正部级大官)就跑到汉景帝哪里哭着说:“李广的才气,天下无双,他仗着自己有本领,一天到晚和敌人正面交锋。俗话说的好,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啊,我怕早晚有一天他会把自己葬送在前线,国家也将失去这员良将啊。”汉景帝很给这个典属公面子,立马把李广调离了上谷,不仅没让他离开前线,还让他在前线来回跑。曾经让李广出任上郡、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这些地方做太守,总之北方的前线跑了个遍,当然到了每个地方李广都因为战功卓著而出名。就以李广长期驻守边关要塞,不让匈奴大军入侵半步的功劳,也足够封侯了。

虽然这段是时间李广政治上受排挤,但是可以看出他的内心是快乐的。他在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和事业,他的每一滴血液都为了可以在疆场上流淌而闪耀着。李广这段时间作战也非常勇猛,总是不顾危险得冲在第一线。

接下去就是李广的一个最有名的一战:的“百骑退敌”。史记对这个故事描写极其生动、细致、真实,读来就像在看在看古文版的《射雕英雄传》。

一次匈奴大举向上郡进攻,天子派了一名中贵人宦官跟着李广学习军事,抗击匈奴,估计也有监视李广的作用。这帮宦官能带什么兵打什么仗,他们到前线纯属瞎搞。而我们的这位中贵人老爷可能觉得自己还有点本事,就带了几十个骑兵在前线巡查,突然遇到了三个匈奴人。中贵人老爷看到这三个人就大喜,想:“我们一个骑兵排的兵力,打你们三个人不就手到擒来么。如果我中贵人老爷也可以在前线立立军功,回去不是也可以封个侯爵什么的吗?”于是就下令向这三个人进攻。这三个人其实是匈奴的射雕手,我也不是很清楚射雕手到底是普通的平民猎人,还是匈奴的军人,我估计是前者可能性更大。总之叫射雕手的,箭术一定是超群的,放到现在的军中一定是神枪手,狙击手,就是那种躲在房顶上老等着爆头的那种。这三个人看到了汉军几十人的骑兵排也没有胆怯,就向中贵人老爷部队还击。这一打中贵人就露馅了,马上就中箭受了伤,手下那几十人的部队一眨眼居然就被三个匈奴人几乎都给打没了。

中贵人一看架势不好,在撑下去自己也会玩儿完,只好逃回去找李广搬救兵。李广对匈奴人非常了解的,说:“这肯定是匈奴的射雕手,中贵人大人不要生气,哥给你把这三个匈奴小百姓干掉,给你出气。”于是带了一个骑兵连,一百来人去追击三个匈奴的猎户。那三个匈奴人的马已经没有了,只能步行,走了几十里。李广的部队追上了,那李广和匈奴人打过无数次仗,虽然对方只是三个人,但是李广也没有乱了阵法,为了避免自己部队不必要的伤亡,也为了可以活捉敌人,他让部队散开,分左右两路迂回包抄,一下子就把这三个步行了几十里打了一天的匈奴猎人围了起来。这时候李广展示了自己天下无双的武艺,亲自骑马上去攻击这三个射雕手。那飞将军李广的武艺在当时绝对可以称得上独步天下、国士无双,一举手就杀了两个人,并且活捉了余下的那个。一问,果然是个射雕的猎户,于是李广把他捆绑上马,准备带回去给中贵人大人消气解闷用。

以上是这个故事的上半部分,我不知道读者是怎么想的,总之我看着就想起了《天龙八部》里面,中原各门派的高手伏击萧远山夫妇的情节。那李广作为带头大哥武艺和领导力绝对是一流的,可是作为边关的司令,他带着百骑深入敌军险地,就是为了抓三个射雕手给中贵人出气,他的军事思想、战略水品,军事纪律,包括人格力量都是有问题的。

接下去故事的发展就更加波澜壮阔,展示了李广临阵的指挥水平了。

在李广刚准备把活捉的射雕手带回去的时候,他的眼前突然出现了一个匈奴的骑兵旅,大概有几千人。这些匈奴人估计也是在前线乱窜,看到李广他们也很吃惊,以为是诱敌之兵,就跑到山上,找个了有利的地形,摆好了阵势,准备和李广打个遭遇战。李广的部队更加害怕,大家想想,当时匈奴三个人就可以干掉汉军一个排,可想而知这一百来号人看到对方匈奴数千人的部队,应该是极度惊恐的,每个人心中估计都是一个心思:“抛下装备赶快逃命吧!”

这时候李广展示了他那超人意志力,和危机时刻的指挥领导艺术,他说:“这里离大本营还有几十里地,我们这一百来号人只要一跑,匈奴的马快,他们追着射我们的屁股,马上我们就会像蟑螂一样被杀光光。现在我们留着不动,匈奴一定会以为我们是诱敌的,后面将会有大军埋伏,就不敢出击我们了。”

于是李广反而向部队下达了前进的命令,汉军前进到了离开匈奴部队二里的地方,李广又下令让部队全体下马解鞍。将士们都很紧张,说:“敌人人多,离我们又近,如果发生了紧急情况突然向我们试探进攻怎么办?”李广说:“他们以为我们会逃跑,我们反而解鞍表示不走,他们一定更加坚定的认为我们是诱敌之兵了。”于是匈奴兵果然不敢出击。

这时候有个骑白马的匈奴将领出来巡视部队,李广就突然上马带了十几个人冲了上去。李广亲自张弓搭箭,飞将军的射术绝对是百发百中,只一箭就射死了这个白马将领。然后李广就大摇大摆带着这十几人回到了小部队阵地,下马、解鞍,让士兵都躺下睡觉,让马随处乱跑吃草。整个过程在电光火石之间就发生了,整个匈奴的部队都被来无影去无踪的飞将军震慑住了,惊呆了。这时候正好到了黄昏的时候,匈奴人总觉得奇怪,不敢出击。到了半夜的时候,匈奴军心里发毛,担心汉军主力部队在附近,要趁夜围歼他们,所以睡觉也睡不安稳,总觉得后背的凉丝丝的,干脆就偷偷撤退了。到了第二天早上,李广才大摇摇摆的带着他的部队回到了大部队所在的营地。

而这次整个出击事件,大军根本不知道李广跑去了哪里,所以大军也没能跟上接应。

这一刻我们仿佛回到了《三国演义》里诸葛亮空城计吓退司马懿大军的场景,而这里的飞将军不仅有着诸葛亮的智慧,还有着赵云在敌人百万军中纵横驰骋,毫无惧色的英姿。从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出李广带兵是非常写意的,他有着超常的个人能力和个人魅力,以及在关键时刻所表现出的非凡的领导力。要知道当时如果他的个人领导能力不够的话,部队有人不听他的指挥临阵脱逃,那么被匈奴人追着屁股打,整个部队就有被全歼的危险。

但是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考虑,李广为了区区一个宦官,就不和整个部队沟通,作为边关主将,非常没必要的带兵深入敌军腹地死境,把自己的生命和上百人的生命作为赌注,这个做法也是非常不可取得。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匈奴领兵的是个急于立功的、喜欢冒进的毛头小伙子,没有什么作战经验,不知道中原人的狡猾,更没有听说过飞将军李广的大名,就冒冒失失的向李广部队发起进攻,那么很可能后来名垂千古的飞将军在那时候就歇菜了。当然历史是不允许假设的,这一次飞将军用他超人的智慧和胆略化解了这次危机,但是出来混迟早要还的,飞将军迟早是要为他的冒险精神买单的。

返回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